合肥研究院在大气二氧化氮探测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 :2022-03-02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张为俊团队在大气二氧化氮 (NO 2 )探测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利用相敏检测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一种用于快速灵敏检测NO 2的新方法》为题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上。
  NO 2是对流层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在大气复合污染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高灵敏准确测量对大气化学研究以及大气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AM-CEAS),使用宽带多模二极管激光器(中心波长406 nm),实现了NO 2超高灵敏度探测,在1s和30s采样时间下,探测极限分别达到35 pptv和8 pptv,低于相同条件下腔衰荡吸收光谱技术(CRDS)探测极限的4倍。该方法利用衰荡时间测量,可免去腔镜反射率标校等过程,实现绝对浓度的直接测量,并且具有共轴腔衰荡吸收光谱的高光注入效率、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的低腔膜噪声以及调制光谱的窄带高灵敏度微弱信号探测等优点。仪器简单、可靠、低成本和可自校准,可长期稳定运行、免人工维护,具有很好的科研和业务应用前景。 
 
基于宽带多模激光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不同调制频率下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与腔衰荡吸收光谱技术性能评估对比结果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