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
深圳宝安区沙井镇,一家名为“安记烧鹅”的小店已经经营40多年,86岁的安婆守在这里。5月以来,店里的烧鹅销量增加,营业额相较疫情期间增长了4倍多,安婆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最近生意好了很多,还总有顾客问,消费券能不能在我们这用。”
今年4月28日起,深圳通过美团平台陆续发放6000万元餐饮消费券、1000万元文体旅游消费券以及3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截至5月18日,消费券已发放三轮,第四轮将于5月19日发放。
▲5月17日,美团外卖骑手来“安记烧鹅”取餐。
安婆的店已是四代传承。走进店铺,这里还保持着90年代古朴的装潢。有老粤风格的八仙桌,红墙背景的大双喜,前台挂着10多个奖状,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能看到“一类门店”“先进单位”“文明工商户等字样。
因为年迈,儿子逐步接手经营,长孙也已经学了两年烧鹅手艺,开始在店里帮忙。“烧鹅是爷爷开创的,改革开放后,他们就申请了牌照,在家门口搭一个草棚卖烧鹅,客人都很喜欢。安婆和安叔接手后,这家店铺开了起来,就一直到了现在。”安婆的儿媳杨玉说。
鹅来自清远。凌晨一两点,车子就赶往当地,凌晨四五点时运回老房子,工人拔毛处理,安婆的儿子给鹅调味,有20多年的老师傅负责烤鹅,这些传统的手艺他们多年没有变过。
距离店面约一条街的巷子里,用来制作烧鹅的炉子依旧留在老房子里。他们多年坚持明火暗烧的手法,把柴烧成木炭,然后将鹅放进炉子里慢慢熏熟,约45分钟左右,8只烧鹅会由专门的车拉至店铺内。“客人说,我们家的鹅肉吃起来有柴火的香味”,杨玉说。
▲5月17日午间,“安记烧鹅”迎来用餐高峰,阿婆也在帮忙收拾餐桌。
杨玉说,他们店最旺季是年底,每天最多能卖出100多只鹅,平时每天也能卖到三四十只。今年3月,深圳疫情期间,在街道办的帮助下,店没有关,按照原来价格给防疫人员提供打包的餐食。今年3月以来,他们共给街道办提供了2000多份餐食,大部分是烧鹅濑粉和烧鹅饭。“虽然有打包和外卖的订单,但当时还是很困难的,每日营收甚至没办法维持开支,我们都担心店会坚持不下去。”
今年4月28日开始,深圳市商务局联合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通过美团平台推出美食和文体旅游消费券,消费券总额为1亿元,种类包括餐饮堂食、餐饮外卖、景区门票、酒店民宿、健身行业等。根据规则,此次深圳餐饮消费券无门槛,外卖类消费券在深圳各餐饮商家均可使用。“最近顾客多了很多,还经常有顾客来问,消费券在我们店能不能用”,杨玉说。
5月开始,小店的生意逐步恢复。“五一”期间,这家店铺的单日营业额一直在增加,最多时比疫情期间增长了4倍多。“消费券带动了更多的消费者来我们店,‘五一’期间生意还是不错的,每天能卖到40多只鹅。”
在深圳,和“安记烧鹅”情况类似的中小商户还有很多。消费券让更多消费者走出家门、进店消费,商家的生意也开始复苏。福田区莲花街道川越蜀都砂锅麻辣烫老板赵广田5月初在网上分享了一条记录疫情经历的视频,从小店关门时的煎熬,到顾客、订单一点点增多,再到营收恢复,引发很多人的共鸣。得知深圳消费券要陆续发放,赵广田也早早做好了准备,在美团外卖上推出了适合当下季节的套餐,配合美团外卖推出的优惠活动调整好店面设计,等待消费者的到来。“第一波消费券发放时,我有好几个朋友都说自己抢到了券,准备用券下单买东西,我们店在晚餐时段也迎来了一波小高峰”,赵广田说。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深圳消费券的核销率逐步增长,为商家带来订单量的明显增长,不少商圈也出现了明显的交易增长。4月28日至5月16日期间,龙华商圈、沙井商圈、西丽商圈、民治商圈和福永商圈,交易额环比增速分别为17.18%、20.95%、16.97%、16.13%和18.24%。
截至5月18日,深圳消费券已发放三轮,第四轮将于5月19日中午12点发放。此外,深圳市还将于5月底组织多家银行,联合美团发放3000万数字人民币红包。
谈及以后的生意,杨玉比较乐观。“消费券还在发,等生意恢复得更好一些,我们能赚到钱,就想着去学习下其他餐饮店的经验,也给我们这个店面再装修下,毕竟是个几十年的老店了。”
(应受访者要求,杨玉为化名)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