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监测哨”是否耳聪目明?记者暗访上海各公共场所扫码情况

发布时间 :2022-07-13

场所码、数字哨兵是当下构成上海精准防疫战线的重要屏障,被称为“疫情监测哨”。扫码记录行程已经成为上海市民每天生活的必做之事。自觉扫码,不仅能够迅速显示通行人员的健康状态,还能在风险排查交集判定中,提供重要线索。

随着连日来疫情的反复,“疫情监测哨”是否“耳聪目明”尤为受到关注。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上海各类公共场所,探访场所码、数字哨兵的使用情况,发现大部分市民都能自觉配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

公共交通:无码乘车偶被“放过”

在南京西路地铁站,凡是要进入地铁站,就必须扫码。若出示随申码,会被安保人员拦下,要求扫场所码或出示上海地铁“Metro大都会”App后才可通过。在其他几个地铁站情况类似。

记者随后又探访了公交车的情况,分别乘坐了759路与隧道一线。在乘客较少时,司机有时间查验。但车内拥挤时,司机只能不断提示“扫场所码啊”。乘客扫码基本靠自觉,司机来不及一个个查验,一些乘客没有扫码就直接上车。

绝大多数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会主动提醒乘客“场所码扫一下”。但如果乘客用手机没电、或信号不好之类的理由搪塞,也有司机不再坚持,直接开车。

在体验中,记者遇到一名非常严格的司机,要求乘客出示场所码扫码结果,否则不发车。听到乘客用“手机没电”为由试图搪塞,司机当即拿出充电线说:“没事,我这里可以充电,扫一扫方便又安全”。

刘欣予/摄

写字楼:午休时间存在“漏洞”

大部分写字楼都安排了人员查验场所码,同时结合数字哨兵监测体温。从9时到10时的早高峰时间,大家都会主动扫描、出示场所码并测量体温,保安检验也较为严格。然而到了午休时间,尤其是12时到下午2时之间的用餐返回高峰,就明显出现了“防守漏洞”。

下午1时许,在静安区晶采世纪大厦,有多名白领快步闯过检查关卡,径直穿过大堂进入大楼。有一名女士被保安拦下后返回扫描场所码,但显得极不情愿,说上午已经扫过了,为什么要反复扫?

对此,保安也很无奈:“这个时间段,不配合的人会变多,我们不想与人发生争执,遇到‘闯关’也不一定全部拦截,很多人见状有样学样,这个漏洞就越变越大。”但也有白领表示,他们的感受是午休时段保安较为懈怠,有时扫码后也不仔细查验,于是就不再重视。

许嘉华/摄

商业场所:基本全靠顾客自觉

威海路上的两家便利店门口虽然张贴了场所码,但人流较大时店员来不及逐一提醒,部分市民直接忽略了这一步骤,只有个别顾客在店员的提醒下会返回扫码。在一些人流量较少的便利店,这样的情况同样会出现。在东宝兴路上一家便利店,顾客进店扫码全靠自觉,店员并不坚持扫码进店。

有一些便利店督促扫码比较认真,但查验时不太仔细。使用随申码截图,都可以进入店内。此外,大多数便利店的工作人员都是站在柜台后,门口没有人,这就导致了即使提醒,可能也有人偷偷溜进店内。尤其是地铁站内一些半开放的便利店,例如金沙江路地铁站内一家便利店,由于货架的遮挡,工作人员不巡视基本无法查看门口的扫码情况。

许嘉华/摄

相比之下,商场的查验较为严格。在闵行区南方商城,出入口都设置了专人把守,数字哨兵与场所码配置完备。在平峰时查验情况理想,但在人流量较为密集的时段,难免出现疏漏。保安拦住一个不会使用场所码的顾客,当他帮助对方操作手机时,另一个顾客从他们身后直接进了商场,保安并没有察觉。在比较宽敞的商场出入口,这样顾此失彼的情况屡有发生。

餐饮企业:执行情况松紧不一

闵行区中庚漫游城,有一定规模的饭店大多在门口配有负责引导的服务员,在迎接顾客的同时提醒扫描场所码,执行较为严格。

查验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甜品和饮品店。一家饮品店的四名员工都正对着店门,但他们似乎忙于手上的订单,对进出店铺的客人完全顾不上提醒扫码和查验。另一家甜品店只有一名营业员,忙着处理外卖平台上顾客的投诉,也没空提醒现场顾客扫码并查验结果。这些小店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订单较多,人手紧张,堂食的规模也有限,所以容易出现忽略监督顾客扫码的情况。

街边餐饮店执行情况有较大不同。有的店家对扫码步骤要求严格,进店客人必须扫码后方可入座。但也有店家对此管理较松,多人就餐一人扫码即可。还有一种情况是,后续前来就餐的顾客,只要说里面已经有人在等,就会被直接放行。在瞿溪路上的一家街边餐厅,记者报出桌号后,就在未扫码的情况下被直接带入。

许嘉华/摄

其他区域:边边角角易被忽视

除了购物中心、写字楼等人流密集区域,记者还去了一些人流量相对不高的沿街商铺、地铁商铺、公共厕所等区域,发现这些地点容易出现扫码规定执行不力的情况。

几处沿街商铺和地铁内商铺外虽张贴了场所码,但部分市民并未完成扫描,就直接入店采买。在上海轨交1号线人民广场站内一家商铺,工作人员没有阻拦未扫码直接进入的顾客。在上海轨交9号线宜山路站,所有商铺外均张贴有清晰完整的场所码,但店主并未在顾客进店时提醒扫描场所码。一个商铺店主表示,商铺的工作人员每天上班时都需要扫描店铺外的场所码,并对店铺消毒,做好防疫工作。但问及商铺是否完成了对每个入店顾客场所码的检查时,店主却避而不谈。

有人管理的公共厕所,扫码核验能够得到执行。一些街边无人管理的公共厕所,例如西藏中路与人民大道交叉口附近的一间,门口同样张贴了场所码,但基本上无人扫码。一个市民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没人提醒会忘记,而且如果遇到“内急”肯定也顾不上扫码了。

在许多无人管理但又需要扫码的“边边角角”,这样的情况较为普遍,要依靠市民自觉来完成这一步骤。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实习生 陈学超 许嘉华 曾悦 李胤辰 刘欣予

快评:三分靠管理,七分靠自觉

完成了这次调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场所码与数字哨兵能否发挥作用,很大程度要靠市民的自觉配合才能实现。

虽然上海对扫码查验工作的规定不可谓不严格,但若细究起来,要做到面面俱到、无漏洞、无死角,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一座拥有25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把每位市民每天的出行环节相加,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仅靠当下有限的人手进行全面管理,必然是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那既然很难做,是不是就不用做了?答案一定是不行,码还是要扫,体温还是要测,查验还是要到位。“场所码”和“数字哨兵”是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精准化、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为上海实施扫码通行措施、促进高效健康核验、开展精准流调溯源提供了技术支撑。一旦发生疫情,可据此快速追溯相关人员活动轨迹、及时查找密接人员,便于相关部门快速开展流调,精准排查,以及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为避免疫情扩散争取宝贵时间。

作为验码的一方,该较真时决不能退缩畏难,更不能有偷懒懈怠的情绪。许多验码者纯粹是怕引发矛盾,所以就“睁眼闭眼”,查码也不认真了,拦一个放三个,给亮码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既然你都不认真查,我干吗要浪费时间做无用功?还有些地方的场所码破烂不堪,张贴在不起眼的角落,像街头小广告一样风雨飘摇,让人就算想扫也挺难找到。

在采访中,让我最欣赏的,是那位不亮码不开车的司机。他的“一根筋”精神在当下疫情不断反复、人们心态疲惫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面对乘客的搪塞,他还贴心地准备了充电线,可谓立场坚定服务贴心。关键是这完全是他的自选动作而非官方要求,足以体现这位司机的责任心与专业度。

作为亮码的一方,凭心自问,我也不能说自己做得非常好。在有人监督要求的情况下,我可以做到积极配合见码就扫。但在无人监督,或是无力监督的情况下,我有时为了偷懒也会略过这一步骤,这是我需要反省并积极改正的。

需要明确的是,验码和扫码双方,不是对手关系,而是队友关系。我们如此大费周章,即便内心叫苦不迭,依然坚持做着同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还不是为了打败病毒,不要再遭受封闭之苦,尽快夺回疫情前的正常生活。双方首先应该在意识上达成共识,认真扫码验码,携手抗击疫情,而场所码和数字哨兵,就是我们手中最好的武器之一。

有防控专家大声疾呼:场所码、数字哨兵是病毒的“监测哨”,请市民积极配合、支持扫码工作,做到“凡到必扫”“逢到必检”。同时,也呼吁公众进一步按各类场所防疫要求,不但主动配合测温、亮码、扫码,而且都来监督这一行为。

与此同时,扫码工作也应当不断优化,变得更人性化、更高效。特别是对扫码通行存在困难的人群,现场工作人员应主动提供帮助,例如对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儿童等群体提供“离线码”等办理服务。

谁也不希望此生永远和扫码、核酸为伴,三天两头被封,弄两个冰箱时不时扫货囤菜,在病毒的阴霾下提心吊胆。虽然个人的力量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显得非常渺小,但所有的努力和坚守汇聚起来,就成为了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现在多扫码,就是为了以后不扫码。

李一能/文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