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真是墙倒众人推。银监会主席说百姓“乱投资”,人民银行行长说“你要准备好了承担风险”。说什么政府的态度是“鼓励创新,适度监管”,百姓质疑监管问题会“制造道德风险”。一点都不滑稽!看来百姓的觉悟太低了,干嘛给政府尤其是负有直接责任的官员添麻烦呢?
什么叫“制造道德风险”?老百姓的钱不是无缘无故没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五年提互联网金融,鼓励盘活民间资本,支持小微企业,难道这“盘活”就是巧立名目的“剥夺”?相信银监会主席和人行行长都不敢这么解释。百姓节俭,又不敢冒险投资,这时互联网金融来了,央视卫视大力宣传,口口声声各种风控,于是百姓试探着进入,五年时间如期还本付息,百姓越发信任。可是2018年6月,银监会主席讲话一出,各地平台塌方式爆雷。你说这是百姓的错还是官府的错?银监会到底是监管了还是没监管?什么叫“鼓励创新,适度监管”?作为信息中介的创新可以鼓励,自融了诈骗了还叫创新还能鼓励吗?鼓励的同时还有监管,可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监而不管”。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坦言“网络借贷平台确实良莠不齐,空手套白狼进行‘自融’的网贷公司也不在少数”,这种监测结论是从2015年6月就有的,为什么三年时间银监会不能按照自己说的“缓释风险”,却一定到问题严重的时候突然打倒、让互联网金融集中爆雷?凭良心说,这样的监管和破坏有什么区别?刚开始的时候不监管,导致平台野蛮生长,为互联网金融埋下祸根;该缓释风险的时候不作为,让问题愈演愈烈;当百姓越陷越深、无力回天的时候你突然放出风声让骗子跑路。请问,这样的监管是何居心?险百姓于绝地却责怪百姓申诉,质问监管责任了却说人家制造道德风险,这是什么逻辑!我们的政府叫“人民政府”,我们的银行叫“人民银行”,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百姓一句“你怎么不监管啊”就是制造了道德风险?难道说这样的话不是制造道德风险吗?简直就是陷政府于不义!我们的党和政府有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怎么老百姓受了损失找一个诉苦的地方就不可以了呢?
什么叫“乱投资”?请郭树清回答,政府倡导、央视宣传、官员站台、年检合规的平台叫“乱投资”吗?确定“乱”投资之前,请先确定谁在“乱”发言。堂堂一个银监会主席,在两会上公开发言,传递的是政府声音,代表的是政府形象,一个“乱”字,怎么就能够概括全部事实。谁都不能否认,互联网金融平台没有完全爆雷,现在平稳运行或者垂死挣扎的还有几百个。请问郭主席,百姓在这些平台上出借,算不算“乱投资”?如果是乱投资,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制止?乱不乱不能以结果论,爆雷的就是“乱投资”,不爆雷的就是“支持小微企业”,老百姓哪来的先知先觉,能够判断自己是不是“乱投资”?2018年6月之前,几千家平台的数据都在网上,广告公开做,奖牌公开发,股东公开注资,官员公开站台,银行公开存管,百姓没办法分辨优劣,那时候知道哪个平台有猫腻的恐怕只有银监会。银监会监测到的问题是明明白白的,却一句提醒都没有,怎么到出问题的时候,指责百姓乱投资呢?
一个人可以无知,可以无能,但不能无耻,该自己的事情自己担着,这样就很好。用这句话奉劝无知无能的屁民,真是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