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去过的美术展,我都记在一册weeks上

发布时间 :2020-03-11

​​


大家好,我是手帐team的星野。

不瞒大家说,从去年开始,

我的手帐体系里增加了一册weeks,

来作为“文化活动手帐”。

呃,好像说得有点太抽象了。

其实,就是把自己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

去过的美术展,还有些别的文艺活动,

都用同一本手帐来进行汇总、记录。


 

今天请让我来简单地介绍一下

已经写了一年的文化活动手帐吧!

 

【开始这样使用的契机】
自己在一年之中,都看过怎样的作品,

思考过些什么样的事情,

我希望可以比较系统地记录与回顾。

同时,因为从去年起,

我把一直写在a6手帐上的日记

转写在了五年手帐上,

那平时存下来的许多可爱的

票根、剪报,这些就要另找地方存放,

所以就加了一册weeks,

来进行文化方面的日记性记录。


【为什么选了weeks】
有次在线下聚会中一位手帐粉丝对我说,

weeks本身形状比较细长,

门票之类不用折起来也能贴进去,

这句话我一直都记在心里。

因为我习惯把门票的票根都留下来,

为了方便剪贴,

第一册“文化手帐”我就选了

封面可以弯折的WHITE LINE系列

基础款weeks。

这样的话,就算贴得本子膨胀起来

也不会影响存放或者翻看呢。


▲用了一年之后,这本weeks的“体型”也变得很可观了呢!▲用了一年之后,这本weeks的“体型”也变得很可观了呢!


【我的使用方法】
其实也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心得,
大致上按这样的规律来安排:

・左侧页面:

 记录作品名称以及简单的感想
・右侧页面:

 剪贴一些门票票根、书籍腰封

 或者报纸上的书评、影评。






▲这里贴的是以“文乐“(日本古典人偶剧)

为主题的小说书评,

还有后来去观看文乐表演时的

票根以及观后感。


每册weeks都有的空白方格页部分,

我会把一些令我心动的报刊文摘

或者日常收到别人馈赠的各种

可爱逗趣的小袋子呀、包装纸什么的

剪贴在这些空白页里,

做成可以经常翻看欣赏的汇总栏目这样。



▲外婆给的压岁钱的袋子。

整整囤了10年,

里面的钱去年终于拿出来买书。



▲篇幅较大的报刊文章

可以折叠后再贴上去。


【惊喜收获】
因为weeks手帐可以对每一周的

活动记录进行俯瞰式的回顾,

自己对书籍、美术展等如何进行取舍,

自己很多想法的“心路历程”都能一目了然,

是我把weeks当作“文化活动手帐”

来使用的过程中的一个惊喜收获。


 < 譬如说 >


4/29(周一)
在捷克餐厅一边进餐一边讨论
小狗达森卡封皮的事情。

(餐厅的名字,居然也是达森卡!)




4/30 (周二)
去买了一本昨天的午餐会议中提到的书,
《小狗达森卡》的作者

卡雷尔·恰佩克的生平介绍。

5/1(周三)
买了一本关于俄语同声翻译家/作家

米原万里老师的书。

她曾经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

有关她的书中提到了

好多捷克料理、俄罗斯料理,

看得我都馋了。 

5/10 (周五)
买了一本米原老师写的料理散文集。

装订设计深得我心。

翻到卷末发现,原来装订是南伸坊老师手笔!

不由得回想起高中时从图书馆借过

伸坊老师撰写的《装订》这册书。

 ↓

6/1  (周六)

今天忍不住自己买了一册《装订》。

时隔10年以上再重温,

仍然觉得很有新意,令人敬仰。

10年前第一次开卷时的种种回忆

涌上心头,不由得一阵喜悦。

 

…就这样,好像“联想游戏”一般,

能按时间顺序回顾自己

选择、购买书籍的过程,

不会有“哎呀我为什么读这本书来着?”

这样心里不安生的情况。

虽说这种记录也只有对我本人才派得上用场。

不过反正是我自己的手帐嘛,这就足够了。


【让写手帐更开心的小点子】

去看戏剧表演时买的便当上附赠的筷子套,

或者集市里买的小东西的包装纸,

我也会时不时剪贴到手帐里面去。


▲右边是牛肉寿喜烧便当的筷子袋哦。▲右边是牛肉寿喜烧便当的筷子袋哦。



▲“古生物袜子”,超有趣的袜子系列。▲“古生物袜子”,超有趣的袜子系列。


“远赴外地剧院时,

坐在新干线里面一边吃寿喜烧便当,

一边看到了很美丽的富士山呢。”

或者是

“去国立科学博物馆看了恐龙展后,

买了古代微生物图案的袜子回来哦。”

这些日常中细小而快乐的点滴,

都可以从手帐里一一回想起来。


▲借来的书上,书主人贴的便签,我也保留在手帐里。▲借来的书上,书主人贴的便签,我也保留在手帐里。


【尝试写了一年后的感想】

weeks页面的记录空间不会太大,

读书观展的感想只能写得很简短。

但这对我来说反而是个好处,

一整年坚持用下来也觉得很轻松。

 

就算只是短短一句话,也能记住

“原来我被这本书的这里吸引到了啊”,

或者“读的过程中思考了这些事情”等等。

要向别人介绍这些书籍或电影的时候,

也可以很方便地回想起来。


▲东海林Sadao老师的

《囫囵吞枣集》散文系列,

去年我读了好几册。

手帐里写的都不是读后感了,

而是对书评后记内容的感想。


2019年的“文化活动手帐”weeks

里面都写了什么,

暂时先介绍到这里咯。

今年我也会继续这个体系,

而在值得纪念的2020年!

我要用设计巨匠

仲条正义老师的合作款! 


今年我也要多看多读多吸收,

让这册weeks也像去年版那样

越来越“有内涵”!



※此篇文章为HOBONICHI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谢谢喜爱。


やさしく、つよく、おもしろく

温柔待人,坚强立己,享受人生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