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是真的激活大脑哲学细胞了。
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个话题呢?因为我在生活中其实是个cult迷。
cult一词有异教的意思,cult movie也指次文化电影、异类片,比如《我唾弃你的坟墓》《猛鬼街》《杀出个黎明》这种。
《低俗小说》
我很小就喜欢暴力血腥片和各种极限运动、猎奇新闻。有时候我爹都要感叹一句:“这姑娘怎么回事啊,看起来斯斯文文的,骨子里净喜欢些乱七八糟的”。
有的朋友是从我的演出认识我的,熟悉以后也要吐槽:“你一天都在看啥啊,一点也不艺术”。
我回答:“充满艺术的生活里偶尔需要cult。”
不过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那古典到极致是不是就是恶俗?
就像香到极致就是臭,丑到极致就是美,就像恐怖谷理论!
(当然了我觉得这里我自己本身的癖好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知识点科普:“恐怖谷”一词用以形容人类对跟他们相似到特定程度之机器人的排斥反应。而“谷”就是指在研究里“好感度对相似度”的关系图中,在相似度临近100%前,好感度突然坠至反感水平,回升至好感前的那段范围。
现在你要是说你喜欢贝多芬,那大家脑海里估计就已经在怀疑你是不是个变态了。
那贝多芬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反社会人格、变态的标签了?
这就要提20世纪最具影响力导演之一的——斯坦利·库布里克。
「斯坦利·库布里克」话说这张怎么有点像老帕?
他的创作力求表现荒诞的人生和悲剧化的哲理,因而电影学者大多将他看作是现代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他凭借其作品中博大深刻的电影观念、反叛的表现艺术而被奉为一代灵感大师。
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品有大名鼎鼎的《闪灵》、《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大开眼戒》等。
1971年,库布里克执导科幻片《发条橙》。他在《发条橙》中结合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构思、节奏的改变以及绝配的音乐。
在这部电影中,混世魔王Alex就是个贝多芬的狂热粉丝。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贯穿全片,也是该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点。
Alex是个无恶不作的混混,但他痴迷于贝多芬的音乐。一次意外玩脱了,杀(禁)人被捕入狱。为了减刑快点出狱,他志愿参加了改造实验——“厌恶疗法”。
Alex房间里的贝多芬画像
他服用药物后被强制不停地观看暴力、反社会、S情的影片。药物会使他产生生理不适。
久而久之,在他有暴力或X冲动时,会不自觉地反胃呕吐、浑身难受,失去行动力。
“厌恶疗法”
由于实验中给他观看的纳粹视频里使用了《贝九》作为背景音乐,他也因此以后只要听到《贝九》就不自觉地生理痛苦。
当他出狱后,曾经不可一世的他变成了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好人”。巧合之下,他落到了一个反政府的组织头目手里。
套出他的弱点后,反政府组织把他关在了一个房间里,并不停地播放《贝九》给他听。头痛欲裂的Alex感到绝望,跳窗自杀。
但他幸运地被救活了。政府官员表达了对他的歉意,并表示会把他恢复到原来的性情,希望他与政府合作。
Alex同意后,大批记者涌进病房给他拍照,在熟悉的《贝九》中Alex的脑海中再次出现了Y乱画面,不再痛苦。他在许多复古着装的人的夹道欢迎下当众与妹子嗨皮。
他喃喃:“I was cured, alright. 我已经被治愈了”,影片结束。
此片想表达的主题是:绝对的善与绝对的恶一样没有人性。
库布里克用了大量经典古典音乐作为配乐,其中包括罗西尼《贼鹊La gazza ladra》序曲、《威廉退尔William Tell》序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No.9 Symphony》第二、第四乐章(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欢乐颂)、埃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Pomp and Cirsumstance March》第一、第四乐章。
而你绝对想不到这些乐曲都是什么样的背景下呈现的。
片中他们在罗西尼的音乐下强J少女、持械群殴、3(禁)P、杀(禁)人;一边唱经典的《雨中曲》一边在丈夫的面前轮J妻子;埃尔加象征凯旋归来的《威风凛凛进行曲》被讽刺地使用在监狱场景中;欢乐颂被用来当纳粹阅兵BGM;主角在贝九的音乐下YY、自杀、高(禁)潮…
在丈夫面前凌辱妻子
好了,我觉得看到这里你八成在嘀咕,这特么不是黄片吗?
但是以上这些并没有影响《发条橙》获得纽约影评协会年度最佳影片奖和各项奥斯卡提名,成为影史经典。
库布里克此片的影响极其深远。从此,电影中的变态反派们就开启了他们的古典之路。
作为古典专业音乐生,我还真没觉得库布里克“玷污”古典音乐了。
相反,我认为他由此扩宽了古典音乐在现代的道路,赋予了古典音乐在新时代的意义,堪称电影界的古典乐“文艺复兴”。
《沉默的羔羊》哥德堡变奏曲
古典乐从此后不再只是在剧院或教堂场景中出现,不再仅仅是贵族们和有钱人装13的BGM,古典乐开始被赋予更多的含义。
比如邪恶代表有《这个杀手不太冷》中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危情十日》中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沉默的羔羊》中 巴赫《歌德堡变奏曲》、《现代启示录》中 瓦格纳《女武神》…
自由代表有《肖申克的救赎》中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二重唱…
人生大河蟹代表有《女X瘾者》中 巴赫《我呼唤你,主耶稣》…
因果代表有《教父3》中 马斯卡尼《乡村骑士》间奏曲…
以上等等。
“我喜欢暴风雨前的平静,这让我想起了贝多芬”《这个杀手不太冷》
如何表现一个人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衣冠禽兽?让他一边施暴一边听古典乐。形象一下子就立住了。
一定程度上,这样还让角色更鲜活了,有的时候还能让人又爱又恨。
因为人是复杂的,多面的。没有人是完全邪恶的。他有爱听古典乐的一面,会让观众好奇月球的另一面,想了解更多这个人背后的故事。像极其成功的例子就是汉尼拔。
如今现代国内的电影也开始广泛应用起古典乐来。
比如近几年姜文的《邪不压正》中的一开头肖斯塔科维奇的《爵士二号组曲》(注:叫爵士但不是爵士,还是古典乐),这个曲子在1999年库布里克就在《大开眼戒》用过。
姜导在影片中还穿插了普契尼《托斯卡》中的《星光灿烂》等其他古典乐。
再比如2018年国产的《来电狂响》,一开头贝九的第二乐章,唉,又是库布里克玩剩的…(感受到库布里克的影响多深远伟大了吗)
而且这个古典乐搭得就很硬,属于强行装13了。片头想表达现代手机对人们的束缚,这和贝九有个毛关系啊…
第二乐章想表现的是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的蓬勃发展好吧!贝九整体想表达的思想是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啊摔!
(不过一开始嘛,我勉强能理解,总是在不断探寻中进步的)
早些年周迅和梁朝伟主演的《听风者》里也用了贝里尼歌剧《诺玛》中的咏叹调《圣洁的女神》,特么还是《廊桥遗梦》里用过的…
这里我吐槽一句,求求了,如果这篇文章有幸被哪个电影从业者看到了,来找我我免费给你们提供想法和素材好吗,古典乐又不是就这几首!你别就指着这几首曲子死命薅啊!
我随便举个栗子,《听风者》里完全可以用多尼采蒂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最后一幕中埃德加在墓地那一段,你随便摘里面一段乐队也好唱段也好。
埃德加为了露琪亚的死而自杀,梁朝伟为了周迅的死刺瞎了自己已经治愈的双眼,这起码有呼应吧,还比《圣洁的女神》更凄美。
这么一说我还想起来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也用了马斯卡尼《乡村骑士》间奏曲,姜文导演还真是…东方昆汀·塔伦蒂诺吗!!!各种花样致敬啊有没有!
昆汀与姜文
很多观众啊,听到“古典乐”这三个字都开始困了。
我们也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古典乐在已经几乎停滞的情况下,应该何去何从?应该如何在现代社会持续发光发热,吸引更多听众呢?
现代人与上个世纪的人已经完全不同了。那个时候人们没有手机电脑,没有互联网,所以为数不多的乐趣就是走进剧院和音乐厅里听戏看戏、听音乐会、或者看话剧。
上个世纪的歌剧院
私认为,古典乐的切入点,诶,还就是现代技术!也就是——影视配乐。
你不得不承认,大多数听众能对古典乐产生兴趣,很多时候都是:“哪个哪个电影里有段背景音乐,还挺好听的?找来听听”。因为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知名度曝光量都比剧院宣传大太多。
我们21世纪娱乐至死的流量时代最讲究什么?
引流。把观众从影视圈引过来。
一个餐厅饭菜好不好吃决定了客人会不会再来,而有没有客人会愿意来?怎么样先让客人走进餐厅也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时候,几句台词或者几个画面,就能吸引观众去看一部电影。那观众们也很有可能会为了其中一段音乐,而去听一场音乐会。
想要古典乐在现代社会发第二春,眼界一定要广,整体都要更灵活,开发无限可能性。
这里古典乐的范围也很大,不单单是交响乐和歌剧。还有室内乐,钢琴、小提大提、长笛、圆号等等的独奏也是有非常多且好听的。
也别忘了管风琴,《加勒比海盗2&3》中章鱼脸船长大卫·琼斯的人物BGM就是管风琴,相当震撼。
假如看完上面的内容,你还是单纯地觉得,贝多芬的音乐充满了反抗精神和力量,所以才常被用于反派身上,那未免片面了些。
我们要宏观地看整个古典乐。
像上面我们谈到了很多除了暴力血腥以外古典乐的很多用途,可以用来展现回忆、表达情绪、向往自由、营造气氛、烘托人物…这是常规手法。
用在暴力美学上用对了,则是一种极端另类的美,与古典乐本身反差过大而导致的强烈冲击感。
这里是相辅相成,库布里克的天才手法使古典乐在新时代里有了新的意义,扩宽了古典乐的“戏路”,让古典乐的使用不再局限,富有了更多可能性和创造性。
但这并不代表古典乐本身就是血腥暴力、变态猥琐、低俗邪恶了。
在哲学家叔本华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他认为古典音乐是最接近“意志”的艺术形式,并将其称为“意志本身的直接写照”。
图片
那么我们本身的“意志”到底是什么?我比较认同“人之初,性本恶”的说法。我们生来邪恶,但我们选择了善良。
《发条橙》台词
我们套用一下,也就是,我们的「意志」决定了我们的「看法」和「行为」。
不是古典音乐邪恶,而是影视中邪恶的人听古典乐,表达了邪恶。比如低俗的人看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他就只能看到脱衣舞,看到低俗。
是影视中角色的「意志」决定了他们的「看法」和「行为」,而不是古典乐导致他们变态。
就像佛家所说“禅”的三个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你细品。
所以古典乐用来表达低俗邪恶可以吗?当然可以!只要你使用得当,就像调色板里不使用相近色而使用相对色一样,会产生相当强大的冲击力!
我再来举个栗子,前面我已经举了很多古典乐的例子了,我这里举个不是古典的:
慰(禁)安妇题材,假如镜头里不断切换士兵们如何折磨凌辱女孩子们的慢动作画面,特写女孩们痛苦的脸和恶劣的环境,而背景音乐响起的是女孩儿们家乡的民谣,配上轻松的童声或者女声歌唱,效果如何?
就是这个意思。极端搭配用好了能让人大脑爆炸。
最后一段话送给大家~愿大家都有无限可能!喜欢的话点赞关注评论三连好吗!!!
《海上钢琴师》
你也许也感兴趣:
写给新手:
留学类:
人物篇:
长按二维码 或 搜索公众号☞岱宗夫如何
🔻解锁新世界 🔻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