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中国科协新一代信息技术系列丛书发布会在迎宾馆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市委副书记、市长廖国勋出席并致辞。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顺清,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喻云林和市政府秘书长孟庆松;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等出席。会上,播放了丛书宣传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介绍了丛书背景及编写计划,新书发布及丛书导论课件科创中国正式上线启动,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路福平和市部分高校负责人参加赠书仪式,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主任王怡作为高校代表,介绍了我校在丛书使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怀进鹏在致辞时说,营商环境与创新生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以鼓励企业家创新;要打造创新生态,以鼓励创新有效成长。天津科教资源丰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发展。愿以此次丛书发布为契机,更好助力天津智能产业和科技发展,为京津冀乃至全国培养更多数字经济人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人才基础,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廖国勋在讲话中说,中国科协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科技领域,面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重大需求,组织百余位院士专家编撰完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系列丛书。近年来,天津充分发挥世界智能大会平台优势,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信创产业链条。我们将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全域科普中长期发展规划,努力打造丛书推广应用示范的“首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人才聚集发展的“高地”。
2018年5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刘宴兵副部长一行来校调研,我校率先制定并上报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三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作。自2018年秋季学期,面向全校开设的《大数据导论》《人工智能导论》《云计算导论》三门通识选修课,选课人数累计2069人次,满足了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学生对课程资源的渴求。为了提升教师课程教学能力,学校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了中国科协在北京主办的三门课程的培训,同时,在市科协、市教委的指导和支持下,2018和2019年连续2年举办师资研修班,培训高校教师200余人。
为实现“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这一目标,学校教师不断开展教学改革,人工智能学院开设《信息与智能科学导论》,重塑教学内容,按照理工类和文科类需求实施分类教学,以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为主线,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为落实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相关任务,2018年《天津科技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同年开设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卓越人才实验班”并招生。学校紧紧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契机,2019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近三年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等一批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为进一步推进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在今年初发布的《高水平本科教育2035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以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为引领,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型产业相关专业。继续深入推进“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建设,服务天津“1+3+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今年以来,学校聚焦滨海人工智能产业需要,不断深化产学合作和协同育人机制,人工智能学院联合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和中软国际获批建设天津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启动人工智能实践基地建设,搭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培训基地,助力天津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
学校还将以天津(滨海新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契机,进一步对接产业发展需要,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新一代信息技术素养,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据悉中国科协统计,自2018年起,丛书《云计算导论》《大数据导论》《人工智能导论》第一版累计发行超过86000册,已被33所大专院校采用。2020年,《区块链导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导论》《工业互联网导论》编写工作启动,并对此前三本导论进行修订。《智能传感器导论》《智能控制导论》《智能汽车导论》的撰写和出版工作也将提上日程,以满足智能科技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