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最近“官宣”了秘密研发中的“远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的一项关键性能——射程超过2775公里。这意味着,这种武器违反了曾经的《中导条约》。联想到美国陆海空三军有关高超音速武器的分歧,这一敏感数据曝光的时机耐人寻味。
射程指标无视《中导条约》
5月中旬,美国“突破防务”网站援引美国陆军发言人的表态称:“远程高超音速武器”可以打击至少1725英里(约2775公里)外的目标。相比美国陆军之前装备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仅300公里的射程,这显然是巨大的提升。
高超音速导弹被视为军事技术竞争的前沿。这种导弹搭载的助推滑翔飞行器具有强大的机动性,不仅射程远,而且难以拦截,非常适合打击受到严密保护的高价值目标。2018年,美国陆军正式宣布与海军和空军共同研制一款“三军通用”高超音速武器。“远程高超音速武器”是该计划在陆军的代号,它在美国海军被称为“中程常规快速打击”(IRCPS)系统。2020年,美国空军退出该项目,转而自行研发“空中发射快速响应武器”(ARRW)。
LRHW和IRCPS的结构大体相同,分别从拖车和舰艇上发射。它使用大型火箭助推器,顶部是无动力的助推滑翔飞行器,火箭助推器把飞行器推进到一定的速度和高度,然后飞行器分离出来,以高超音速奔袭目标,速度可达5倍音速以上。
这种被美军寄予厚望的武器的技术细节仍处在保密状态,官方主动提供确切的射程数据,引起外媒广泛解读。美国“The Drive”网站指出,去年作废的《中导条约》禁止部署射程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导弹,最新披露的2775公里这一数值刚好处在这个范围内,而且比美国陆军上世纪90年代初基于《中导条约》退役的“潘兴”导弹射程更远。
美国陆军痴迷高超音速武器
考虑到这些情况,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就不能被视为“即兴发挥”了。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废除这一军控机制,表面上的理由是“俄罗斯违约在先”,但结合先进武器研发的一般规律不难判断,彼时,美国高超音速武器的基础性工作已进行了很久。
早在2017年,美军就利用潜艇进行过助推滑翔飞行器的测试,当时没有引起特别关注,是因为舰艇发射的导弹不在《中导条约》约束范围内。《中导条约》只是禁止“部署”相关武器,但对相关研究和技术储备并未加以规定。
“远程高超音速武器”是美国陆军设想的多种陆基中远程打击手段之一。美军正在考虑“复活”地面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陆基“战斧”上世纪80年代曾在美国空军短暂服役,因为《中导条约》而提前退役。
美国陆军还在开发“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的替代品“精确打击导弹”(PrSM),其射程同样不受《中导条约》限制。根据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说法,这种武器能够击中大约400公里外的目标,接下来准备进一步提升到600公里级别。
另一个陆基高超音速武器计划“作战火力”(OpFires),是美国陆军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合作推动的。“作战火力”导弹也使用无动力推进滑翔飞行器,目前尚不清楚它与“远程高超音速武器”有何异同。
测试未开始已遭“唱衰”
有人认为,“远程高超音速武器”设计指标的提前曝光,与美军内部围绕这种武器的争议有关。“突破防务”网站文章配发的一张图片显示,2775公里这个数字大致相当于从关岛到中国台湾海峡的距离,似乎暗示美军打算在亚太地区重点部署这款装备。
不过,据美国“军事”网站报道,在今年3月的一段视频中,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蒂莫西·雷抨击说,美国陆军对陆基高超音速武器的追求“很愚蠢”,因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害怕“引火烧身”,都不愿意允许它入境。这位将军说,“一些人可能同意在欧洲使用这种武器,也许可以在中亚……但我不认为大家很快能在太平洋方向达成共识。”他还称,美国空军独自开发的“空中发射快速响应武器”就没有这么多麻烦,它可以由轰炸机直接运载到战区发射,不用顾及其他国家的态度,所以更具实用性。
为了给蒂莫西·雷的这番言论“降温”,美国陆军和空军参谋长此后召开了联席会议,并敦促其他军兵种表态支持“远程高超音速武器”。“突破防务”分析称,陆基高超音速武器和其他从地面发射的远程导弹是美军“太平洋威慑倡议”概念的核心部分,如果这种武器部署在日本或菲律宾,就可以威胁到更广阔的区域,包括朝鲜与俄罗斯远东地区。
另据美国“防务一号”网站报道,今年4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约翰·海滕也强调了高超音速武器的战略价值,“如果你没有远程火力,而对手有,你就谈不上有效地作战。”他说,“这意味着你希望每个军兵种都得拥有这些远程火力。不论在哪里开战,不论目标在哪里,……如果所有部队都能使用这种远程火力,联合作战的概念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The Drive”文章分析称,借助高超音速武器,美国陆军希望在新的军事战略下谋求更多话语权,但在研发和装备这种武器的过程中,预算始终是关键因素。正如上文所说,美国空军放弃与陆军和空军合作,就是为了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自己独占的项目上。
美国陆军希望从2022财政年度开始对“远程高超音速武器”进行实弹测试,尽快让这种武器形成作战能力。它在测试开始前就公开宣传性能参数,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制造舆论,让自身在各军兵种之间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值得注意的是,美方这种毫不掩饰的态度表明,“退群”后的它已经把《中导条约》施加的限制远远抛在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