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哥斯拉奇点》系列构成·円城塔:13集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下)

发布时间 :2021-06-16

​​在最后一集更新之前终于补完了这篇采访

上:专访《哥斯拉奇点》系列构成·円城塔:13集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上)

原文🔗:「ゴジラS.P<シンギュラポイント>」シリーズ構成・円城塔インタビュー、ゴジラ初の13話構成をいかに作っていったのか?


塔:由于是与人作战,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小的。虽说这是一个怪兽的故事,但作为战斗的一方,如果没有人类的剧情是没有办法撑够13集的,所以为了这个,我们让20代的男女角色作为(与怪兽)战斗的对手,反正就是要使其规模更小。总之,在让其保持在13话的构成的同时尊重其作为一部动画作品的事实就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了。

 

由于接受岬奥的调查委托而被卷入哥斯拉一战的古怪的在读研究生,神野铭(CV:宫本侑芽)

因调查一栋空置洋房而被卷入哥斯拉一战的在当地工作的全能工程师·有川润(CV:石毛翔也)

G:这样子啊。

 

塔:导演的高桥先生执着于在怪兽出现的时候是否真的会说“啊,有怪兽”这件事。从现实出发来考虑的话应当是不会说,但作为怪兽电影的话这么说也是可以的。大家对于要采取哪个方案也是有所争论,高桥桑的话是觉得(第一反应)应该是会说“(是不是)恐龙?”。如果这么想的话,视觉效果暂时往恐龙这个方向靠会更自然一点。

 

G:这样子啊,如果是从设定好了的现实感的程度来说的确是会这样子呢。

 

塔:这么想吧,如果有个长得像墨西哥羽蛇神一样的的东西出现了,突然看到的时候是不是会觉得“刚刚是不是有个恐龙?”,然后决定了世界线就是像这样子。

塔:关于本次的怪兽设计,设计得就比较像恐龙,因为他们告诉我:“里面不用套个人所以随你怎么搞好了”,因为是真的没有中之人(皮套演员),所以当怪兽初次出现时人们不会说“啊,有怪兽”,因为我们就是按这样程度的现实感来设计剧情的。

G:听老师你这么说的话,感觉一部作品的构成真的是非常困难呢。在还没想好怎么走到最后之前,首先从一开始一切就都挺困难的呢。

 

塔:因为一开始就是要设定现实感程度,所以我们也没办法决定在某个地方时间节点该出什么怪兽,怎么做一个画龙点睛的地方也没办法决定下来。

 

G:确实,什么也没能决定下来。(笑)

 

塔:最后的大逆转是……“是会有转机的对吧?”这样子的感觉,我们就是照这个方向讨论的。就本剧而言,大逆转是应该要有的,但是又陷入了“要怎么逆转还没决定好”。但是,也不能不写这个反转……然后就陷入了这样的循环。真的,13集的篇幅不得不考虑很多很多事情。

 

G:果然13集对您来说还是太长了吗?

 

塔:首先是每30分钟要有一个小节点,等一周再继续下面的故事这样的结构,对于哥斯拉来说是没有先例的。就2小时的故事而言,可以参考的就比较多了,就知道怎么写这么个东西了,但13集的哥斯拉吧,说到底到底怎么搞才好,哥斯拉怎么出场才好我就不知道了。东宝的制片人们希望哥斯拉能早点出,我们的话又不太打算这么搞。

 

G:(笑)

 

塔:第一集开始哥斯拉就出现了这种方案可行倒是可行,但是很难办啊。果然名为《哥斯拉》这样的作品,第一集就出现了哥斯拉的话他就很难活到第13集了。(一定要出现的话)至少也应该以回忆场景才对吧……

 

G:其实,我这次也是看了一半才来做采访的,此刻就会有“确实,是这样吧”的感觉。关于东宝有希望哥斯拉早点出现这样的意见这一点,在本作中有没有被要求“我们希望这么做”“这个东西我们不想要”?

 

塔:基本上没有,但实际上非常多。

 

G:没有,但是有。(笑)

 

塔:有些事情也不需要特地问清不是吗。如果是为了追求娱乐性,仅仅考虑重启哥斯拉使其达到一个新阶段这件事的话,做成像《怪兽8号》这样的也不错。可以从突然处理哥斯拉的尸体开始。但是,我们不需要去问这个问题不是吗。听说在制作《新哥斯拉》的时候也有这种事,比如说“哥斯拉能变形的话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的问题。

 

G:(笑)

 

塔:所以也有“请不要吃人”“在别的怪兽旁边晃来晃去也行,要吃的时候告诉我们一声”“不要在初代之前的时代出现哥斯拉”这样的话呢。 哥斯拉的话,可以说是大家珍视的偶像了,所以有“我家孩子不会以这样的娱乐形象出现的”这样的事情也是正常的。从制作组的角度来看,“有两个头可以吗?”“是僵尸状态也可以吗?”“长了翅膀飞起来也可以吗?”这种事情也是要考虑的,但我希望哥斯拉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展示不止一只哥斯拉也是可以的,我也考虑过让哥斯拉以成群的方式出现。如果想要描绘一场全球危机,那么(哥斯拉)越多越好。如果只能有一只哥斯拉的话,我可能会把他放在某个宽阔的地方,并且在他周围建起栅栏,让他成为一个“类似间歇喷泉的景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吐出热射线”,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得让他以巨大化形象出现,就像《怪兽默示录》(2017年,小说)里那样。

 

G:(笑)

 

塔:这也正是即便被追赶着你也不能随便逃跑的原因。但是既然怪兽们直奔着首都而去,那么我们就必须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G:确实。

 

塔:“哪里可以被破坏掉”也是一个挑战。如果去的城市太多就我们就很难做模型了。但如果他只是在鸟取沙丘上暴走,那么模型可能就比较好做了,虽然我们肯定不被允许这么干。比如说我们要让他破坏掉大阪城,我们就得做一个大阪城的模型,所以我们认为最好不要这么搞。

 

G:这倒是。

 

塔:我们其实是可以讲任何类型的故事的,所以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像《海螺小姐》的开场一样在日本各地搞巡回破坏。我们就是从这种程度的也是OK的地方开始的。哥斯拉的话,有“来我老家搞破坏吧”这种想法的人也是有的。另一方面,“破坏了这个是不行的”的说法也是有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从“哥斯拉到底是个啥”这个点出发的扩大或者不扩大的地方也是有的,我们不得不与制片人开始推拉。

 

G:听您这么说真的觉得是很困难,但同时也真的是很有趣。円城老师您实际上听到这些要求的时候,是觉得如您所料呢,还是说觉得很意外?

 

塔:有些地方和我预想的一样,一些则是出乎我的意料。总觉得我让这个作品在某些方面看起来很奇怪。虽然会不会是两个头我也不知道。

 

G:(笑)

 

塔:要找到一种方法来调和他们即是隐喻又是神话中的生物的事实是相当困难的。我一直在努力于协调这样的地方。

 

G:所以每周都是这样的吗?

 

塔:大概两周一次吧。这也正是我在动画电影哥斯拉三部曲的第一部上映之前就在做的事情。

 

G:这样子吗。

 

塔:我们是平行运行的。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制片人、导演、骨头社、橙子社和我,都是聚集在东宝的这个会议室里。

 

G:这与哥斯拉的主要话题相去甚远,但是在接受见闻传研讨会的采访时您表示:“我曾想过我不能以插画的形式写小说吗。我认为这种方式略微有点接近诗歌。这并不是说我想做排版的事情,只是我的写作方式和其中出现的东西会根据我的写作工具而发生一些变化,无论是文字处理器,钢笔,或者是打字机。即使最终的结果是文本数据,我想他在写成图像数据时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以矢量数据写成的写作图像吗?

 

塔:我在想为什么不能是平板电脑或者Apple Pencil,而是illustrator。为啥啊?(笑)用文本框也不是不行,但如果说“在文本框中写小说”,你就会思考“啊,那我该怎么办?”换行什么的会很难不是吗?每次你一换行,那个框就会变大。那可能就会变成一部关于文本框变大的小说了。就是这种感觉。也就是我常说的。比如“用3D打印来写不是也很不错嘛”(笑)。层积式地从下面开始出现。(译者注:3D打印是逐层打印的。)所以这次我用了很多次illustrator,还有Graphviz。

 

G:用Graphviz,是指像绘图一样吗?

 

塔:我想的是我可以用它來做一个显示各处之间联系的图,但我还是没用上。画的话是很容易,但画出来可能只有我一个人看得懂。人群的行动啊、怪兽会在哪里干什么啊这样的,我本来是想把这些整理出来的,但反正是啥也没搞出来。

 

G:那您最后是怎么整理这部分的呢?

 

塔:导演和最初作为军事顾问加入我们的小柳老师努力了一下。大部分好的部分都是由他们二人决定的。

 

G:在新刊JP的采访中,您表示:“我还没有真正认真想过我要为网络或电子书写什么样的小说,但我一直想写一部只能通过编写简短的编程代码来创作的小说。 这可能是我之前提到的《百万物语》,但没有必要展示 《百万物语》本身,生成《百万物语》的代码可以是一部小说。 如果代码可以成为一本小说,那么把它印在纸上就没有意思了,把它放在Github上更有意思。 ”作为代码的小说指的是,就像一个“可执行的小说”这样吗?

 

塔:《百万物语》的话就是写故事的结构了呢。有了Kindle,大小和页数都没有限制,所以你可以创作一本百万页的小说。这是人类无法写出并放出来的,但这正是通过生成 《百万物语》所能做到的。 像鬼故事一样,结构通常是一样的,所以你可以有一百万个不同地名的故事。这将是简单的代码,不是吗?这就是我们在考虑电子书的时候应该考虑的表现方式。我不太清楚你说的电子书可复制但有价格是什么意思。如果一个诗人把一首诗卖到一百万日元,或者《百万物语》卖到五日元,或者生成该故事的代码可以在GitHub上找到,这都没什么。应该有人可以考虑把文学和故事的定义向这个方向扩展。如果它们是机器生成的,那就更简单了。(笑)

 

G:(笑)

 

塔:我认为,如果有一种语言可以将小说作为程序代码进行编译或执行,那就很好了。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我真的没有任何想法。小说的话,有一个主角在干嘛干嘛这样的故事比较多一点。……总觉得我这段话听起来很疯。

 

G:没有的没有的。(笑)

 

塔:“这是一个客体吗?登场人物是一个实例吗?”这样的。他们也没有做什么大的事情。只是移动、交谈、场景转换。这是否是什么十分复杂的事情我就不太明白了。基于此创作的小说是否有趣也是另一回事儿了。(笑)还是有挺多人试图自动生成小说的,但我觉得他们的方法不是很好,所以我在想是否有更好的萼方法。我觉得这是一个框架,有诸如“某时某地某人与某人做了某事”之类的东西,但我正在尝试想出一个办法,让自动生成的能比这更多一点。

 

G:谈了很多,円城老师您时常会考虑把故事扩大,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吗?

 

塔:我的动机就是不出于什么原因仅仅想做而已,比如说“人们不再创作和歌”这样的说法。我没有做过实证研究,但我认为,随着写作工具的变化,小说也在发生变化。最初,语言这种东西是“你不能写假的东西”,故此小说的诞生出人意料地晚。但是一旦开始印刷,就不能被阻止了,小说这种东西就此蔓延开来,现在任何人都可以用电脑或手机写作,而且写出来的东西都充满了不实的内容。我一直对信息环境如何改变所写的东西,以及被接受的故事如何改变感兴趣。

 

G:这样子啊。

 

塔:正是基于这种立场,如果是动画,我就为了画面服务,给画面以最大限度的优先是理所应当的,所以我不会采用前卫小说的技巧来制作全是爆发的内容。这是一部动画,所以动画的部分是很重要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不必担心《哥斯拉S.P:奇点》这部作品。应该是不用担心……嗯也不……

 

G:(笑)

 

塔:我会玩些文字游戏,因为写小说就是以文字的潜力为消遣,关于画面的话我不会去过多干涉,因为前提是要考虑予这部分最大限度的尊重,所以不用担心。

 

G:我明白了。经过深思熟虑的13集结构的《哥斯拉S.P:奇点》,我十分喜欢。非常感谢您今天来接受我们的采访。

 

穿着“巨灾对”夹克接受采访的塔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