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关注,直接识别以下二维码,投4号“陈琼”
陈琼
军转干部的标杆
兵哥部落的成员
涛哥多年的战友
“基层是最肥沃的土壤,只要深深扎根基层沃土,用心感受百姓的思想和情感,用耳朵倾听基层的故事和百姓的经历,把老百姓的小纠纷处理好、化解好,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我就觉得心里很踏实。”
——民警陈琼
陈琼在工作中
9月15日上午,钟公庙派出所民警陈琼在管辖小区巡逻时发现路边的长椅上躺着一个男子,上前询问,得知男子是来鄞州处理工伤赔偿的,为了省钱已经在长椅上睡了三四个晚上。陈琼给男子留下联系方式,临走时,还转给男子200元钱,让他找个地方好好吃顿饭,并承诺离开宁波时为其购买返程票……
虽然素不相识,但陈琼依然出手相助,这在外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事,在陈琼身上却经常发生。图个啥?他说,想尽己所能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2016年,陈琼从部队转业,2017年到派出所工作,从事警调工作已有两年多,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他总结提炼了“三位一体”群众工作法。“要带着责任和感情做调解!”是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和社区居民交流。
喜欢接地气的工作
1993年入伍,2016年转业,陈琼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公安工作,2017年起担任钟公庙派出所警调中心主任。调解是一项繁杂、琐碎的工作,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处理的事情也盘根错节。凭借一股工作热情,陈琼很快进入了状态。
“选择这项工作,除了制服情结,更重要的一点是调解工作能让自己更好地深入基层,为群众特别是那些有实际困难的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蛮有成就感。”陈琼说。
据了解,钟公庙派出所每天的接警量达40起以上,群众的矛盾纠纷占一半,陈琼和5名调解员组成的调解团队,深入辖区商家、社区、工地,解决辖区群众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现在,陈琼已经成为全区警调专家“智库”成员,其自创“暂时分离、倾听叙说、制造台阶、邀约接触”调解法,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管小纠纷还是大矛盾,在他手里总能“化干戈为玉帛”,调解成功率达98%。
去年9月,他提炼总结了“将心比心换位、真心暖心补位、以心交心到位,真正体悟百姓的冷暖疾苦”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群众工作法。
陈琼说:“平时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培养‘利他心’,形成无私、为民服务的品德,现在做任何事情我都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更好地感知对方的感受,体会到对方的难处,让自己不会受别人的情绪影响。”工作法推出一年来,已成功处理了50件纠纷。
通过做调解,陈琼也交到了许多朋友,他们中间有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事,他们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陈琼。
看望老人。
尽量替当事人多考虑
去年4月的一天,警调室来了一名二十多岁的女子,她坐在角落,一整天不说话,情绪有些低落。快下班时,陈琼放下手头的工作问女子是不是碰到了什么事,女子说,她姓蒋,来自安徽,在鄞州开了一家健身房,还交了男朋友,可就在她觉得能在鄞州安定下来时,感情上却出现了问题,身体被查出疾病,健康原因导致她无法顾及健身房的经营。这些事情叠加后,让蒋某的情绪几乎崩溃,她几次想轻生,都被派出所民警救了下来。
“听了她的诉说,我觉得感情上出现问题让她心里没了依靠,是她轻生的导火索,我决定先从这件事情入手。”陈琼说,那段时间他经常打电话给蒋某,劝慰开导她,引导她调整好情绪,不要钻牛角尖,没有感情了就要果断离开,趁着现在年纪轻,一切都能从头再来。慢慢地,蒋某放下了之前的那段感情,渐渐开朗起来。
然而,陈琼的调解并未就此结束,他进一步了解了健身房的事,想要继续帮帮蒋某,解决她的后顾之忧。蒋某的这家健身房是跟贾某合伙开办的,由于地段不好,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蒋某早有关店的想法,但是贾某强烈反对,并表示蒋某退出也不会给她补偿。调解中,陈琼找到贾某,把蒋某的情况告诉了她,并请来律师跟贾某协商,最后,贾某同意蒋某退出健身房经营,并让人接手了她的股份,补偿了蒋某10余万元。
虽然没有三头六臂,但陈琼处理每一起调解事件都十分认真,尽可能为当事人多考虑一些。
被调解人上门感谢陈琼。
有一次,陈琼值班时接到一个报警电话,对方姓汪,称自己和公司闹矛盾已被解雇,没拿到工资,希望陈琼能帮帮他。陈琼开车赶到现场,看到汪某浑身是泥巴、灰尘,一脸疲惫,陈琼把他的行李装上车,给他找到一个住处,劝汪某不要心急,自己会想办法帮他。第二天是周六,陈琼上午8时就早早来到所里,加班斡旋调解,经过陈琼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对方终于答应并在当天支付汪某2万元工资。
考虑到汪某是外地人,上有老下有小,陈琼还说服对方让汪某继续在公司工作,汪某非常感激。去年,听说陈琼的家人住院,汪某给他打来电话问候,并执意要到医院看望,被陈琼婉拒了。陈琼说,当事人的这份心意已足以让他感到欣慰。汪某特地给陈琼送来一面写有“心系群众,亲如家人”的锦旗。汪某感慨地说,陈警官总是替他人着想,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现场调解。
当好被调解者的倾听者
去年12月30日,陈琼为李某和王某化解了一桩长达26年的私人恩怨。1993年初夏的一天,李某和王某在钟公庙街道长丰沙场边上的一家小饭店吃饭聊天时发生了口角,随后发生肢体冲突,王某用刀砍伤了李某,导致李某上嘴唇受伤。事后,李某入院治疗,王某陪护,王某母亲赔偿了李某1000余元。事情暂时告一段落。
但这些年里,生活困难的李某一直找他要钱。2016年,李某打听到了王某的下落,索要20万元赔偿金,由于金额巨大,王某一口拒绝。几经周折,李某决定向钟公庙派出所报案,扬言如不赔偿就要报复王某。
陈琼接手了该案件,在他看来,李某和王某的矛盾埋藏着社会治安隐患,如不能妥善处理,很可能上升为一起刑事案件,所以必须尽快着手调解。接手案件后,为了避免两人直接见面导致矛盾升级,陈琼采取背靠背做工作的方式进行调解。陈琼说,5个月里,他给两边打电话不停疏导,讲法说理。其间,他9次上门面对面找他们谈,有时候一个电话一打就两个小时,给他们发了不下200条信息。
“从去年11月份开始,三方都感觉到很累,我开始打退堂鼓了。”陈琼说,心里想放弃,但还会时常打电话或用微信问两人的情况,正是这种不间断的关心,感化了李某,同意把赔偿金减至10万元,陈琼再跟王某沟通,对方也愿意赔偿8万元,陈琼再次从中调和,终于让这场26年的“拉锯战”尘埃落定。
家住钟公庙街道一小区的许大爷一度让左邻右舍很是头疼,他在屋顶上养鸽子,在家里养狗,吵得大家不得安宁,邻居们三番五次向居委会反映,可是许大爷依然我行我素。
陈琼知道后,上门去劝说。“头几回,他的态度特别强硬,我说什么他都不听。”陈琼说,有一次上门时,老人无意中说他过去是部队的,陈琼顺势和老人搭上了话,两人一聊部队经历就有了很多共同语言,陈琼也和老人熟络起来。去年台风期间,外面风雨交加,陈琼来到老人家中陪他观看阅兵式,还买来水果,老人特别感动。一段时间后,老人就把鸽子送了人,宠物犬送到了乡下。他说,通过这件事交到陈琼这样一位朋友,挺值得。
今年2月17日,陈琼疫情期间不忘“民生事”,化解了一起5年之久的邻里纠纷。辖区内有居民报警称,自己老父亲好几天不吃饭也不下床,是因为与楼上居民的矛盾引起的,家人怎么劝都不听,希望民警到场做做工作。陈琼进门时,老人躺在床上一声不吭,对大家的好言相劝也无动于衷,陈琼见状做起了老人的思想工作:“王大伯,我是民警,今天特意来给您解决问题的,我想听听您的想法。”经过一遍遍劝说,老人的态度慢慢缓和下来,主动从床上爬起来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王大伯家和楼上李家一直有纠纷,李家的卫生间漏水,导致楼下王大伯家的房间及天花板发霉腐烂,5年了,双方一直没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矛盾越积越深。陈琼面对面、心贴心地做老人思想工作,最终达成协议。老人激动不已。
化纠纷不惜自掏腰包
“钱不是很多,这些东西我买了,你们也不要太纠结了!”去年,在钟公庙派出所警调室里,矛盾双方当事人为礼品起了争执,一方表示不要礼品要退钱,另一方执意说没法退钱。最后陈琼索性自掏腰包买下了这些东西,矛盾迎刃而解,双方当事人也觉得很不好意思。
“真心暖心补位”是陈琼总结的“三位一体”群众工作法中的一个“心”。这起矛盾的双方当事人是朋友,前不久,张某托吴某帮他办事,还给了吴某钱帮忙打点,可是最终事情没办成,张某心里不快,吴某退还了张某部分现金,还有一些代买的礼品,但是张某提出,他拿着东西没用,一定要让吴某退钱,吴某表示钱都买了东西去找人了,不可能我帮你办事,还让我来垫钱,双方争执不下,找到陈琼调解。
“其实事情不复杂,他们经济条件不好,找人办事不容易,后来我干脆自己掏钱买下来了。”陈琼说。
这两年,陈琼除了耐心做好调解工作,有时候还在经济上给予当事人一定帮助,陈琼自己掏钱给他们买水果、买车票、找住处,去年他还自掏腰包2.7万元,解决了一起摊位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引发的矛盾纠纷。
有一次,男子刘某要跳河自杀,陈琼出警,把刘某带回派出所。情绪稳定后,刘某向陈琼说了自己的事情。刘某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双儿女十分可爱懂事,可是前些年妻子因为嫌刘某赚钱少,带着孩子离开了家,至今杳无音信,刘某孤身一人来鄞州打工,去年哥哥又在打工时摔伤致残,年迈的母亲伤心过度一病不起。现在,除了要照顾母亲和哥哥,刘某还要抚养两个正在读书的侄子,他的心情非常郁闷,想一死了之。
陈琼对刘某说,妻子带着孩子离开是她不对,但你现在是这个家的支柱,必须坚强起来,更不能寻死抛弃他们,否则就是不负责任。在陈琼的劝说下,刘某渐渐释怀,端午节临近时,陈琼还带着粽子去看他。几天后,刘某要回老家看哥哥,陈琼为其买好车票,并说有困难就来找他。现在,两人已经成了朋友。
陈琼说:“基层是最肥沃的土壤,只要深深扎根基层沃土,用心感受百姓的思想和情感,用耳朵倾听基层的故事和百姓的经历,把老百姓的小纠纷处理好、化解好,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我就觉得心里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