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文物说党史(080)】
在军博飞机陈列大厅,在一片吊在半空或者停在地面的飞机中间,这两枚导弹高高耸立,非常显眼。
这是我国研制的最早的两个导弹型号。
1956年2月,刚从国外回国不久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向领导人提出我国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
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1956年10月建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导弹设计技术。
钱学森召集了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生,组成最初科研队伍,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始探索航天技术。
最初,导弹研发是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开始的。
从1958年4月,开始仿制苏联的 P-2导弹的近程地地导弹。
在此期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专家。中国专家只好按照苏联提供的图纸自行仿制。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仿制的火箭“东风一号”点火试射成功。
“东风一号”导弹,全程飞行550公里407米,历时7分37秒。
人们把新中国航天人自己制造出来的第一枚导弹命名为“东风一号”。
——东风,来自毛主席的名言“东风压倒西风”。
接着又开始改进设计东风二号。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导弹进行首次飞行试验。
令人尴尬的是,发射几秒钟后,导弹开始出现较大的摆动和滚动,
发动机起火失控,最终坠毁在发射场上,炸出一个直径约30米的大坑。
钱学森带着科研人员,花了2、3天时间,在天寒地冻的大漠里捡残骸碎片,认真进行分析。
又经过两年多的实验,1964年6月29日,修改设计后的东风二号导弹第二次试飞获得成功。
东风二号作为实战武器大规模装备部队。
说到导弹,自然免不了要说说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系吴越王钱镠的第33代后裔。
1934年,他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
1935年9月,他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受到冯·卡门的赏识。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辞职回国。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
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
在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钱学森一家,于1955年10月1日,回到的祖国。
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对发展我国的导弹事业提出了长远规划。
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
也在这一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直接领导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
参与制订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
在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中,钱学森不仅是导弹、卫星事业的领导人,
他在原子弹的研制,以及整个国防高技术工业的发展和布局上也发挥了核心和关键的作用。
他全程参与构建新中国整个军事工业体系。
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多部著作。他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之父”。
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作为一个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的人,钱学森经常跨出自己的专业说事,比方说他在地理科学、在沙产业理论、在“人体科学”等方面,都有过论述。
他本人更是1980年代气功热点积极推动者,1998年还出版了《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
不过,他有两次最为著名的跨界发言。
第一次是1958年发表的《农业中的力学问题》。
这篇文章被视为他历史上的污点,前些年被很多人拿出来说事。那个时代,全国各地祥瑞并现,这篇文章的是非曲直也很明显,我也不必多说。
第二次是晚年的“钱学森之问”。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他已经是共和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级的人物,只能躺在病榻上度日。
2005年,中央领导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个问题,后来被概括成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个问题,问出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和不满。
但恐怕也只有钱老,能够问出这话来而不被怀疑有其他动机。
——在寻找本文资料的时候,发现以《南京大屠杀》知名的女作家张纯如竟是以《钱学森传》成名!
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导致至今没有中译本。
在这本书里,作者指出:“钱学森的故事可做为一首史诗看,本世纪若干最伟大的科技与政治剧变均涵盖其间。”
1950年代,美国麦肯锡主义者对钱学森的横加迫害,“无视于钱学森和曾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的抗议,他仍被判罪,以后五年一直被软禁在自宅,无时无刻不受联邦调查局的监视”。
钱学森愤然回国,中国航天技术自此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算是美国人的为渊驱鱼,麦卡锡主义的自作孽吧!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形势在今天美国正在某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