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北京市司法局指导,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主办,北京市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发起的“浩天信和·公益有我”——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报告会暨捐赠仪式举行。
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马燕,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市律师行业党委书记王群,及市司法局相关部门、北京市律师协会、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朝阳区司法局、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等相关负责人和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张学兵主持。
“浩天信和·公益有我”——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已开展一年有余,取得阶段性成果。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首先介绍了昌平区、朝阳区开展的“实习律师服务计划”情况。目前,这项计划安排实习律师43人,解答各类咨询1676人次,受益人数达2628人次;资助制作公益法治宣传挂图共12余万张;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达成关于“研究生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实习实践”合作协议,大学生志愿者们已于今年6月进驻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向与会领导献花
会议现场,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向支持公益的与会领导献花,对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和浩天信和律所的支持与付出表达了最真挚的感谢。
浩天信和律所作为此计划唯一发起单位,2019年捐赠100万元启动资金,之后三年每年定向捐赠50万元资金以支持此活动的开展;从2018年开始每年捐赠8万元,连续五年捐赠40万元,积极参与支持“西部律师研修计划”;疫情期间全所募集100万元物资,捐款捐物抗击疫情。
△张学兵接受捐赠
会上,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再次向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支持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马燕代表市司法局党委为律所颁发捐赠证书,感谢他们的公益善举。
△马燕向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刘鸿颁发捐赠证书
王群表示,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对“党建+公益”模式的探索越来越多,也做出了许多喜人成绩。党建在律所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党建工作与律所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律所建设向新的台阶迈进。
他要求:一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坚定不移强化理论武装,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三要推动新时代律师行业发展,促进律所建设,提升律所业务发展的能力;四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律师是社会主义的法律工作者,是社会主义的法治力量,要服务好当事人,也要有公益慈善之心,回馈社会;五要进一步加强从严治党的要求,把从严治党作为律所管理的重要环节。
最后,马燕对支持、参与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的各方表示敬意和感谢。她指出,捐赠仪式是又一个开端,做好“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的各项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付出更多努力。
✦坚持以民为本,惠及广大群众。探索扩大志愿服务供给方式,提高志愿服务质量,让老百姓真正有获得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以及社会慈善力量的温暖,让法治理念、法律援助深入人心。
✦做强优势项目,开发新设项目。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做法,加大推广力度,普惠更多受益群体。同时针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设计开展新的公益项目,将项目计划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扩大宣传覆盖,汇聚更多力量。广泛宣传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精神及示范善举;充分利用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公益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凝聚社会力量,营造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支持法律援助工作的浓厚氛围。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
成立于1996年7月,是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注册,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社会慈善组织,业务主管单位为北京市司法局,是国内成立最早的法律援助类基金会。
基金会的主要任务包括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募集、管理和使用法律援助资金;宣传国家的法律援助制度,促进司法公正;为实施法律援助、保障公民平等地享受法律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
“浩天信和·公益有我”——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要求,本着自愿、公益、实效、规范性原则,围绕弘扬法治、贴近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为目标,努力构建“政府支持、公益慈善组织运作、律师同仁并带动社会各界奉献参与”的志愿服务计划。
此项目以实习律师服务计划、青青校园,社区普法计划、正义维权援助计划、“公益有我”推广计划、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志愿团队招募计划、边远郊区支持计划和N个延展的子行动开展。
延伸阅读:
“浩天信和·公益有我”——
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
已启动实施一年多
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一起来看~
开启“实习律师服务计划”,搭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实习律师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工作。
去年初,“实习律师服务计划”在昌平区开展试点,虽然遇疫情,但参与计划的律师们没有退缩,他们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及时解答群众的各类法律咨询共计260人次,保障了疫情期间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复工复产后,进一步增派实习律师,加强岗前培训,更好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截至今年6月份,在昌平区已安排实习律师28人,解答各类咨询1320人次,受益人数达2160人次。
2020年7月,“实习律师服务计划”在朝阳区正式启动,安排实习律师有序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截止目前,共安排律师15人次,解答各类咨询356人次,受益人数达468人次。
《法治宣传挂图》每月设计两张,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融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宣传国家法律、法规,主要投放在北京市各级司法局、检察院、民政局、街道、司法所、火车站等317个地点的宣传栏。
自2019年11月以来,已累计设计印制并张贴挂图12期共125500张,助力营造全市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就“法律人才培养、志愿服务计划”,达成关于“研究生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实习实践”合作协议,推动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培育在校研究生践行志愿服务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今年6月,大学生志愿者们进驻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习、实践,参与志愿服务。
下一步,“浩天信和·公益有我”——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还将陆续启动多个子计划,持续汇聚新力量,推动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事业发展,让更多老百姓收获法治福利。
北京偏远郊区,例如延庆、门头沟、平谷、房山等区,法律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偏远郊区支持计划”将落实市司法局“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帮扶活动,支持这些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事业发展,更好满足远郊区困难群众对公益法律服务的需求。
继续以培养法律后备人才为目标,组织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律师事务所与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等院校对接,开展案例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提供实习锻炼岗位,培养法律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践行公正。
面向社会招募热心公益事业、愿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服务社会和他人的志愿者,壮大公益法律服务志愿者服务队伍。招募对象暂定为律师、法学院校学生、法律从业者退休人员等,根据需求建立“北京市法律援助志愿者人才库”,不断扩大志愿者服务覆盖面。
来源:京司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