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日消息,河南暴雨灾难已经导致302人遇难——
这个消息和之前相比增加了失踪人数的精确统计,说明清查已经到位了,最后的遇难人数最多将在400上下。针对这个消息,网上要求河南政府担责的说法再次掀起高潮,然而其中不实之词和恶意攻击颇多,很有必要给予驳斥。显然,责任对应的是分内的事情,也就是该干而没干或没干好需要担责、别的情况不需要担责。孟子说过“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觉得上面的话不好理解的话我换个例子、毕竟我尝试希望说服一些因为文化程度低而误入歧途被人带节奏的喷子——初中生参加中考考砸了需要担责、初中生参加高考考砸了不需要担责。或者你总不能让你家的土狗生个布偶猫吧!此次暴雨的成因是近期东海、南海方向的两个台风(6号台风“烟花”、7号台风“查帕卡”)在河南境内汇集,输送来大量的水汽。而河南的地形是东南平原、北部是太行山、西部是秦岭余脉伏牛山,尤其与山西河北交界的太行山更是地势剧烈抬高。下图是我在飞机上拍的河南山西交界,左边是山西方向、右边是河南方向,华北平原海拔低于50米、而太行山海拔通常在1200米,可以说是平地起山——北上的水汽被山脉突然抬升、产生大量降雨,所以刚开始被暴雨袭击的其实是河南西北部的焦作、新乡、洛阳、济源、安阳、鹤壁等地,后来才延伸至郑州等地。当地政府在暴雨前给出了相应预警,我搜到了郑州和焦作的预警文件——其中郑州在灾前发了五次预警,具体要求说得清清楚楚,以7月20日早上6点02分第五次的预警为例,具体要求是做好应急准备、停止集会停课停业、做好次生灾害的防御抢险工作——这个做法是符合规则要求的,前因后果说得清清楚楚,做出决定的依据是“预计未来3小时郑州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法律依据如下——
气象法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防御气象灾害的需要,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并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气象信息,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
河南省气象局沿用了国家气象局对暴雨红色预警的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河南省和郑州市气象部门的给出了相应的预警信息,最早在19日晚21时50分河南省气象台就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郑州市气象台2021年7月19日21时59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并且在20日暴雨来临之前连续发布了4条预警。难道派人守在小区不许人出门?派人守在工厂公司不许人上班?派人监督郑州所有公交停运?或者你收到类似短信的话会干什么?不出门了?囤积食品了?到车库垒沙袋了?郑州这次下这么大的雨完全是天灾、属于不可抗力,人的责任即便有也是处于可以忽略的程度。至于大家关心的地铁五号线是这样的,国家和河南两级的暴雨预警防御措施里并不包括地铁停运,当然后续是否要修改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单以这一次而论,谈不上责任事故。要知道河南以往的工作都是防旱为主,谁能想到突然遇到了千年一遇级别的暴雨!不但河南对暴雨中的地铁处置无规定,即便是多雨的南方省份(包括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也没有类似暴雨停运的规定,最多是要求加强防范而已。以历年台风重灾区福建广东为例,福建没提到地铁问题,广东只是泛泛地这样规定“地铁、地下商城、地下车库、地下通道等地下设施和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保障人员安全”。顺便普及一个常识,人类目前还无法精准预报天气,天气预报中最靠谱的指标是气温、其次是风向风力,最不靠谱的就是降雨,所以天气预报节目中只敢说降水概率。那些抱怨气象局的人最好知道这个常识。很多降雨其实就是一团云甚至一片云的事情(空旷的草原或坐飞机容易看到),根本没法精确预测——暴雨:24小时降水量50~100毫米
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100~250毫米
特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250毫米以上
而细分至一小时,16毫米降水量就是暴雨、20毫米以上称短时强降水。
这次河南暴雨打破了有记录以来的全球大中城市的记录,达到了千年一遇的级别,局部甚至达到了五千年一遇的级别——郑州全城一小时降雨201.9毫米,这是千年一遇的级别。
郑州荥阳三天累计降雨854毫米、郑州尖岗三天累计降雨818毫米,这是五千年一遇的级别!
这个雨达到很多人怀疑是气象武器的程度,当然在拿到确凿证据前,我们只能称之为罕见的天灾。天灾当然会造成损失,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但无可奈何的事情。而且由于天灾会带来混乱,导致这种损失甚至无法精确评估。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相应的参照系来做一个粗略的评估,这个参照系就是德国。德国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0.83亿,河南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0.99亿。
德国7月遭遇暴雨,最大降雨量是24小时154毫米、科隆降雨量1小时最大23毫米,导致德国死亡超过179人、失踪1000多人(截至7月21日的数据)。
河南7月遭遇暴雨,最大降雨量是24小时854毫米、郑州降雨量1小时最大201毫米,导致河南遇难302人、失踪50人(截至8月2日的数据)。
显然,考虑到河南人口密度大于德国、而且降雨量几乎超出德国一个数量级,死亡和失踪人数应该远远超过德国,百倍都有可能!所以河南的表现比发达国家德国强得多得多,根本无人需要担责!那些叫嚣河南需要担责的人最好一天吃完一年的饭再出来叽叽歪歪,否则就滚蛋!因为河南这次就是一天下了往常一年的雨!这场雨类似地球突如其来遭到外星的打击,我们没有奔溃而且迅速反击并战胜对手,这已经是神级的表现了,否则你还要怎样?国外多雨的东京:多年平均降雨量1529mm,5年一遇1小时降雨量为55.6mm,20年一遇1小时降雨量为75.4mm,百年一遇1小时降雨量为97.4mm。也就是说,郑州本次最大小时降雨量是日本东京百年一遇1小时降雨量的2倍以上。
这是东京被淹(2015年遭遇台风海贝思,60年一遇的级别,8死24失踪)——
国内多雨的武汉:武汉市5年一遇1小时降雨量为55.2mm,20年一遇1小时降雨量为78.3mm,百年一遇1小时降雨量为104.3mm,郑州这次最大1小时降雨量也接近武汉市百年一遇1小时降雨量的2倍。
注意多一倍的降雨带来的灾难可不是多一倍的关系,比如身高一米七的你可以安安稳稳站在水深一米五的游泳池,而当水深变为三米后全池子的人会统统淹死!郑州比起东京和武汉,条件要恶劣得多——东京靠海、武汉靠长江,都可以泄洪,郑州靠着黄河但无法用黄河泄洪,因为黄河水位高于郑州,郑州其实属于淮河水系——郑州地处平原、坡度小,泄洪困难,更要命的是7月11日已经下过一场暴雨了,郑州未完工的“海绵城市”项目已经无法承担更多了。有意思的是在7月11日河南这轮暴雨预警的消息下,一帮许昌的网友在抱怨许昌太旱了、要求下雨,结果7月20日的雨灾中许昌也遭灾了——如果郑州政府应该被追责的话,这几个网友该逮起来了吧——当然这是开玩笑,因为天灾是出乎意料、大家都是受害者。而那些批评郑州下水管道太细的则完全是何不食肉糜的捣乱——撇开成本不谈,技术角度看泄洪管道也不是越粗越好,否则平时水小,管道越粗流速越慢,管道被沉积物堵塞,下暴雨更完蛋。喷子们无脑夸耀的东京下水管道其实是储水装置(区区6.4公里怎么可能解决东京的泄洪问题),你可以将之理解为充当缓冲区的地下河——郑州的海绵城市工程也有类似的东西,只不过没有完全完工而且被7月11日的暴雨占了大部容量而已——对郑州这样的城市来说,雨水的去向无非是源头减排(就地渗吸)、管网排放、蓄水缓冲(海绵城市、2035年完工),目标是应对每小时50~83mm左右的降雨量,更大的就要通过应急管理来解决了。目前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案是2035年达到50年一遇的降雨应对能力,也就是说现在能应对的降雨量还没有达到50年一遇的级别,而这次却是千年一遇甚至五千年一遇的级别。救灾方面如果我们中国自认第二的话是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的。比如虽然他们在极力维护救灾秩序,不让乱七八糟的人进来——对地铁五号线前整齐划一的摆花行动防范不严、控制不够。要知道献花不是中国传统的祭拜方式,而且在郑州三十几度的盛夏,不会有这种卫衣长裤、单反拍照的人——我们现在习惯于拿手机拍照,这种大夏天裹得严严实实的人大概率来自类似香港这种冷气充足的地区。而且献花导致大量人员聚集难道不危险吗?同期南京疫情爆发,郑州却是这样宽松的防控措施、太不严谨了——如果南京是投毒、郑州是气象武器的话,那就是敌人完美而成功的组合拳。有人让悲情战胜理智了!他的装束举止不符合当地习俗、也无法和媒体的解释对应——媒体说他浑身披挂是为了让女儿好认、但是人最重要的特征难道不是面部吗?媒体说其行为失常是精神受刺激、但是其家属怎么可能让这样的人单独上街?而且精神受刺激、怎么可能拍摄时讲话逻辑清晰感情充沛?总之这次灾害明显属于不可抗力,河南政府在灾前、灾中、灾后都做到了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请问有什么好追责的?如果不理解这个问题,我列几个政府涉及追责的案例你体会一下。美国佛罗里达塌楼的救援迟缓而无效,受灾者全灭、仅仅救出一只猫。这是需要追责的——甘肃白银马拉松越野跑无视之前的大风降温警报而且赛事救援措施不足导致21人死亡的重大事故。这是需要追责的——南京机场混乱的管理导致疫情爆发而且行动迟缓、人流密集的商场批发市场现在才停业。这是需要追责的——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凌晨在湖北监利长江段遭遇内陆罕见的龙卷风而倾覆,442人遇难、仅12人幸存。这事和河南暴雨类似、纯属天灾、不需要追责——2014年4月16日南朝鲜世越号客轮因为操作不当和救援不力,沉没在近海,近300人死亡。这是需要追责的——当然河南政府无需追责是针对政府这个整体讲的,具体到个别工作人员是否需要追责,那要看调查结果——而且我认为一定有表现比较差的人,毕竟有人的地方就分左中右、有先进就有落后分子。比如地铁口被媒体称为找女儿的蒙脸者如果真是体制内的科级干部的话,我认为他的表现是不好的——大家都在忙着救灾,你有丧女之痛回家休息是可以理解的,打扮怪异上街和劣迹累累的媒体频繁互动合适吗?不要一说就是精神失控找女儿、一讲就是口齿清楚怨人祸、一问就是侵犯隐私你住嘴。这个事情引起争议,总该有个权威的说法吧!郑州网警转发红星的帖子算不得调查,媒体的二传手而已——而且口口声声说不希望被打扰,然而红星还在源源不断放信息。怎么回事?本文结论:河南政府作为整体无需追责,这和部分表现不好的个人需要追责不矛盾。但是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最后被追责的是河南政府,谁让我们是一个无限责任政府呢?就比如武汉公安训诫了一个散布呼吸科病人病情并给出错误结论的眼科医生,没有采用现行治安管理法的处罚方式,好心地用了旧版的、更轻的训诫方式,却因程序瑕疵被处罚。所以这次河南政府也有可能面临这样的结果,将来受处罚的人在去世后我们会在悼词中加一句“久经考验”。我非常不喜欢这个结果,因为这固然体现和党和政府的高风亮节,但肯定会促使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将来更加趋于自保而非进取,很有可能一出现类似天气风吹草动就停地铁、停公交、停学、停工乃至社会停摆,哪怕造成再大的浪费也在所不惜。2020年为新冠疫情去世者哀悼时我曾发了这样的帖子——现在同样——有人追责是为了严于律己、精益求精,有人追责是为了攻击体制、降下红旗。如今郑州的疫情突发,难道和对地铁口献花的怀柔纵容没一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