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明的力量守护文明 ——阿富汗文物展览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8-18

​​近日,阿富汗国内局势风云变换,以巴克特里亚宝藏为首的阿富汗珍贵文化遗产再次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不禁让人回忆起这批带着神秘色彩的珍宝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

阿富汗文物:镶满宝石的短剑阿富汗文物:镶满宝石的短剑

阿富汗文物:黄金山羊阿富汗文物:黄金山羊


1978年,在位于阿富汗北部的大夏国旧址,苏联考古学家维克托·萨里安尼迪率队从当地古代墓地和遗址中发现并出土了古代黄金制品两万余件。按照西方学术界对于大夏国“巴克特里亚”的称呼,这些黄金制品被称为“巴克特里亚宝藏”。短短几个月后,阿富汗开始陷入战争漩涡,在此后的二十五年里,基本无力顾及这批下落不明的珍宝。

巴克特里亚位置图巴克特里亚位置图

该批文物出土分布图该批文物出土分布图


在后来的塔利班政权时期,这批宝藏被多次找寻,但都下落不明,这是许多阿富汗文物工作者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2003年,“巴克特里亚宝藏”再次重见光明。它们被阿富汗文物工作者们保存在阿富汗总统府达努拉曼宫的秘密地下宝库,奇迹般地躲过了搜寻。此后的四年里,经过细致的整理与修复,“巴克特里亚宝藏”走出国门,开始漫长的国际巡展。与其说巡展,不如说,是用海外巡回展陈的方式保护这批重宝的安全。此后的十多年里,它们辗转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典、挪威、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十余个国家,其间再未回到祖国。

藏匿文物的阿富汗总统府藏匿文物的阿富汗总统府


2017年3月,这批展品来到中国。彼时,我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正在各个领域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此大环境下,故宫博物院率先主动联系阿富汗,从韩国接过该展接力棒,将这个难能可贵的展览呈现在国人面前。此举一方面是为响应国家号召,将张骞踏寻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神秘西域国度重现在国人面前,另一方面,则更希望通过该展让中国观众了解到这批展品背后的故事。中国与阿富汗,两者同为亚洲古国,同样拥有着饱经沧桑的血泪历史,同样养育着顽强不屈的勇敢人民,相信国人定能从该巡展中感受到文物守护之艰辛、文化沉淀之精髓。


此后,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协助下,该展走遍大江南北,在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南山博物馆(深圳)、湖南省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香港历史博物馆陆续展出,观展人数达到数百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让一批批中国观众近距离观摩和了解了阿富汗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成果。最终,在结束香港展期后,所有文物于2020年2月安全运返喀布尔总统府,并得到妥善保管。该展览在中国历经三年的巡回展出,既成为文明交流的使者,也成为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恐怖主义的全球性文化象征。

布满各国封条痕迹的文物外箱布满各国封条痕迹的文物外箱

不同国家、不同博物馆、不同文字的文物点验报告不同国家、不同博物馆、不同文字的文物点验报告

在华展出第一日在华展出第一日


在中国展出的这些年里,社会各界对阿富汗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有了深刻认识和广泛思考,我国与阿富汗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的合作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天,让我们对阿富汗文化遗产和文物工作者们表达敬意的同时,再次通过网络共同回溯这个无与伦比的精彩展览

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