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风暴》:超越类型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发布时间 :2021-08-23

​​




有黑必扫 有恶必惩

不惧黑恶 民生为上






仅看《扫黑风暴》这个名字,很容易令人联想到老类型(美剧或港片)、老角色(干警与恶匪)、老剧情(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如果担心被仿效便对黑恶罪行轻描淡写,可能更不易让观众对这部国产剧抱太大期待。


然而,《扫黑风暴》这部改编自中国扫黑除恶真实案件——包括孙小果案、操场埋尸案、湖南文烈宏涉黑案等——的扫黑剧,


由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扫黑办主任陈一新出任总顾问,由孙红雷、刘奕君、王志飞、宁理等实力派演员主演,


在2021年8月12日登陆CCTV-8黄金强档播出,引发了追剧潮与热议风暴。




真好看

文戏武戏都精彩



有不少国产剧爱掺水,轻动作,平铺直叙,令人昏昏欲睡。


《扫黑风暴》一改这些积弊,武戏开场(抓捕于大胜),视听为上;




文戏随后(马帅在看守所里吃刺身),动静相间。




此后一直秉持着这样的叙事理念,保持着这样的叙事节奏。


有戏则长,无戏则删。


总长28集,在集数上就显得很精干,因此也很另类:既没有像一般电视剧那样凑够40集播够一个月,也没有像一般网络剧那样只有十几集播出常规一季。


短小精悍,是这部剧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这部剧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能用动作表现的内容,尽量不用台词,这在电影中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叙事规律。


但在电视剧中,有不少对视听语言功效缺乏了解的创作者,常常只是把台词作为主要叙事手段,如配上画面的连环画或广播剧。


《扫黑风暴》则不同,无论是以动作见长的武戏,还是以台词见长的文戏,基本上都能做到视听为上、各得其所,从而引导观众进入“看电视”而非“听电视”甚至是“听广播”的欣赏情景。


比如,李成阳找陈建波时拿钱开路的桥段,表面上悄无声息,安静至极,实际上剑拔弩张,悬念极强,堪称不用台词用动作的典型案例。




李成阳应高明远之邀前往喝茶的段落,以台词为主,但你来我往,话中有话,你死我活,张力极强。




李成阳带大江去找项天说情的一场戏,先文后武,先说后打,体现出文武双全的节奏变化。




李成阳率队在安福桥挖寻麦自立尸体的动态场景,与督导组拖住涉黑人员的办公室静态场景,不仅动静交替,而且一再延长却目标不现,令人心急如焚……





电视剧《扫黑风暴》颇具电影感!


看一部电视剧,犹如看多部电影!


尽管在电视剧创作领域,这种视听语言与台词语言各擅胜场也应是基本规律,也已经榜样满屏,可现实中就是没有多少作品能够做到,《扫黑风暴》做到了!


《扫黑风暴》的精彩之处,还在于把文武双全的戏一直持续到了最终集:虽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但扫黑并没有像快刀切豆腐那样一帆风顺,主体悬念的有效保持,为全剧的引人入胜,同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不敢看

剧情残酷而真实



在很多国产警匪剧中,正义的公检法队伍在面对黑恶之徒时,往往呈现出强力万钧的态势,而黑恶对手的力量则相对薄弱,虽困兽犹斗,负隅顽抗,但往往智商下线,丑态百出。


这种写法可能既符合现实,也符合观众想象,但也因此少了几分局部上势均力敌甚至是敌强我弱的紧张感与戏剧性。


从理想状态来说,扫黑如秋风扫落叶最好,但现实并非如此,也更具戏剧性。




《扫黑风暴》很好地注意到了强与弱的辩证法,将黑恶对手的力量设置得相当强大:以高明远这个“地下组织部部长”为首,编织起一张纵横交织的黑恶之网。


其中一条重线是包括儿子孙兴(高赫)、养女郑毅红、杀手老宁及商界强梁杨冬、陈建波及其喽啰在内的涉黑作恶线;




另一条重线是包括上自省委领导、中自市区领导(副市长、区长、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下自派出所所长、法医、村委干部的政法保护伞。




两条线盘根错节,人数众多,出手凶恶。


相比之下,作为正义化身的麦自立工作之中孤掌难鸣,其妻薛梅上访路上独孤无依,先后被害,令人扼腕痛心;




作为受害人代表的徐英子、徐小山势单力孤,同样被害,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即便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派人亲临督查,仍然力量有限,骆山河组长、何勇、林浩不时碰壁,进展缓慢;





被迫害的前刑警李成阳亦正亦邪,同样举步维艰;




电视台女记者黄希单枪匹马卧底夜总会,虽有收获,但安全令人担心。




我强敌不弱,使得《扫黑风暴》中的扫黑之路艰难曲折,道阻且长,以至于有些观众直言想看又“不敢看”。


之所以不敢看,固然是因为剧情尺度很大,非常真实,甚至不无残酷:其作恶令人发指,无法无天,其查案则关山阻隔、进展缓慢。


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由于这部剧是以中央政法委作为指导单位,以生活中的真实案件作为改编基础,涉及放高利贷(裸贷)、欺行霸市、黄赌毒、强拆、强奸、杀人等黑恶表现,大部分观众都深知这些剧情并非纯粹的艺术虚构,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更令人心惊胆战。


“不想看”之中,包含的是对黑恶势力的恐惧与痛恨,以及对公平正义实现之难的担心与爱护。


戏犹如此,人何以堪!惟其真实,撼人心扉。




值得看

直面黑恶敢亮剑



虽然《扫黑风暴》非常优秀,但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


比如,《扫黑风暴》到底偏重黑帮剧,还是偏重扫黑剧?


如果偏重扫黑,应以公检法为主要人物,但当前剧情中以骆山河组长、何勇、林浩为代表的公检法队伍似乎情节量有限。


而前刑警李成阳明显占据了大量的戏份。


勿庸讳言这位亦正亦邪的人物性格丰满,魅力无比,但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归入公检法的扫黑主线?这样的人物设置与情节设置会带给观众什么样的总体印象?


正因为主要类型的未定与游移,导致剧中查黑线与涉黑线多次长时间转换,整体结构的有机性是否不足?


比如,剧中对林浩与黄希事业线与爱情线的描绘,再扩展到李成阳与馄饨店老板的感情,是否还有提升或者删减的必要?




比如,剧中对高明远与麦萌萌关系的设计,是否有些为戏剧而戏剧?




比如,对薛梅之死的讲述,是否太过轻巧?


比如,对林浩打斗能力的渲染,是否有些过犹不及?进而影响到作品的现实主义成色?




或者说,在让普通观众观看这部剧的时候,将扫黑历史与戏剧演绎以什么样的方式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中庸之度?



尽管存在些许瑕疵,《扫黑风暴》的人物塑造与单元情节相当优秀,这在很大程度上借助电视剧的播出方式掩盖了作品在类型定位与总体结构上的一些不足,因此并不影响这部剧的热播与热议,也并不影响这部剧在精神层面的光辉风采。




《扫黑风暴》的播出,


既是对现实生活中黑恶势力的揭露与批判,也是对现实生活中扫黑除恶的展示与歌颂;


既是对现实生活中黑恶势力的鞭挞与警告,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的提醒与告诫;


不仅告诫黑恶势力不要执迷不悟作恶到底,而要悬崖勒马重新做人,而且告诫人民群众不要心存侥幸迁就纵容,而要直面黑恶坚决斗争。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扫黑风暴》的播出,展现出各个方面对公平正义的肯定与追求,呈现出“有黑必扫有恶必惩”的必胜信心与勇士风姿,呈现出不惧黑恶、民生为上的亮剑精神。


因此,尽管这部剧不乏残酷,令人不忍卒视,但还是应该去看,也值得去看。




每晚锁定CCTV-8

《扫黑风暴》

让我们一起向扫黑英雄致敬!



评论员:李胜利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