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爆》——成熟的灾难救援片是让电影的核心回归叙事本身

发布时间 :2021-09-12

​​        将电影的核心回归至叙事本身,这是一部商业灾难片成熟的体现之一。    

        电影《峰爆》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极具观感刺激的同时,又实现了叙事层面的成功。  

    【视觉效果与叙事的完美融合】

       众所周知,对于商业电影而言,视觉效果决定着它的下限,剧本的质量决定着它的上限,两者兼得的佳作可遇不可求。

       在以往的灾难片中,即便是《2012》这样轰动的片子,也没有实现视觉效果与叙事效果的兼顾,这类片子极易过分突出视觉效果而令其叙事成为薄弱环节。《峰爆》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给人极致的视觉体验的同时,叙事层面的起承转合点点到位。

       在视觉效果层面,《峰爆》达到了顶级水平,与影片主题绝妙贴合。

       文戏层面,同样是以四两拨千斤的高明手段,用朴素务实的手法有序输出,传递给观众接受时,层层递进地形成了汪洋恣肆的大气磅礴。

        片方毫不吝啬特效与大场面的震撼输出,却又绝不刻意渲染,而是与剧本叙事融为一体,完美实现了1+1>>>>2的效果。

        高级的艺术手法最终实现的是“返璞归真”的叙事表达,当电影的内核不再只是单纯地炫技,而是将精良的、复杂的特效与场景的打造作为剧情本身的服务者,这是一次大胆且自信的艺术创作回归,真正实现了“用震撼与刺激的场景辅助来完成一个故事的讲述”,而不再只是片面追求特效与“爽”感。

 

       【水到渠成的舒适感】

       《峰爆》给人一种点到即止、恰如其分的舒适感,分寸的拿捏精准到位。

        场面惊险刺激,却又不是过分渲染,视觉效果震撼的同时,又是服务于剧情本身。

        情节感人却又不是煽情——电影艺术中最牛逼的煽情是他没有煽情,可是你哭成了傻子。

        每一个演员都在用自己精湛的演技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拼尽全力在扮演好自己在这场灾难中的角色。

        所有的挺身而出都顺理成章,没有刻意打造个人英雄,没有强行将救世的重担赋予一个毫无关联与经验的人身上。

        没有喊口号,没有表衷心,没有一板一眼生硬说教,不需要观众去关联实际便能实现共情。将电影的主旨回归到故事与人物本身,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被打动、被感染,进而实现了对其精神内核的宣扬。

         无论是亲情、爱情、家国情,都只是寥寥数笔,点到即止,但是又十分精准地传递出磅礴的感情共鸣。

 

     【行云流水的双线叙事】

       剧本的起承转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设计的稳、准、狠,节奏有张有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全程无尿点。

       双线叙事清晰,节奏紧凑,大场面真实、刺激、震撼,文戏的推进合理、自然。

       从平静到轰然坍塌。

       从温情到绝境求生。

       这一切的过渡迅雷不及掩耳却又自然而然,双线之间桥梁的搭建水到渠成。

       泪点与燃点的设计与故事的呈现完美结合,随着双线故事的不断推进,高潮迭起又逐步深入,直到炸山、跳飞机,达到了全片最高潮,观众也随之达到最动情的状态。

      镜头语言与场面调度上的恰到好处。镜头语言极具张力,场面调度的衔接行云流水。

      高潮的到来稳步推进,铺垫的过程节奏明朗,观众不需要做什么,也无法做什么,你会被剧情、画面带着进入至这场救援之中,感受一场极致的艺术享受。

       场面震撼,情感充沛。

       你会忍心不住热泪盈眶,却绝不是廉价的煽情。

       用电影艺术诠释基建狂魔背后的疯狂是用命去拼。

       用极致的视觉盛宴去刻画灾难来临时的绝望与希望。

       用自然到毫无表演痕迹的演绎,抵抗冷漠,反思亲情,感受这世间最平凡也最伟大的感情。

 

      【沉浸式灾难救援共情】

       炸山的那一刻,一颗心完全被吊起来,是一种深度共情、沉浸式的震撼。

       这种震撼与紧张,不是对某个角色的紧张,是对一场极限救援的共情,那一刻,它脱离了电影故事本身,而成为观众对一场灾难救援的紧张祝福,成功的那一刻,身边的人松下一口气,却并没有欢呼声,因为大家都在啜泣。

       ——这就是中国式救援,没有那么多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被奉为神明,因为也会有艰难,也会有牺牲。

      这是中国式救援带给我们的一种极致的视觉盛宴、深度情感体验,那一刻,你忘了它只是一部电影,你仿佛亲历了那场极限救援,你仿佛参与其中,攥紧的拳头、紧绷的神经……我的整个人,跟随电影,去了那个震撼人心的平行空间。

       当消防员倒下时,你的心跟着绞痛。

       当孩子们的歌声响起时,又一瞬间击中了心底的柔软。

 

     【让电影回归叙事本身】

      作为一部商业灾难片,《峰爆》可选择的噱头很多,但是《峰爆》选择回归叙事本身——这是一次极为自信又成功的设计。

       特效层面,特效在《峰爆》是为电影叙事服务,观影的时候,你不会感叹:哇!这特效真牛逼!而是被特效带入到剧情之中,实景拍摄+特效加持最大的感受是真实感、逼真感,甚至分不清哪里是特效,哪里是实景。

       叙事是电影艺术的核心,这一点《峰爆》把握的十分到位。音乐、服道化、角色、特效,这些都应该是为叙事服务,我认为最强的特效就是没有特效感,却把你代入到场景中,突出人物、突出故事、突出情感。

        人物的演绎同样如此。整个电影所有演员的表演都能让人入戏,尤其是戏份最多的朱一龙,他的表演松弛、自然,将人物诠释的真实、立体。当一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英雄时,他才能真正演好一个凡人英雄,他不是耍帅摆酷的所谓人类英雄,他只是平凡世间一个有自己脆弱和柔软的凡人英雄,这种不油腻的表演,与凡人英雄的形象完美契合。

 

        【反思】

        《峰爆》不仅是燃、爆、感动,更难能可贵的是引发人们的思考。

        当一场特大灾难扑面而来,当众人自顾不暇疲于逃命,有那么一群人,逆势而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灾难抗衡。

        他们也许是解放军战士,也许是消防人员,也许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建工程师,甚至是早已青春不在的退伍老兵。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我们没有诺亚方舟,只有愚公移山。在现实的灾难中,我们不是靠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而是那些平凡又伟大的普通人撑起这个国家的脊梁,撑起一方平安。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的民族,当灾难来临,我们从来都不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万千生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而他们,皆为凡人。

 

         我们总说我们是基建狂魔,可基建狂魔背后的故事知之甚少。天灾面前,凡人的挺身而出有多悲壮,我们无法用语言描述,文字的描述往往会让人觉得苍白无力,可真实场景的再现,却能给人视觉的震撼,并直击心灵深处,这也是《峰爆》的价值与意义之一。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