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调理睡眠,中医有妙招

发布时间 :2021-09-12

​​图片图片


 人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但却有大约15%~20%的人常年遭受着失眠的痛苦,经历过短暂性失眠的人群甚至达到了50%。

中医理论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天有昼夜,人有卧起”,人体睡眠规律是“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寤寐与昼夜变化是同步的。理想的起居状态应当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现代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是“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图片图片


为什么秋季要注意睡眠?

《四气调神大论》中,是怎么首先强调秋天的睡眠呢?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天的三个月,称之为“容平”。是说这个秋天的这个“气”,天高风急,地气清肃,有一种很残酷很无情的肃杀气息。那么,在这样的季节,人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

否则呢,就无法减缓秋季的这个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就无法收敛神气以适应这个“容平”的特征而让自己情绪安宁,就无法保存人体肺气的清肃功能。结果呢,也就是违逆了秋天的“容平”之气,伤及了肺脏,使得秋收冬藏的条件不足,到了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图片图片


失眠和哪些原因有关?

造成失眠的原因除了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外,身心状态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总结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这里的邪气主要包括痰火、饮食;营气可以理解为维系生命运转的营养物质,营气不足令七情易动,思虑、愤怒、焦虑、悸恐等七情纷扰导致睡眠障碍。

分别而言,痰火饮食所致失眠多是因为饮食不慎致胃中有宿食、胃火、痰火,影响到了睡眠,“胃不和则卧不安”,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吃的太饱撑得,减谷则愈;有一部分是消化功能出现了问题,需要胃神合治,同时解决消化和睡眠问题。

图片图片

有一种失眠是因为思虑太过,损伤心脾,伤于心则阴血亏耗,神不守舍;伤于脾则食少形瘦,血不养心,故成不寐,这一类型的失眠可以用归脾丸治疗。再有一种失眠是心胆气虚型的,主要表现为平素胆小,处事易惊,睡梦纷纭,虚烦不寐,多用天王补心丹或酸枣仁治疗。还有一种失眠是因为阴亏火旺,这涉及到一个中医术语叫“心肾不交”,人体健康是阴阳平衡,相互制约的结果,以心火代表阳,肾水代表阴,如果肾水不足,则心火独亢,火主乎动,气不得宁,故成不寐,这一类型的失眠多伴有头胀头眩,耳鸣心烦,口干少津,可以用交泰丸治疗。平时如果失眠不严重,可以试试用丹参、夜交藤、合欢花这三种药物煮开后代茶饮,可起到安神和改善睡眠作用。


图片图片

睡眠规律也是随着四季变化而稍有不同,春天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的时候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克服失眠,中医能做什么?

中医讲“百病皆生于气”,克服失眠的首要一点就是心理调节。不妨写个纸条挂在墙上,提示给自己心情放个假。同时不要过分依赖药物,长期服用易造成成瘾和耐受,且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辨证选择中药调理、物理疗法、中医针灸等方法进行辨证施治,效果不错。

其次是重视食疗养生,失眠患者可以结合一些食疗方法,可以每天喝小米粥以调养胃气,以清淡适量为佳。不要吃辛辣温燥、伤阴耗气的食物以及香烟、浓茶、咖啡等,如在临睡前忌吃可可饮料、巧克力、辣椒、大葱、胡椒等。


【推荐专家】: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