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开始前,老杨在这里分享一个九月份的大肉机会!
8月我让大家低吸的 西藏珠峰(600338)和 云天化(600096)到现在都已经实现了翻倍!而且最近主板的机会很多,大家都可以来参与!
还有我这段时间在公众号里提到的 东方证券(600958)和 国贸股份(603915)也都吃了一波肉,这足以证明笔者的实力!
现在我要再次布局一只九月中线股,从目前趋势来看近期大量主力资金流入,而且现在也是处于震荡上行趋势,随着大盘调整后,技术上弧形底部,主力控盘不错。个股性活跃也是我最近一直重点关注!保底收益预计至少有110%以上的涨幅,周五就是低吸建仓最佳时机!
感兴趣的股友,来我实盘QQ :2114068413 备注 “中线” 即可。我为名气而做,你为财富而来!
上周中国平安发布了半年报,好几个读者朋友给我留言:老杨啊,晚上一定说两句平安,感觉受不了了,平安要崩盘了。
上周五平安上涨了3.38%,我想大家至少安心过了一个周末。
业绩不太好,上周结果不太差。因为股市短期走势往往反映的是预期差。
大家都以为他是超级英雄,万众期待,结果他出厂,只翻了几个跟头。于是人们失望了。
大家都以为平安病的下不了床,马上就要推走了,结果上半年还赚了近600亿,中期还有近2%的股息。反而觉得还可以了。
中国平安的问题算是路人皆知了吧,其实像这种已知的风险并不吓人,你知道前面有个坑,一定会小心翼翼,大家都知道平安有问题,反而会谨慎一些。比如会在仓位上做一些控制,做到即使这笔交易错了也不至于被迫离场。
相反不知道有坑存在,盲目的乐观,才是让我们走投无路的原因。
老墨为什么喜欢买被冷落的企业,大家都说他不行的时候,我们反而可以更理性的决策。交易的时候会去防范风险。
对于平安,还是简单说说数据。
营业收入,今年6356亿,同比增长0.9%,净利润580亿,同比下降15.5%。
净利润下降,这里面主要受计提华夏幸福影响:
公司在 2021 年半年度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金额合计为人民币 359 亿元。
平安投资华夏幸福风险敞口一共540亿,其中股权180亿,债券360亿。基本上绝大多数都计提了。
对于华夏幸福这笔投资的失败,我觉得确实是平安的一个错误,目前也基本计提了,希望平安能以此为戒,未来防止同类问题发生。
营运利润818亿,同比增长10.1%。营运利润是剔除掉了短期影响净利润的因素,我们可以想象成普通公司的扣非净利润。
01寿险及健康险
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下降了11.7%,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下降5.5%,首年保费增长3.7% ,内含价值增长4.7%,内含价值运营回报率下降3.9%。
寿险净利润297亿,同比下降35%。主要是今年疫情加水灾赔付增多。赔款支出同比增长30.0%,死伤医疗给付同比增长32.9%。
这个怎么说呢,因为灾害赔付上升影响是暂时的,同时正面影响是可以有效提高大家的保险意识。
代理人数量继续下降14.3%。但同时代理人人均首年保费9,350元/月,同比增长23.8%。寿险及健康险上半年新增保费735亿,去年是718亿也就是说更少的人其实做了更多的事。
保单继续率仍然下降,但是相比之前已经减缓了不少。
02财产保险业务
财险运营利润增长30.4% 。主要是因为,运营成本下降2.2%,费用率下降9.1%。
单看数据的话车险下降了6.9%、市场占有率下降了1.8%,依然不是很好。
03平安银行
营业收入增长8.1%,净利润增长28.5%,不良贷款率1.08%,较年初下降0.10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259.53%,较年初上升58.13个百分点。平安银行的业绩算是非常不错了。
平安集团的业务多而复杂,但是目前主要影响的就是寿险、财险、平安银行这三个业务,从半年报看,平安银行表现优秀,寿险、财险还没有明显的好转趋势,但是考虑到这是代理人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带来的数据,我觉得未来还是可以有所期待的。
04投资组合
投资合计资产3.7万亿,占比最高的依然是债券49.6%、股票占7.9%、长期股权4.2%、 权益基金2.3%、非上市股权2.3%、投资物业1.8%。
平安的投资最近一直是饱受诟病的地方,华夏幸福这笔投资确实不成功,也导致上半年平安的投资收益只有3.5%。
华夏幸福计提了360亿后基本上也算雷排的差不多了,整体来说平安这些年的投资收益在国内保险行业是一直领先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保险不是私募,在资金量和政策要求影响下,基本上只能债券为主和买一些成熟性的企业。
平安近4万亿的投资组合,去买那些几十亿的企业根本不现实。
近些年巴菲特老爷子的收益也一般,资金大了灵活性就差了,好歹美国还有苹果这样体量巨大但是充满活力的企业,巴菲特也持有银行,他不知道买点活力强的吗,但是钱太多放不进去。
平安现在基本上是想走友邦改革后的路,代理人精英化,同时加强互联网业务。然后结合医疗和养老,增加服务深度。
截至2021年6月末,平安智慧医疗已累计服务170个城市,赋能超4万家医疗机构,惠及约95万名医生。合作医院已超1,130家。
包括接手方正,上周的业绩发布会也表示,只会保留和医疗主业相关的板块其他的都会出售。
平安的战略其实比较清晰了,向高端发展、高素质代理人,加深度化的配套服务。
对于平安的数据咱们就简单聊到这里,这个时候我觉得聊数据意义不大,也并不能让大部分人安心,我们来聊聊几个问题吧,希望通过这几个问题,能让大家的思路清晰一些。
1.不买平安会不会给我们的投资带来灾难
实际上并不会,每天我们都会错过很多上涨的企业,每个阶段我们也都会错过各种各样的牛股。A股几千家企业我们能同一时间拥有的也无非几家而已,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因为担心怕错过,因此去买那些心中并不认可的企业。
2.保险是不是一个长期可存在的生意模式。
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生意模式,他可以有效承担部分社会风险,至少和国家政策是不冲突的,这个行业过去有很多饱受诟病的地方,但是现在平安这样的龙头企业也意识到了问题,并且在积极改革。
按我们目前的人均GDP,还完全没有到行业爆发的时期。包括现在国家启动财富第三次分配,可能带来的是未来超高收入群体的税费增多,比如遗产税,资本税等,以海外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会成为一个合理的避税方法。
当然如果有相反的意见也很正常,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就是在书写他个人的片面而已。
投资这件事上更是如此,我们的观点不一定对,但只要三观相似,依然可以做到理性探讨,共同进步。
3.平安的改革有没有意义
平安的改革其实就是国内原有粗放的人海战术走到头了,要像精英化和增加服务质量的方向发展。为什么国内民众对保险的信任度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原有代理人层次差别很大,一定会有很多代理人为了业绩夸大宣传等等。
平安的这个改革思路,友邦之前就干过,当年友邦这个改革用了差不多5年时间。中间有两三年股价也是表现很难看,但是改革的第三年稍有成效,股价就一路上涨至今。
2010年,友邦开始实施五年计划,坚持“最优秀代理人”策略,从招募、培训、考核、激励等环节入手,严进严出,提升代理人质量,导致友邦代理人数下降,同时新单保费增速下降。
后来经过四年多的阵痛友邦的改革成功了,推动代理人精英化,坚持高价值的保障产品策略,结合自身布局的医疗产业,之后股价基本是一路向上,估值也远远高于内地险企。
那么平安能不能成功呢?
我认为大概率可以,家底厚、决心足、这事别人试验过可行。
但放弃一条走了十几年的路,也不能说是毫无风险的,所以我们也不得不考虑下一个问题。
4.这笔交易失败了怎么办?
我的选择是把仓位控制在20%以内,哪怕平安改革失败了,甚至破产了,我可能会很痛,但不至于要被迫离场。
我个人是适度分散派,持仓中既有业绩稳定的刚需企业,也有现金流优秀不断分红的的奶牛企业,当然也有平安这种,目前困境但如果改革成功就会有本质变化的企业。
对于平安值不值得等?
我认为是值得的,我认为他改革成功是大概率的,同时为小概率的失败做好了准备。
为啥不等到改革完成再买?
因为很可能等我们后知后觉的看到改革成功了,平安的股价早已有了一段较大的涨幅,到时候很容易又面对估值高不敢买的情况。
就如同去年的分众,很多人4元的时候说业绩还没反转不敢买,等12元觉得确定反转了买入,却又买在了一个很贵的位置,一段下跌的折磨,又在估值合理的7元左右选择卖出了,看似自己是在找确定性,其实是无法摆脱短期股价的影响。
这份等待还需要多久?
我认为最少还要一两年,去治病,病能治,也起码要有一个治疗的过程。
所以想买平安,也认为平安一定能改革成功,这个价格买了,在仓位上控制好,然后忽略短期,近两年就当自己没持有平安,删除自选股根本不看他,两年后反而可能给你一个惊喜。
相反天天看,改革也不是几天几个月能见效的事情,反而导致自己拿不住。
就聊这么多,对于个股大家都会有不同意见,我也不一定绝对正确,但是至少可以为大家多提供一个思考思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君子和而不同,三观一致,但不一定要决策一致,一定要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