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亿美元采购中国装备!俄斥巨资下大单,与中国合建核动力大舰

发布时间 :2021-09-16

​​中俄之间大额海上武器合作还没尘埃落定,中国要买卡-52的传闻也是沸沸扬扬的时候,中俄之间又达成了一笔很有战略性的海洋装备合同。俄罗斯从中国这里,花了2.26亿美元,订购了两艘中国建造的核动力大船壳子。

不过这次跑到中国来买船的,不是什么俄罗斯海军,而是在我国军迷中名声没那么响亮,但是实际实力却非常雄厚的俄罗斯原子能下属的原子能舰队。

俄罗斯原子能下属的原子能舰队可是除了美国海军之外的全世界第二大核动力水面舰队,坐拥5艘大型核动力破冰船,1艘核动力冰区货船,另外还有5艘建造中的核动力破冰船与4艘退役封存的核动力破冰船,粗略一算,光是这几年在买新船上花掉的钱,就足够俄罗斯海军从头建一整个全新的航母编队出来把库兹涅佐夫给换掉了。

这么个技术先进,实力强大又财大气粗的企业来和中国进行船舶装备的合作,自然也就不会是什么简单的工程。这次他们向亚洲地区招标,最后由中国造船企业中标的,是为他们新一批的4艘浮动核电站订单当中的两艘,建造船体。说的更通俗点就是给两条核动力大船造船壳子。

背靠背建造的俄原子能两艘3.5万吨级吞金兽

听上去就很高大上是不是,毕竟与核动力沾上了不小的边,而我国自用的核动力船舶至今都还没有一艘建成的,涉核船舶的建造与常规的构型之间也有着不小的差距,可以说能赢得这么一笔订单,怎么说都是我国造船产业难得的一次机会和突破。

俄罗斯当然也不至于连这么两艘船舶都还没能力造,主要还是他们国内有能力的造船企业基本都已经被订单所填满,对口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在忙于为量产3万3千吨的核动力破冰船,船台已经被填满短时间内空不出来,剩下的几家大造船厂则负责海军的工程,情况也差不多。在急于交货的情况下,俄罗斯就只有从国外买这唯一一种选择了。

从这一点上还是能看出,我国造船企业在规模上的绝对优势地位;随便找出一家大型船厂,都能有空余船台快速开工,都能有足够工人保障工期迅速建造,更能靠着规模优势,将最终报价压在一个很多国家难以达到的范围内。

俄罗斯自行建造的首艘浮动核电站

这笔中俄合作的订单,除了造船本身,最受人关注的肯定就是技术合作和军事上的价值了,尤其是虽然我们需要交付的是两艘啥都不装的空船,核反应堆等设施都留到拖回俄罗斯之后安装,但毕竟还是涉核的船只,会不会给我国的核动力船舶建造积攒经验,尤其是能不能给未来的核动力航母工程提供一定帮助,还是最受到关心的一件事。

有点遗憾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会是:很难。一来这型船舶的全套系统都是俄方设计的,我国船厂只是对着图纸生产;而最核心的反应堆也是等船回到俄罗斯之后再安装,可以说是很难接触到任何核心内容,就只是造壳子。其次是中标的也不是国有的南北船,只是南通的一家民企,和我国的航母工程很难扯上任何关系。

不过,虽然说这种承接俄罗斯原子能的浮动核电站的造船工程对我军核动力航母的建造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帮助,我军也没那么急迫的想要把核动力航母这么个好看,但是没那么好用的贵物给建造出来,但是这种浮动核电站的建造经验,倒是对我国的另一项战略工程,有不小的实用价值。

这次承接俄罗斯原子能的浮动核电站船体,实际上给我国提供的最重要的,也还是浮动核电站的建设经验,我国之前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设计方案,但是实际的建造施工还没有,这么帮俄罗斯先造两艘,能提前解决不少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建设问题。

把俄罗斯自家的RITM-200反应堆和配套发电设备换成我国类似的玲龙一号,这就成了我国版本的浮动核电站,俄罗斯这么大规模的把国内国外产能塞满建浮动核电站是为了开发北极,同时和美国争夺远北地区的主动权;而我国则在积极推进南海的开发和建设,浮动核电站对强化我军对南海的控制力来说,同样是一把利器。

浮动核电站的主要推手三桶油那就不说了,海上钻井采油平台各个是耗电大户;我们就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吧,我军在南海的几大基地,各自突然多出了几十兆瓦的电力,这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能拦截超音速导弹乃至弹道导弹的兆瓦级激光炮,一口气能带动10个,实用化电磁炮也能同时带动三四门,给各个基地带来了非常大的电力冗余。

这就意味着,在充足的电力保障之下,我军可以把更先进的大功率预警雷达前推部署到南海中部位置;先进防空导弹也能前出部署来给岛礁上的机场和航空兵,乃至南海中的舰艇打伞;同时还能堆上足够的激光武器作为近防炮,把南海堡垒区打造的彻底的固若金汤。让美军现在苦心设想的先打节点后打纵深的剥洋葱作战彻底泡汤。

从这点上来说,接一个俄罗斯的核动力船舶建造订单,虽然对造核航母没啥帮助,但是其他意义也一点不小,是个十足的双赢买卖。​​​​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