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空军来说,202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8月31号,空军发言人申进科称,中国空军已历史性地跨入战略空军门槛。从2004年战略空军概念正式提出,中国空军已走过了17个年头。这17年,中国空军在自身定位、打击能力、打击距离等多方面均已取得了巨大的提升。
什么是战略空军?从1918年英国建立战略空军开始,最初的战略空军指的是能够进行战略打击的空军。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一般将战略空军理解为能够“独立进行各种战略、战役、战术作战任务”的空军。其中,美俄空军为世界公认的战略空军;而以色列则算一个特殊分子,其虽然没有轰炸机,但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敌人基本在周边地区,再加上先进的作战理念,所以以色列空军也承担了战略打击的任务,算是半个战略空军。
我国对战略空军的定义是:攻防兼备、空天一体、信息火力一体。1、在地位上,空军与陆军、海军一样,属于并立军种。早期的中国空军,由于在能力、理念上的限制,基本是从属于陆军的,缺乏自己的战略。其表现之一是,空军常服长期以来一直是“上绿下蓝”的样式,直到2005年大换装才真正解决。
04式空军女士兵冬常服
1991年的海湾战争,用空军司令部军事理论研究部原部长安士东的话说就是,美军的表现,使我军感到“震撼”,直接“颠覆”了我们“对战争形态、作战样式的认识和理解”。90年代中期,中国空军逐渐开展了“空军战略”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新观点;2004年,“攻防兼备、空天一体”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中国空军开始从理念上走向战略空军。
2、在作战任务上,空军能够全面、深度地参与各种作战样式。早期的中国空军,基本只具备防空能力(歼7、歼8),和有限的战略打击能力(轰6老型号),纵深战场遮断(BAI)、近距空中支援(CAS)能力较差(强5)。70年代末的对越反击战,中国空军基本未参与对地攻击,这是为了避免战争升级,但也存在缺乏全天候作战能力、先进对地攻击能力的情况。中国陆军一直强调发展自身强大的防空、远程火力打击能力,与以前空军制空、对地打击能力薄弱是有关的。
苏30MKK
“攻防兼备”概念的形成和提出,与空军装备的发展密不可分。2000年,苏30MKK战机的引进,让中方真正拥有了一款具有多用途打击能力的先进战机。当时的说法是,苏30MKK的对地精确打击能力,是苏27的24倍。这个算是欺负苏27SK当时没有精确打击能力了。
其实在90年代,中国国产战机中就已经出现了一款对地打击能力“差强人意”的战机——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只是,空军当时对飞豹的对地打击能力还是不满意,于是被海军接手,用于远程对海导弹攻击、战斗巡逻等。飞豹战机既具有2代机的格斗能力,又具有很大的航程——最大作战半径高达1650公里,是歼8的两倍,比苏27都高,海军终于有了一款能够远赴南沙巡逻、作战的战机了。
歼轰7A飞豹战机
有意思的是,2004年后,歼轰7充分利用最新技术,对航电技术进行了升级,又对机体结构进行了改进,终于脱胎换骨,成为了一款航电技术先进(当时说法是拥有国内当时最复杂的航电系统),对地、对海打击能力强大,最大作战半径高达1800公里左右的先进战斗轰炸机(歼轰7A);而且,价格很便宜。空军看着眼馋,又抢了很多订单(目前空、海军总装备近300架)。不过,到了2004年,海军的苏30MK2也到货了。
注意这个时间,2004年,就是中国空军“攻防兼备”概念正式提出的时间(也是国产歼10服役的时间)。装备发展与战略制定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苏30系列的引入(含海军共100架),国产飞豹战机的升级,国产歼10战机的服役(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产权的3代多用途战机,A、S型号共约300架),国产精确制导武器的逐渐装备,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空军的精确、远程、防区外对地打击能力。
歼10A发射激光制导炸弹
预警机,被称为空军战力的“倍增器”。相对于地面雷达,预警机即是能够高速移动的空中指挥所,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也由几十、近百公里,提升到了400公里左右,几乎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因此,2006年后空警2000的交付,使得中国空军的战力开始了质的飞跃。至此,中国空军终于可以说自己是一支现代化空军了(如今,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等各型预警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架)。
几乎同一时期,以运8三类平台为基础的高新系列侦察、电子战飞机开始交付。电子战能力曾是中国空军的弱势区,在90年代中期,美军几架E/A-6B电子战飞机,就可以大面积的瘫痪我方通信,对我方雷达进行电子欺骗干扰;在1997年HK回归时,某国军舰的电子干扰,使得我军新购的苏27的雷达屏幕变成了雪花,时间长达一分钟。而在2010年前后,中国已经有了不错的抵抗能力了;2017年初,中国空军已经可以成功的对日本空军进行电子干扰和欺骗了。其进步之快,令人刮目相看。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和美军对抗的有来有回了。
高新系列电子战飞机
轰炸机,是空军战略打击能力的中坚。早前,中国轰6系列,海军型号还能具备一定的反舰导弹发射能力,空军型号则普遍缺乏精确打击能力和防区外打击能力;而且,航程也只有5000多公里。2011年前后,轰6K的交付,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轰6K换装了新式发动机,最大航程提升到8000公里以上(达到了战略轰炸机的门槛),最大载弹量提升到12吨左右,最大作战半径增加到3500公里左右,可以挂载多款国产远程对地精确打击武器,特别是可以挂载6枚射程高达1500公里以上的国产“长剑20”巡航导弹,远程打击能力强大。
轰6K机群
轰6K的出现,让中国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达到了4000公里以上,向南可以覆盖南海、马六甲海峡;向东则可以覆盖美方围堵我国的第一岛链,日本全境,以及第二岛链的关岛区域,极大的改善了我空军的战略反击能力,初步解决了我空军的战略打击需求。
2014年后,随着歼10B(56架)、歼10C(230架)、歼16(180架)等国产3.5代多用途战机的大批量装备,以及歼20隐身战机(80架)的交付,中国空军开始进入了现代化一流空军的行列。至此,中国空军具备了强大的制空、空中遮断、空中支援、侦察、电子战能力,以及一定的战略打击能力。
然而,空军的作战任务不止于此。北斗导航系统的建立,与各类雷达、光学侦察卫星,以及激光反卫星武器、“动能”系列反卫星导弹相配合,拉开了中国“天军”的序幕,也形成了空天一体作战的态势;中国多座超大型相控阵雷达基地的建立,大型红外探测卫星的发射,极大的提升了中方对弹道导弹的探测、跟踪能力,配合红旗19反导导弹、S-400系统,形成了中国的反导体系;中国多座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建成,使得中方对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极大的扩展到了海岸线外3000公里左右,特别是加强了对隐身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的超远程预警能力;JY-26、JY-27等大量反隐身雷达的装备,建立了覆盖沿海地区的一道反隐身网。至此,中国空天一体、防空反导、战略预警能力正式建成。
3、在打击距离上,空军能够进行远程打击,实施远端反应。在这方面,除了美俄外,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以色列了。以色列没有轰炸机,却可以利用F-15、F-16等战斗机,穿越多国领空,对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核反应堆进行打击,有效的完成了战略打击任务。
轰6N,轰6K的加油版,配合运20U加油机,航程进一步大幅度地增加;配合新型空射高超音速导弹,打击距离将扩展到5000公里以上,打击能力也得到成倍提高。轰6N的出现,让中国空军的战略打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夯实了中国空军“战略空军”的定位;而中国空、海军轰炸机的规模(以轰6K系列发展型号为主),也超过了200架,成为了世界第一。新一届珠海航展即将开幕,很多人已经开始期待轰20的消息了。
轰6N机腹凹陷处可以挂载大型的高超音速导弹
战略空军,除了战略打击任务还,还具有战略投送能力。这些年,随着伊尔76运输机的批量购买,随着运20的大批量交付,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的数量得到了数倍的提升,战略投送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配合着中国空降兵规模的大幅度扩充,实兵、重装空投训练的多倍提升,中国空军已成为一支具备全方位战略投入和作战的力量。
以前,中国空军受装备、武器性能限制,打击过程是逐步、逐层推进的,而现在,中国空军将在各区域、各层次、各方向对敌方发起同步进攻,并将重点的对敌方关键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雷达阵地、军工厂、兵营等)、基础目标(发电厂、炼油厂、通信、广播等)进行精确打击。除非像美俄这样的超大面积国家,否则“前后线”是不存在的,“战时产能”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将被快速地打击和摧毁。
中国终将建立起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信息火力一体的战略空军。我们的空军,将能够独立地执行各种战略、战役、战术打击任务;将在以空制空、以空制地、以空制海的各种作战样式中全面参与。我们的空军,将在全空域作战,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实施远端反应和打击。
作者:晨曦防务-唐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