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军正在建造的003型航母进展顺利,预计会在一年内下水海试。届时,我国就将成为除美国之外,另一个拥有超级航母的国家。这款搭载电磁弹射器,具备运作完整舰载机联队的弹射型航母,也势必会引领中国海军走向真正的远海大洋。然而,谁又能够想到,仅仅在11年之前,中国海军在航母领域仍然是一片空白,如今海军已然建成两艘滑跃航母、在建一艘电磁弹射航母,相对于妄图制霸海洋的美国海军,在航母领域也从当年的难望项背发展到触手可及的局面。回顾这些年来国产航母的种种历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激情振奋。
003航母的畅想图
中国海军真正接触航母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还发生了两起广为人知的事件,一是购买澳大利亚报废的“墨尔本”号航母,二是中国访问团参观美国海军航母。其中,后者坚定了我们发展航母的决心,而前者为我们提供了航母的第一手资料,尽管有传言认为我们通过“墨尔本”号获得了蒸汽弹射器和阻拦索,纯属无稽之谈。实际情况是,澳大利亚在出售“墨尔本”时,对舰体破坏得非常彻底,包括老旧蒸汽动力系统及主要舱室结构在内,均进行了反复破坏,至于弹射器和阻拦索这些核心设备,更是在澳大利亚海军的监督下,连底座都全部拆走,唯一留下的只有安装痕迹。我们通过拆除这艘二战时期建造的老舰,不能说完全没有获得经验,但实际上跟没获得也没有什么区别。真正对国内航母领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还是从乌克兰获得的“瓦良格”号航母。
1985年美国海军的诺福克海军基地的航母群
作为苏联下水的最后一艘航母,“瓦良格”号在1991年11月时的完工率达到68%,舰体全部建造完毕,动力系统、绝大部分管道线路以及部分电子设备也已上舰,理论上来说,完成最后的工序、建成完整航母的难度并不大,甚至俄罗斯海军一度试图完成最后的建造,并将其纳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然而,当时经济疲弱的俄罗斯根本付不起乌克兰要求的15亿美元巨额资金(仅仅是前期资金)。同时,俄罗斯与乌克兰混乱的工业生产状况,也无法向像苏联时代那样,提供“瓦良格”号完工所需要的各种机械及电子设备。因此,俄罗斯最终在1995年放弃对“瓦良格”号的部分权力,以500万美元的价值抵消欠下乌克兰的部分债务。而乌克兰也从1996年开始,以国际竞标的方式对外出售。毕竟,如果直接将这艘航母直接拆成废钢,那么其价值也仅有500万美元,而预计拆除的费用却高达2亿美元,除了出售之外,根本没有拆毁的可能。
目前俄罗斯唯一的“库兹涅佐夫”航母在当时也是强行冲出来的
在当时,乌克兰打算将“瓦良格”号航母出售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多个国家的关注。其中,美国更是通过多种方式暗示乌克兰,表示这艘航母将会破坏地区平衡,自己可以提供资金用于拆解航母。但此前已因拆解“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被美国欺骗过一次的乌克兰,不愿意再相信美国的承诺。最终在1998年2月,经过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中国五个国家的角逐,中国以高出其他国家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瓦良格”号航母。虽然当时出面的是一家澳门公司,购买的名义是计划将其改造成“赌船”,实际上就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一目的。当时乌克兰黑海造船厂的工人,在交接时甚至对中方前往接洽的代表直言不讳:“我们已经无法完成这艘大舰,希望中国同志能够将其完工,让它承担自己真正的使命。”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80505_b55b84e0db3a490982f47976c32eadd0.jpeg&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航母实力很强的美国一直对其他国家发展航母很有戒心
虽然有着光辉的前景,但由于当时“瓦良格”号动力系统已经不复存在(各类关键设施被拆卸或盗窃一空),因此,回国需要准备的各种文件及手续非常繁琐,国内前后花了17个月时间,才在黑海造船厂的协助之下做好准备,而在此期间,中国每天都要为一直停靠在黑海造船厂码头的“瓦良格”号支付500美元的费用。终于,在1999年7月,“瓦良格”号在6艘大马力拖船的拖带下离开黑海船厂码头,预计用四个月的时间,先穿越黑海,再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地中海,经大西洋向西绕行整个非洲大陆,经过好望角之后,再穿越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最终抵达大连港,整个路径长达15000海里。然而在航母刚刚穿越黑海,准备通过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却遭到了土耳其政府的拒绝,理由是体积庞大、又无动力的“瓦良格”号会对海峡两岸造成巨大威胁。因此,瓦良格号不得不返回乌克兰,其归国之路一度岌岌可危。
当时被拖带航行的“瓦良格”号
为解决“瓦良格”航母回国的问题,中方派遣高级别人员前往土耳其商讨,而土耳其则提出了包括10亿美元保证金在内的20项要求。事实上,这正是美国在背后授意的。对于土耳其提出的诸多条件,在合理范围之内的,比如要求多艘大马力拖船并行,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救援、拖拽措施,以及详细的通过方案等,国内都一一应允。对于其要求10亿美元保证金等不合理要求则尽量商谈。最终,中方没有支付10亿美元的保证金,而是由希腊出面给予担保。同时,希腊也提供了多艘大马力拖船拖拽“瓦良格”号航母,甚至在航母归国过程中,还有一位希腊籍海员由于风暴事故不幸丧生。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瓦良格”号回国的必经之路
在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之后,中方终于和土耳其谈妥条件,“瓦良格”最终在2000年11月1日顺利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之后,“瓦良格”按照预计线路一路航行,并于2002年2月12日进入南海,4天之后,“瓦良格”号与国内前来迎接的船队汇合。事实上,从这一刻起,中国海军就再也不掩饰自己对“瓦良格”号航母实施改造的想法,因为前来迎接的正是中国海军的驱逐舰。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结束四个多月的路途,正式进驻大连港,但这一停就是四年之久。直到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号才在6艘拖轮的拖拽下,进入大连造船厂的30万吨船坞,标志着改造工作正式实施。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国内出现了“航母八月上船台”的传说,指的就是每年8月,都有“瓦良格”号航母上船台进行改造的消息,但最终却都被证明是子虚乌有。事实上,“瓦良格”这一蹲就又是五年。
当时“瓦良格”号的状况非常差
直到2010年春,“瓦良格”号才开始出现明显变化,舰体表面斑驳的铁锈被清除,进而被涂上中国海军标准的海灰色,庞大的舰岛上搭建了各种脚手架,航母甲板上也搭起了大量施工棚。这一切都清晰地预示着航母改造工程正式开始,可以说,这一刻是中国海军在航母领域真正的起点。然而,这个起点在当时看来,真的已经很晚了。
“瓦良格”号油迹斑斑的舰岛
我们南面的近邻印度,先是从俄罗斯购买了“基辅”级航母四号舰“巴库”号,并花费29亿美元对这艘排水量4万多吨的航母进行改造。同时,印度国产航母也于2005年4月11日正式启动,并在2009年2月28日举行了龙骨安装仪式。再加上印度海军从1961便开始运作现代航母,因此,当时印度海军双航母战斗群的宏伟理想是很现实的。此外,远在欧洲的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已经完工,并进入法国海军服役。英国雄心勃勃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也在2009年7月7日开工,计划搭载美国的F-35B隐身战斗机。甚至连日本都以“护卫舰”的名义,下水了多艘直升机航母,并屡屡传出对其进行改造成为轻型航母的传闻。相比之下,在2010年才正式开始改造工程的中国航母,在时间上已经明显落后。然而,当时没人想到的是,中国航母发展计划最终却迅速超越了这些国家。
法国海军“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
2011年8月10日,在进行了一年多的改造之后,“瓦良格”号正式进行第一次海试。出于谨慎的考虑,第一次仅仅是对整个舰体的结构强度、动力系统、各部门的基本操作配合、舰载直升机的起降等进行测试,初步结果证明对其的改造符合预期。随后,“瓦良格”号又进行了8次海试,测试强度也不断上升,并在完成包括高速转弯、舰载武器实弹发射、直升机密集起降、三防喷淋,以及舰岛电子设备兼容性等主要测试之后,于2012年9月15日正式加入中国海军,更名为“辽宁”号。至此,中国海军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
进行三防系统测试的“辽宁”舰
“辽宁”号作为中国海军航母计划的“先驱”,毫无疑问发挥了重要的探索和引领作用。作为一艘满载排水量超过6万吨的大型航母,在“辽宁”舰服役时,由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尚未服役,因此“辽宁”舰实际上已经是除美国海军之外吨位最大的航母(“辽宁”号比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略大一些)。从整个设计思路以及建造过程分析,“辽宁”舰至少使中国海军在航母领域少走了弯路,节省了十年时间。不过,“辽宁”舰本身存在的诸多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比“辽宁”舰晚服役好几年
“辽宁”舰的排水量大概是美国“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的80%,但固定翼舰载机的搭载数量却只有“小鹰”级的一半,这个比例非常难看。其根本原因在于,“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本就是苏联海军的过渡型航母,苏联海军运用了大量实验型技术。比如,由于弹射器不成熟而使用了14度滑跃甲板,使得辽宁舰的前甲板无法像美国弹射型航母那样作为停机区使用,前部原本可以成为机库的空间,也只能作为电子设备舱使用。再加上其搭载的12枚重达7吨、体长超过8米的P-700远程反舰导弹,贯穿了整个机库,进一步压缩了机库面积。
开启的P-700远程反舰导弹发射舱盖
此外,苏联航母长期存在的高标准抗损要求,也使得整个航母在机库外侧设有纵向全通的舱室,每个舱室之间,彼此又叠加了三/四层内壁防御结构,使得“辽宁”舰以6万多吨的排水量,其机库长度最终却只有152米,宽度仅26米,实际上只能容纳约20架歼-15战斗机。同时,舰上的两台升降机在设计上也非常不合理,前部升降机只能作为弹药或直升机等轻型设备的运载平台使用,歼-15必须通过后部升降机来完成出库或者入库。使得整个甲板面积虽然不小,但运转效率明显不高,只有美国航母甲板运作效率的1/3到1/2,整体战斗力实际上只有美国“小鹰”级航母的约40%,这和其吨位是严重不匹配的。
美国“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
所以说,“辽宁”舰既给予了中国海军一个极高的起点,同时也为中国海军在航母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束缚。能否吸取“瓦良格”号航母上的设计经验,同时又脱离苏联海军航母使用思想的窠臼,对中国海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这一点上,美国海军早期一直是冷嘲热讽,在国内将“辽宁”舰称为001型航母,并开工建造第一艘国产航母002型之后,美国海军长期将其称为001A型(时至今日,依然有资料这么称呼),本质上就是认为中国海军的设计和建造水平,只能在“辽宁”舰上进行复制和简单的改良。换句话说,在美国海军眼里,中国海军并不具备脱离苏联航母设计基础的能力。然而,最终美国海军自然是失算了。
“辽宁”舰是起点也是束缚
2009年12月23日,国内第一艘自主建造的“山东”舰正式进入中国海军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进入双航母时代。在现场视频中,背后幕布上清晰的写着“002型航母”。这艘在2014年开建的国产航母,自建造开始,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主要是因为其外形与“辽宁”舰非常相似,甚至吨位也不相上下。因此,包括美国在内的诸多国家认为,“山东”舰只不过是在“辽宁”舰的基础上进行仿制,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国家只说对了一半,“山东”舰确实是由“辽宁”舰衍生而来,但“仿制”的说法却是大错特错。
“山东”舰从来就不是所谓的“001A”型
“山东”舰的吨位与“辽宁”舰相差无几,然而搭载歼-15的能力却暴涨了50%,从“辽宁”舰的24架大幅度增长到36架。从表面上来看,这有些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却并不复杂。我国目前在国际造船领域的份额超过30%,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国造船业的水平和地位。在获得“辽宁”舰之后,中方对其进行了长达5年的测绘,在建造“山东”舰时,还充分利用了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电脑模拟技术,对山东舰的100多个舱室进行了上百万次模拟,对各个舱室布局已经优化到极致,使得机库面积大大增加,具备了维护超过30架歼-15的空间。整个舰岛的体积缩小了约15%,优化了甲板空间,升降机的布局也更加合理,甲板运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最终,“山东”舰以美国“小鹰”级航母80%的吨位,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数量达到其75%,整体战斗力约为“小鹰”级航母的65%左右。考虑到滑跃型航母与弹射型航母的空间利用率和甲板运作流程的差距,可以说,“山东”舰已经是6万吨级滑跃型航母的巅峰。
两舰的不同还是很明显的
最重要的是,从目前建造的003型弹射航母来看,国内通过在“山东”舰上验证思路,糅合自身的战略需求,在航母领域的设计水平已经彻底超越了苏联,甚至相比美国航母的设计理念也有了新的发展,真正走中国海军自己的道路。相比之下,曾经雄心勃勃打算在2020年之前打造双航母战斗群的印度海军,先后经历了俄罗斯航母改造价格大幅度上涨,米格-29K舰载机事故频发,及其自产航母反复“下水”却无法海试并服役等诸多问题,如今依然在勉力挣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虽然建造比较顺利,但前后两艘都出现的进水事故,也为其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目前,由于美国提供的F-35B隐身战斗机数量不足,“女王”级不得不搭载了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B,有一种莫名为他人做嫁衣的感觉。
看似威风鼎鼎,实则搭载美国F-35B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
法国虽然号称建造了美国之外唯一一型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但受制于舰体和成本,其动力系统直接套用核潜艇反应堆,使得航母最高速度只有27节,战斗力大受影响。至于曾经在国内引起热议的日本改造航母项目,更是在今年才刚刚起步,最终实现的时间要到2025年之后。相比于当前中国海军坐拥双航母、即将下水003的进度,这些曾经走在中国前面的国家,如今已是远远落后。中国海军以苏联“瓦良格”号航母为基础,不仅使其涅槃重生,更令自己脱胎换骨,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被美国处心积虑地予以破坏,甚至连图纸也不复存在之后30年,中国003型航母以后来者的姿态强势登场,成为中国海军在弹射航母领域新的起点,也是美国海军更大焦灼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