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看见这杯子,立即上微店,买到最后一只,也只有白色的了😂😃
这个是我买后的库存😜
转一下这个手艺人的商品介绍
今天是2021年7月底。距离第一支白釉把杯的推出,时间已经悄无声息的滑入2021年的夏末。窗外知了在大雨间歇仍不知疲倦的嘶声力竭,尽全力彰显着夏季特有的热闹。
我缓缓掏出第二支受到唐代把杯灵感激发,重新设计制作的咖啡杯,一时间百感交集。
这一版做了诸多改进及优化。虽然第一眼,我仍不能免俗的联想到玫茵堂的那对洒蓝釉把杯,出光美术馆的唐白釉把杯,抑或,粟特银带把杯,毕竟讲述一件器物的兴起、来源、传承,也会提高大家对器物的整体理解和认识。
但是,此时此刻,我并不想如此老套的毫无表情的讲述。我想的是另外一个事。
卡尔马克思说过,劳动产生美。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于大量制作生活器物经验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更高的审美要求。所以基于”实用“,诞生了诸多美观、耐看、经久不衰的造型设计。
前一阵子,我向年轻人敬一学会一个新词 -- ”浓度“。我依然乐于用”浓度“诠释现当代生活里那些经过漫长时间淬炼的线条、比例,甚至冲突,它们无一不浓缩了上万年里人类对于”实用和美“的理解和实践。
敬一当时举个例子,”如果设计师做一个凳子,他个人的力量与劳动中长期淬炼的结果相比,挺渺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