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生产
B-25D实际上就是北美堪萨斯州堪萨斯城工厂生产的B-25C。
1940年美国军事决策者认识到欧洲战事将导致美制军用飞机需求量大幅增加,现有生产设施将无法满足产量要求。因此美国政府批准建设一系列全新飞机工厂,这些工厂主要坐落在中西部地区以避免被德国或日本飞机轰炸。 美国政府保留工厂所有权,并根据军事合同需要租给私人飞机制造商。
北美堪萨斯城工厂
堪萨斯州的堪萨斯城工厂就是其中之一,该工厂于1940年12月开始兴建,原本被用于北美按许可证生产B-29轰炸机。但考虑到北美需要专注生产B-25,为此美国陆军说服海军取消 波音PBB-1“海上巡逻兵”水上飞机,让波音兰顿工厂转产B-29。作为补偿海军将得到陆基B-25和B-24轰炸机来执行海上巡逻任务。一番操作下来,堪萨斯城工厂得以批量生产B-25。
XPBB-1原型机
通用汽车的费雪车身分部成为堪萨斯城的主分包商,原计划由费雪制造大部分零件后再由堪萨斯城总装,但后来堪萨斯城也担负制造任务,在生产高峰时期完成了71%的制造份额。
繁忙的B-25生产线
1942年6月28日第一批1200架B-25D(NA-87)的合同生效。北美英格伍德工厂为堪萨斯城提供了首批100架B-25D的散件,1942年2月首批两架B-25D交付 ,接下来的B-25D几乎完全由费雪和堪萨斯城制造。从B-25D 41-29748开始,费雪制造了外翼段、机身侧板、控制翼面和透明件,堪萨斯城制造机身中段和其余部件,并负责总装。
为B-25安装发动机
B-25D就与B-25C基本相同,英格伍德生产线引入的早期改进同样也被引入堪萨斯城生产线。两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涂装,B-25D的下表面灰色和上表面橄榄绿交界处是波浪形的,而B-25C是直线。不过一般没有序列号的话,是无法分辨出B-25C和B-25D的。
第337轰炸中队的B-25D
B-25D-1批次增加了翼下挂架、在外翼段增加了载油1151升的自密封油箱、化油器空滤、自密封滑油箱、机腹鱼雷挂架、导航员舱顶部的气泡观察窗、带电机放大器的本迪克斯炮塔、“手指”型消焰排气管。
B-25D-5的机鼻7.62毫米机枪被三挺12.7毫米机枪(两挺固定,一挺活动)取代,比B-25C多了一挺固定机枪。改进了可收放机腹炮塔瞄准具的扫描棱镜。从41-30532开始每三架B-25D提供一个2215升的弹舱可抛副油箱。从B-25D-5 41-30057开始增加了座舱加热器。
B-25D-10改进了防寒设备,安装了罗经遥示器、液压起落架应急放下机构,取消了管道屏蔽盒。
B-25D-15使用克莱顿S形消焰排气管取代了“手指”型排气管。B-25D-15 41-30533引入“清晰”风挡,弹舱内可装一个814升自密封油箱,并且为每两架飞机提供一个1268升的金属可抛弹舱油箱。此外还在副驾驶背后增加了装甲板。1943年春末 美国陆航下令对一批B-25D/G进行重大武器升级,作为B-25J于1943年12月服役前的过渡飞机。主要改装内容是把尾部卧舱改成隆起的座舱,增加一挺12.7毫米机枪,前机身两侧各增加一个双联12.7毫米机枪包。升级后的B-25D被称为B-25D2(NA-100), 该机的改装项目与B-25D-20批次的生产同时进行。很快许多B-25D2飞向战场,装备了美国陆航、海军、盟军。
与B-25G编队飞行的B-25D2(前)
所谓“清晰”风挡,就是使用两块大尺寸风挡玻璃取代了之前多隔框风挡
B-25D-25增加了一套便携式氧气系统。
1942年2月陆航接收首架B-25D,1944年3月接收的最后一架B-25D-35。B-25D的批次号后面并没有后缀以及代表堪萨斯城工厂的“NC”,直到B-25J才开始使用该后缀。
汤斯维尔扫射机
B-25C/D最成功的战场改装要数重装扫射机了。
最先发明扫射机的应该是美国陆航驻澳大利亚部队,他们发现在中等高度轰炸日本船只的行动并不是很成功,大部分的炸弹会错失目标。部分原因是因为中高空轰炸因风向和瞄准困难而存在的固有误差, 此外敌舰往往能看见投下的炸弹并有足够时间进行机动。肯尼将军认为超低空跳弹轰炸会有更大的命中率,飞行员在76米以下的高度飞行,以322千米/时的速度接近目标,投下的炸弹 就会在水面弹跳,然后命中敌舰吃水线附近的部位。但这种战术需要飞行员在低空直线接近目标,轰炸重火力敌舰时会遭遇猛烈防空炮火,为此轰炸机需要重型前向火力来对抗。
B-25的跳弹轰炸
部分A-20“浩劫”已经尝试此战术,但是A-20的载弹量和航程都很有限。此外由于A-20要根据租借法案有限提供给苏联,所以这种飞机的数量在澳大利亚乃至整个南太平洋地区都很有限。于是第3轰炸大队的保罗·I·“老爹”甘少校伙同北美战地服务代表杰克·福克斯提出了B-25扫射机概念,肯尼将军觉得这个点子不错,并授权他们开始大胆尝试。
在跳弹轰炸中成功炸沉日舰的B-25
B-25C 41-12437被选中进行改装。因为在低空高速轰炸需要飞行员瞄准投弹,所以可以取消投弹手,然后在机鼻安装了4挺12.7毫米固定前射机枪,每挺备弹500发,机枪从安装在投弹瞄准窗口的金属板中伸出。此外在座舱两侧的机身上还各安装一个12.7毫米双联机枪包,并在相应部位增加了防冲击金属板。该机被命名为“老爹的蠢事”,在初始测试中,发现机身机枪包的位置太靠前而偏离重心,所以向后挪了位置。
机鼻安装了4挺机枪,机身侧面安装机枪包的B-25C 41-12437“老爹的蠢事”
B-25扫射机的始作俑者保罗·I·“老爹”甘少校
随后的测试很成功,肯尼将军下令进行更多的扫射机改装。到1943年2月底,澳大利亚老鹰农场机场已经完成了12架扫射机的改装,并装备了第90中队。
1943年3月初,扫射机在卑斯麦海之战中证实了自身的价值。美国陆航的A-20、B-17、B-25和澳大利亚空军的“波佛特”、“英俊战士”联合参加了对增援莱城的日军舰队的反复攻击,由P-38和P-40提供高空掩护。B-25扫射机在行动中大放异彩,该机飞行在桅杆高度以跳弹轰炸战术攻击敌舰两舷,8挺前射机枪有效压制了敌舰的防空火力。日军从腊包尔纠集来的8艘驱逐舰和8艘运输船,其中全数运输船和半数驱逐舰被 击沉或搁浅。B-25C/D扫射机的投弹命中率高达43%。
B-25扫射机“磁铁”号
扫射机改装示意图
对付陆上目标时,这些B-25在弹舱中挂上了容纳100枚10千克的布撒器,轰炸机场时密集投放在疏散人群和高炮阵地上空。
B-25向日军机场投掷伞降破片弹
扫射机概念非常成功,到1943年9月已有175架B-25C/D被澳大利亚汤斯维尔供应点改装成扫射机,并装备了5个中队。
其他战区的陆航司令部很快也开始借鉴这一概念。中缅印战场的第241轰炸大队也改装了一些具有不同机鼻机枪配置的B-25C/D扫射机,并成功用于对铁路、编组码头、公路运输、仓库的攻击行动。中太平洋战场第7航空队的第41轰炸大队改装的扫射机和汤斯维尔 的很相似。
很多扫射机把机头涂成色彩斑斓的鸟头或蝙蝠头图案
扫射机概念甚至传播到地中海战场,埃及第26航空供应大队改装了16架B-25,在机鼻安装了6挺机枪。但扫射机并不适用于地中海和欧洲战场,所以这些飞机又被改回到标准配置。
在完成了8挺前射机枪的试验后,保罗·甘少校又测试了在弹舱和前登机门之间的机腹再增加三挺机枪,但因弹链问题和枪口冲击波影响附近结构而被认否决。
B-25扫射机成为令日军头疼的海上杀手
北美在扫射机概念的启发下设计出一种双12.7毫米机身机枪模块,每挺备弹225发。该模块安装在前登机门内,所以无法从两侧对机枪进行维护和补弹,并且乘员也只能使用后登机门了,然后爬过弹舱进入座舱 ,结果导致该模块没有进入批生产。
最终扫射机概念导致了官方扫射机——B-25G的问世,然后是威力更大的B-25H。但是直到具有不透明“实心”机鼻B-25J的出现,才出现了能与“汤斯维尔扫射机”相提并论的官方 扫射机。
B-25J扫射机
地中海刺猬
太平洋战区广泛使用的B-25C/D扫射机概念在欧洲和地中海战场上并不受欢迎,为此地中海战场发展出了自己的B-25C/D改装方案。
B-25C/D一直以来都受到自卫火力薄弱的困扰,于是第321轰炸大队在前往非洲之前对自己的57架B-25C/D进行了改装。这项工作由佐治亚州的华纳·罗宾斯后勤中心完成,拆除了几乎完全用不到的机腹炮塔,封住了炮塔留下的空洞。扩大了后机身两侧的射击窗口,并各配备一挺12.7毫米机枪。尾部卧舱改为座舱,并安装一挺12.7毫米活动机枪,类似于后 来B-25H/J的配置。
突尼斯比塞大的西迪·艾哈迈德机场改装了更多的B-25,除了增加自卫武器外,该机还增加了装甲防护,在飞行员座椅下方、仪表板前方、腰部机枪手地板、尾部机枪手地板及两侧安装了装甲板。
第12、310、321、340轰炸大队的约300架B-25C/D接受了改装。这些飞机参加了型突尼斯到德军投降的整场地中海战役。这些B-25C/D的许多改装项目最后被引入B-25H/J的生产线。
地中海战区的B-25D炮艇机改装,增加了后射机枪,拆除了机腹炮塔
F-10侦察机
F-10是45架B-25D改装的照相侦察机。1930~1947年美国陆航以“F”前缀指代照相侦察机,1947年美国空军成立后,“F”成为了战斗机编号前缀, 所以侦察机前缀才改为“R”。
改装用的所有B-25D都是来自北美堪萨斯的新飞机,拆除了所有武器、装甲和轰炸设备,空重降低了454千克。该机在机鼻下方安装了3台同步照相机,为此下颚上增加了被称为“虫眼”的突起鼓包。F-10通常还在后机身安装一部标准垂直相机 ,该机机组编制5人——两名飞行员、导航员、无线电操作、照相师。
具有怪异机鼻鼓包的F-10侦察机
第311照相联队和第1照相制图大队首先装备F-10,任务是为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照相以便绘制更精确地图。前后共有9个中队操作过F-10,在阿拉斯加、加拿大西北地区、巴西、喜马拉雅、南太平洋地区进行了航拍。地中海刺猬
太平洋战区广泛使用的B-25C/D扫射机概念在欧洲和地中海战场上并不受欢迎,为此地中海战场发展出了自己的B-25C/D改装方案。
B-25C/D一直以来都受到自卫火力薄弱的困扰,于是第321轰炸大队在前往非洲之前对自己的57架B-25C/D进行了改装。这项工作由佐治亚州的华纳·罗宾斯后勤中心完成,拆除了几乎完全用不到的机腹炮塔,封住了炮塔留下的空洞。扩大了后机身两侧的射击窗口,并各配备一挺12.7毫米机枪。尾部卧舱改为座舱,并安装一挺12.7毫米活动机枪,类似于后 来B-25H/J的配置。
突尼斯比塞大的西迪·艾哈迈德机场改装了更多的B-25,除了增加自卫武器外,该机还增加了装甲防护,在飞行员座椅下方、仪表板前方、腰部机枪手地板、尾部机枪手地板及两侧安装了装甲板。
第12、310、321、340轰炸大队的约300架B-25C/D接受了改装。这些飞机参加了型突尼斯到德军投降的整场地中海战役。这些B-25C/D的许多改装项目最后被引入B-25H/J的生产线。
地中海战区的B-25D炮艇机改装,增加了后射机枪,拆除了机腹炮塔
F-10侦察机
F-10是45架B-25D改装的照相侦察机。1930~1947年美国陆航以“F”前缀指代照相侦察机,1947年美国空军成立后,“F”成为了战斗机编号前缀, 所以侦察机前缀才改为“R”。
改装用的所有B-25D都是来自北美堪萨斯的新飞机,拆除了所有武器、装甲和轰炸设备,空重降低了454千克。该机在机鼻下方安装了3台同步照相机,为此下颚上增加了被称为“虫眼”的突起鼓包。F-10通常还在后机身安装一部标准垂直相机 ,该机机组编制5人——两名飞行员、导航员、无线电操作、照相师。
具有怪异机鼻鼓包的F-10侦察机
第311照相联队和第1照相制图大队首先装备F-10,任务是为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照相以便绘制更精确地图。前后共有9个中队操作过F-10,在阿拉斯加、加拿大西北地区、巴西、喜马拉雅、南太平洋地区进行了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