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前,中国青年,以青春无悔,换来山河无恙。
就在刚刚,电影《长津湖》票房突破19亿。每一位观众走出电影院,《长津湖》带来的强烈震撼与浓浓的感动仍在继续。那一代青年为我们打造的和平与尊严的新中国一直都在,陪伴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一起成长,带给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不同的感动与共通的认同。
什么是长津湖战役?
1950年-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战场,是抗美援朝最壮烈最具决定性的战役之一。
志愿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从美军仁川登陆、悍然越过三八线进犯中朝边境;到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正是通过这次战争的胜利,我们向全世界证明了不屈的国家意志与保家卫国的军事实力,当年的浴血奋斗,换来了延续到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抗美援朝全国动员,志愿军奔赴战场
电影通过震撼宏大的战争场面,紧扣心弦的动作场面,展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战士的钢铁意志与那一代中国青年的英雄底色。以生命铸就钢铁长城,用青春保家卫国。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3个小时的电影,带我们回到了71年前:
1. 荣耀:打到全面胜利
《长津湖》作为一部战争电影,有着完整而连贯的故事线。以一对兄弟线着眼,接到任务紧急上前线,记录了每一位老兵的不屈与新兵的成长,从顽劣少年成为顶天立地的战士,懂得了什么是军人的荣耀。
2. 智慧与坚强:以弱胜强
电影《长津湖》中有多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主创团队做了大量的功课,以大量的战役战术设计,尽全力还原实战状况,展现志愿军与众不同的战斗思想与智慧。
3. 信仰:一寸阵地,一寸血
为了不打草惊蛇,在零下40度的极度严寒中,志愿军第九兵团沿长津湖至古土里的公路埋伏起来,六天六夜,等待时机。
在这个过程中,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这三个连除了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全部被活活冻死。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坚守自己的阵地,拿出自己的热血洒满这冰天雪地,冲锋向前决不后退的理由是为了自己脚下的土地、身后的祖国与家庭。
志愿军冻成的冰雕,枪口却冲着敌人来的方向,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美军想把他们手里的枪拿走,却怎么也拿不下来…
在“冰雕连”中牺牲的宋阿毛战士身上找到的绝笔信上,这样写道: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美军撤退
美陆战第1师第5团团长自述
导演回忆录:为什么要拍《长津湖》?
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长津湖役战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原因就在于这场战役的结果对傲慢的美国来说是很丢人的。实际上参与长津湖战役的第九兵团对抗的是美国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这场战争中,志愿军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但最终还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以说,长津湖战役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过程中的艰苦卓绝的状态,这也是拍摄这场战役的意义所在。
——陈凯歌
在任何一个年代里面,作为国家的一个人,要有为自己国家付出的精神,抗美援朝是这种精神中很重要的一个示范。拍《长津湖》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这场仗是怎么来的,怎么打的,怎么胜利的。
——徐克
碰上最冷的时候去拍电影,可能就是让我们亲自用身体的感受来向这段历史致敬。我们为什么能有今天,我们的先辈用牺牲换来国家的安稳与和平,希望大家都可以到电影院里去向这段历史致敬,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故事。
——林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