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气!不一样的绍兴马拉松

发布时间 :2021-10-08





◆ ◆ ◆ ◆ 


提起江南,总是连带着提起了水墨般氤氲的朦胧,粉黛白墙的婉转,还有小桥流水的悠憩,仿佛都该更清淡些,更柔媚些,更玲珑些。可绍兴不太一样。



山把江水劈成两半,绍兴城就从水里跃出来。湖池港汊星罗棋布,细密的水网互相拉扯,拉扯出了古越的侠骨柔肠,也拉扯出了山阴的风流桀骜。


摄影:董建成


水乡的清秀,绍兴自然是有的,但清秀只是绍兴顾盼间的一瞥。绍兴有老神在在的泰然,有肃穆醇厚的底气,有倔强凛然的性格,绍兴,它有点“爷”



其实,江南本身就是很有藏龙卧虎的本事的,只不过绍兴集这种本事之大成。当山有流水缱绻相依时,深邃孤傲就有了辗转腾挪的余地,当水的尽头有山岭相阻时,一切柔情蜜波就有了主意,有了主见,有了倔强,有了决绝。


而最初始,就是在这样的山水之间,勾践狠狠地吸了口气,把会稽山上以猎为生的越人带下了山,奔了中原。


会稽山 李琼 摄

遥看会稽山脉,在云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这里是绍兴文脉之源,这里有历史变迁的千古沧桑,就是这样的一座会稽山,它高高矗立,仰望苍天,向我们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从那之后,绍兴就像被展开了一般,拥了南渡汉人,养了魏晋风流,悠哉悠哉,“爷”气十足。


陈禹/摄


王羲之兰亭雅集,群贤毕至,千古一会;陆游,既是陷入儿女情长里“一怀愁绪”的少年,亦是“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激昂男儿;不可一世的李白青年出蜀,三入越中,连睡着都“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有张岱,最懂绍兴的气质,少年鲜衣怒马,到老侍弄荒园。


沈园
天姥山

余秋雨对绍兴极力“抬举”,说其不仅属“历史文化名城”,“撇去皇城气象而仍然能保持高品位”“这种非宫廷的高品位文化能够密集聚合”“这种聚合能一直延伸到近代,延伸到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绍兴,它似乎未动声色,但又默默堪守着“爷”的秉性,“爷”的担当,青山不改,风骨不移。


鲁迅故里

当我们提到绍兴,就不免想起“刀笔吏”之鲁迅,“貂裘换酒也堪豪”之秋瑾,“兼容并包”之蔡元培,而当一个城市有了这样的许许多多有风骨的名人志士常被提起时,每一个居住于此的百姓都会在潜移默化间给予自己这样的心理认同,脾性因此可以代代相传,历史积淀因此历千年不衰。


秋瑾故居
蔡元培故居


密布的水乡,给江南大地物理和情感上都带来了阴柔和软糯。但到了绍兴,水网的比重大到不可思议,水也就变成了阳刚和雄壮的力量。事实上,这份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也为绍兴带来了另一种特产——黄酒。



早在宋代,东浦已是绍兴酒业的中心,黄酒文化底蕴深厚,技术精湛。1915年,云集酒坊“周清酒”作为绍兴酒代表,参加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如今,绍兴黄酒屡次担纲中国外交“文化使者”,成为最具文化特质的国宴佳品。



绍兴黄酒小镇

绍兴人对黄酒的痴爱,早已把它放之各处,酒与绍兴的底蕴是相连的,根本无从避开。


眼瞅着日头热了起来,巷子铺里的黄酒棒冰亟待品尝,甜品店里的黄酒奶茶早已备好,这是属于绍兴“沉醉”的方式,连日常一碗疙瘩面,也要滴些黄酒进去,酒精蒸发掉之后遗沉的酒香,是绍兴让许多简单的餐食变得好吃的秘诀。


黄酒棒冰、奶茶

许多老绍兴人都有酿酒的手艺,有的人家自酿自饮,有的人家预留着逢年过节送人。祖籍绍兴的陆游大概也是个爱酒的,那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里的“腊酒”就是绍兴人自家酿的米酒。


图源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

酿酒时间长了,老师傅的手就是最合适的温度计,蒸米的温度合不合适,把手伸进去探一探即可知。舌头,则是最精准的酒精测量仪,只消抿一口,这酒度数如何,质量如何,心里就都了然了。


鉴湖两岸

绍兴的酒,用的是秋天的早稻,鉴湖的湖水,要在立冬时酿下,来年品尝,顺应的是天时地利。而酿酒的师傅,则要犹如神职般沉默地坚持,从第一步开始,每处细节皆恰到好处地完成,这甚至是有点严肃的事。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绍兴这碗黄酒的底气所在。



酿好的黄酒,色如淡金,在雪白的盏中光泽流转,宛如琥珀。经年之后,由时间安抚过的酒,更是绵长馥郁,入喉醉人。



所以,也不必特意留出一晚用来不醉不归,因为从踏上绍兴的那一刻,酒香就萦绕在你周围了,这场醉,或许需得等离了绍兴,方才能醒。



绍兴生活,有桥有水,还得有一味最能搭得上黄酒的菜式,才算得圆满。而与黄酒相配的话,还得是有点厚重,有点怪道,而这滋味,在绍兴,大约就可总结为三字,即“霉”“干”“臭”。


ins@mikahoho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说起绍兴的吃,总是绕不开霉干菜三个字。就连鲁迅的学生许羡苏回忆绍兴美食之精彩时,鲁迅也泼了一盆冷水,说:“干菜太多。”



绍兴名菜“梅菜扣肉”,即是用黄酒入味的五花肉炸过、再炖,让猪皮卸下肥腻,变成软糯的嚼劲,最后与梅干菜再一同出锅,那韧道的菜被油滋润个彻底,而肉又沾了菜的咸香,浓郁而不夺彼此的风味,催人下饭,毫不含糊。



绍兴甚至还有一句俗语:“乌干菜,白米饭,神仙见了要下凡”。霉干菜扣肉是绍兴的名菜,也是用霉干菜做成的特色菜,绍兴人的餐桌上只要它,连饭都能多吃两碗。



霉苋菜梗也是绍兴当地非常受欢迎的食材。被陈晓卿官方认证为“中国最臭的菜”,霉苋菜梗算是凭借实力出圈了。


对于没见过它的外地人来说,第一次与之见面一定是被熏得掩面而逃唯恐避之不及。但就是这奇怪的臭臭的东西,却让绍兴人欲罢不能,魂牵梦绕。




霉苋菜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的汁水,还是做臭豆腐的重要原料——“卤水”。绍兴臭豆腐并不同于其他城市,是需靠自身发酵出臭。绍兴有“独门秘方”,就是卤过臭苋菜梗的陈年老卤浸没住白嫩的豆腐,泡好后捞出油炸,让这臭被高温彻底激发出来。



吃的时候不需特意调汁,最多沾些甜辣酱,要吃刚出锅的松脆,喜欢的人一块接着一块,根本停不下来,而闻不了这味道的人,早绕着摊位八丈远跑走了。



绍兴,是有点“爷”,就像乌篷船来往时,你看到那厉害的船家仅仅用脚掌就躅动木桨,把手空出来拿着酒慢慢啜,与他舟相会时,一个吆喝互相致意,不需多说。只听着拍水声、摇橹声,声声稳当,自在,有底气,有方向。


程阅川 摄

而这就是绍兴最好的样子,淡定、悠哉、倔强、坚持,就像熏香散粉的江南从雾里散开,露出乌黑的骨骼与落拓不羁的况味。它不那么年轻跳跃,但矍铄奕奕,它不那么容易兴奋,但吐露中仍有主见,仍有热情。


本文来源:绍兴文旅发布
跑步之声
跑者之心,跑步之声!
公众号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