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特水下作战训练历史

发布时间 :2021-10-13

​​陆特战斗潜水员资格课程(CDQC)的学员。陆特战斗潜水员资格课程(CDQC)的学员。

“为什么你们陆军的人要去练潜水和VBSS?这不是海豹和MARSOC的任务吗?”

“因为我们臂章上的三条闪电意味着我们能够通过陆地、空中或者水上/水下进行渗透或打击。”


基韦斯特: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战斗潜水基地。特种部队水下作战学校(SFUWO)基韦斯特: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战斗潜水基地。特种部队水下作战学校(SFUWO)

陆军特种作战部队(ARSOF)能够采用多种方式使特战队员渗透到行动区域,陆地、空降或者水路。自1952年以来,陆军特种部队(SF)就开始进行水际科目的训练,水上和水下作战训练。本文将追溯美国陆军水下作战的起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佛罗里达基韦斯特特种部队水下作战学校(SFUWO)的建立。SFUWO学校在1965年成立后,课程及训练设施也经历了一些改动和升级。

Christian Lambertsen医生(左)和美国海岸警卫队John P. Booth上尉在巴哈马群岛拿索为OSS海上部队(Maritime Unit)进行潜水训练。Christian Lambertsen医生(左)和美国海岸警卫队John P. Booth上尉在巴哈马群岛拿索为OSS海上部队(Maritime Unit)进行潜水训练。

Lambertsen循环呼吸器装置,Lambertsen循环呼吸器装置是OSS海上部队潜水员所使用的一种闭路式水下呼吸系统Lambertsen循环呼吸器装置,Lambertsen循环呼吸器装置是OSS海上部队潜水员所使用的一种闭路式水下呼吸系统

OSS,战略情报局OSS,战略情报局

ARSOF水下作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的战略情报局(OSS)。OSS在1943年1月20日组建了海上作战分部以及海上部队(MU)。在1940年时,第一代水下呼吸设备出世;Christian J. Lambertsen医生发明了一种闭路式(循环空气系统)水下呼吸装置。它被称为兰伯森呼吸装置(LARU),并成为MU潜水员的标准装备。MU开始使用LARU来进行水上及水下作战的训练。Lambertsen在1943年从陆军医疗队转到了OSS。在加利福尼亚卡特琳娜岛和大巴哈马拿骚用他的潜水装备训练了新招募的MU潜水员之后,Lambertsen于1945年1月7日被送往锡兰(斯里兰卡),加入了MU。MU总部的驻地在锡兰加勒,自从1944年6月MU到达中缅印战区(CBI)以来,MU的总部一直在这儿。在二战中CBI战区一直缺乏人力和补给,当时OSS局长William O. Donovan准将向CBI战区指挥官Lord Louis Mountbatten承诺会派出部队去协助收集情报,所以MU被派到了CBI战区。以锡兰为基地的MU最初位于亭可马里的英国海军设施,后来迁至该岛西南端的加勒。加勒一直是MU的主要基地,直到1944年12月,这支部队越过孟加拉湾来到默圭群岛,这个新基地大大减少了从加勒到他们在缅甸若干半岛主要行动地区长达2600英里的往返路程。

Lambertsen医生继续在MU的驻地用着他的LARU和英国“睡美人”潜水器训练MU的潜水员。同时作为MU的军医,Lambertsen身兼数职。他在训练潜水员和维护潜水装备的同时也在为士兵提供医疗服务。二战结束后,Lambertsen也回到了陆军医疗队,并于1946年退役。

英国“睡美人”(Sleeping Beauty)潜水器英国“睡美人”(Sleeping Beauty)潜水器

MU把目标方向放到了在日军占领的缅甸若开海岸,在红树林密布的海岸安插特工并收集情报。1944年1月1日到1945年5月23日,共执行了36次任务——大多数是在缅甸对付日军,但也有一些是在泰国、苏门答腊和安达曼群岛执行的。1945年2月15日,MU最终并入OSS 101 若开野战部队(OSS 101 Arakan Field Unit),在那里他们继续进行水际作战,直到1945年6月15日解散。Christian Lambertsen医生和在CBI战区活跃的OSS MU潜水员所开发的技战术与装备为未来陆军特种部队的水下作战奠定了基础。


二战的结束后,杜鲁门总统于1945年下令解散了OSS。但军方仍对水下作战有着浓厚的兴趣,1947年至1949年间,Lambertsen医生与陆军野战部队2号委员会合作,改进了LARU,并获得批准,成为陆军潜水员的标准潜水装备。直到20世纪50年代,陆军工兵队(Corps of Engineers)仍是陆军中唯一对潜水感兴趣的单位。工兵队部署潜水员进行水下打捞工作和维修船闸和大坝设施。1952年,陆军特种部队成立后,陆军对水际作战的兴趣水涨船高。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陆特队员已经开始使用当时的水下潜水装备进行水下训练了,潜水技术也在迅速发展。


第77特种大队(77th Special Forces Group)成员,第77特种大队里拥有水肺潜水资格的队员在1955年成立了“伞降潜水员”俱乐部(Para-Divers)第77特种大队(77th Special Forces Group)成员,第77特种大队里拥有水肺潜水资格的队员在1955年成立了“伞降潜水员”俱乐部(Para-Divers)

陆特早期版本的潜水资格章陆特早期版本的潜水资格章

第77特种大队贝雷帽帽徽第77特种大队贝雷帽帽徽

在二战结束几年后,水下潜水也变成了一种娱乐用途。在战前,法国人Jacques Cousteau和奥地利人Hans Hass各自发明了开路式潜水系统,这种系统使用瓶装氧气,将使用过的空气排放到水中。Cousteau的“水肺”在战后开始商业化销售,并成为休闲潜水的标准装备。在一篇有关潜水生理学的学术论文中,Lambertsen博士创造了SCUBA(自给式水下呼吸装置)这个术语,并成为所有水下呼吸系统的流行术语。1955年,驻扎在北卡罗莱纳州布拉格堡的第77特种大队的绿色贝雷帽们成立了一个叫做“空降兵—潜水员”的俱乐部(Para-Divers),此俱乐部只对受过伞降训练和水肺潜水员开放。俱乐部主席Carl J. Brewster二级军士长、副主席Walter Boyling二级军士长、俱乐部秘书Everett White三级军士长、财务主管George H. Campbell三级军士长,获得了加州格伦代尔国家蛙人俱乐部的认证,当时该俱乐部是美国休闲潜水的官方认证机构。此时,其他特种大队也在进行自己的水下作战训练。


1961年,在巴伐利亚,陆特柏林分遣队(A分遣队,Detachment A)的人员协助当地官员进行水下尸体搜索和打捞。1961年,在巴伐利亚,陆特柏林分遣队(A分遣队,Detachment A)的人员协助当地官员进行水下尸体搜索和打捞。

1958年颁发给陆特队员Robert F. Mulcahy中士的证书,他通过了位于基韦斯特的海军水下潜水员学校的课程1958年颁发给陆特队员Robert F. Mulcahy中士的证书,他通过了位于基韦斯特的海军水下潜水员学校的课程

第1特种大队,A分遣队和第8特种大队都进行了自己的水肺潜水训练并精通了这种渗透技术。早些年前的陆特水肺潜水员是在海军的水下潜水员学校接受训练的。Robert F. Mulcahy中士就是从海军水下潜水员学校毕业的第77特种大队的十名队员之一,他们于1958年6月在水下潜水员学校毕业。下一年,Mulcahy和其他九名来自第77特种大队的潜水员在佛吉尼亚州诺福克接受了海军的高级水下训练。由于陆特对水下作战的兴趣日益浓厚,美国陆军特种作战中心于1961年设立了一门潜水课程。

1958年6月,海军水下潜水员学校毕业班,Robert F. Mulcahy中士在第二排,右数第五个1958年6月,海军水下潜水员学校毕业班,Robert F. Mulcahy中士在第二排,右数第五个

当时陆军特种作战中心的指挥官William P. Yarborough准将认为有必要把陆军特种部队水下训练标准化。当时,陆特并没有一个特定的课程可以让所有的绿色贝雷帽来此获得水肺资格,在高跳低开伞降(HALO)的训练上也有相同的问题,所以陆特要设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课程。1961年,陆军特种作战中心与海军水下爆破队(UDT)建立了交叉训练项目,陆特意识到他们得建立一个设施来运行一个自己的水下作战训练课程。

William P. Yarborough准将William P. Yarborough准将

1964年,Ola L. Mize上尉被指派到约翰F.肯尼迪特种作战中心(前美国陆军特种作战中心)的高级训练委员会。Mize上尉是荣誉勋章的获得者,他最初是委员会的主席。高级训练委员会负责高跳低开伞降(HALO,现在称为军事自由落体伞降,MFF)训练,富尔顿回收系统(Skyhook),以及HALO和拉绳伞降的跳伞长课程。在Yarborough准将的指导下,Mize还负责水下作战的训练项目。

Ola L. MizeOla L. Mize

“我接管了潜水学校,Johnny Dolin三级军士长和一个叫‘Ski’ Sichowski的二战海军UDT老兵提供了很大帮助,我们想尽法子在北卡罗莱纳州找个地儿作为陆特水下作战学校(SFUWO)的驻地,但并没找到合适的地方,我们又跟海军商量在佛吉尼亚州的小克里克找个地儿,但他们死活不答应。”海军想独占所有军事潜水训练的资源,并不想让陆军插上一脚。Mize上尉和他的手下的第一期潜水训练课程是在佛罗里达州的布兰丁营进行的,他们临时组织了一个为期2周的潜水训练项目,培训了来自第20特种大队的队员。直到后来他们打听到了基韦斯特这个地方,Mize派了Walter Shumate中士和Johnny Dolin三级军士长去那里观察一下,他们回来后告诉Mize介可是个好地方,于是Mize带着人去了基韦斯特。“我们不需要经过一大堆繁琐的研究和对所有军官的批准。我做出了让学校驻扎在那里的决定,每个人都百分之百地支持我。”Mize回忆道。这所学校终于在1965年7月在基韦斯特正式成立。

第65炮兵团第6导弹营A连的“鹰”导弹在陆特为潜水学校选址时占用了弗莱明基。第65炮兵团第6导弹营A连的“鹰”导弹在陆特为潜水学校选址时占用了弗莱明基。

Walter Shumate中士(前排从右数第三个)Walter Shumate中士(前排从右数第三个)

SFUWO学校坐落于在弗莱明基的尽头,当时第65炮兵团第6导弹营A连的驻地就在旁边,该营的“鹰”(Hawk)防空导弹对着古巴。最初,他们临时建立了一些设施,但在与基韦斯特海军航空站达成协议后,在20世纪60年代末得以建立永久性的设施与建筑物。当时,课程集中在开路和闭路潜水训练。

第6特种大队贝雷帽帽徽第6特种大队贝雷帽帽徽

Earl J. Moniz中士在1969年参加SFUWO学校的训练时是第6特种大队的绿色贝雷帽,并在他21岁生日那天毕业。“我们住在圆拱屋里,课程共6周长,课程一开始先是伞降跳进水里(水上跳伞),其中4周学开路潜水(SCUBA),剩下两周学闭路潜水(爱默生循环呼吸器)。我们当时没有自己的泳池,只得借用海军军官俱乐部的泳池,根本没有任何关于水上皮艇作业和潜艇出潜的训练。”

20世纪70年代,SFUWO用部队营房取代了圆拱房,并一直用到了1995年。1988年,Sam Foster二级军士长将各个特种大队的帽徽画在了营房上。20世纪70年代,SFUWO用部队营房取代了圆拱房,并一直用到了1995年。1988年,Sam Foster二级军士长将各个特种大队的帽徽画在了营房上。

SFUWO的地址SFUWO的地址

该课程很快扩展到7周,包括潜艇出潜技术(Lock-out)培训(潜艇出潜是指从潜艇内部进入气闸,然后被水淹没,潜水员从舱口出去)。Thomas Purvis上尉于1972年担任这所学校的指挥官,他为维持学校的运转而采取了一些节省成本的措施,SFUWO的高级士官William G. ‘Pappy’ Loggins二级军士长出了个主意,让前来参训的学生当他们乘坐的飞机飞到基韦斯特上方时直接跳伞跳到基韦斯特,等他们毕业之后飞回布拉格堡的时候也同样跳伞下去。这样节省了很多交通成本,学生一到基韦斯特就能进行一次水上跳伞训练,他们的跳伞高度也很高,这样一来整个基韦斯特的人都能看到他们在天上。

除了用空降的方式作为课程的开始与结尾,Purvis还把课程教员送到埃文鲁德舷外发动机公司(Evinrude Outboard Motor Company)和美国潜水员学校(US Divers School)学习维护舷外发动机和潜水设备,从而进一步节省成本。 当海军在基韦斯特的UDT潜水学校关闭后,剩下了一堆爱默生循环呼吸器存货,全被SFUWO拿走了。直到1970年,该学校的教员都还是临时职务(TDY,也就是说当时SFUWO的教员都是临时在潜水学校执教)状态,到了1972年,SFUWO的教员才有了永久性的驻扎许可。除了削减成本之外,他们还积极参与当地社区活动以提高潜水学校的知名度。

在一个例子中,阿波罗13号的指挥官,海军上校James Lovell视察了基韦斯特,作为与总统的体育健康委员会联合进行的陆军招募工作的一部分。Lovell进行了全面的设施参观和培训,并得到了相应数量的媒体宣传,提高了SFUWO学校的知名度。


从左至右:SFUWO教员Eric Erickson中士、总统体育健康委员会顾问Glen Swengros、SFUWO学校指挥官Tom Purvis上尉、海军上校James Lovell从左至右:SFUWO教员Eric Erickson中士、总统体育健康委员会顾问Glen Swengros、SFUWO学校指挥官Tom Purvis上尉、海军上校James Lovell

水上渗透课程(WIC)包括使用克雷伯折叠式皮划艇的训练科目,皮划艇的使用可追溯到二战期间的OSS MU水上渗透课程(WIC)包括使用克雷伯折叠式皮划艇的训练科目,皮划艇的使用可追溯到二战期间的OSS MU

1989年6月,SFUWO学校的教员被编入到美国陆军约翰肯尼迪特种作战中心与学校(JFKSWCS)的第1特种作战训练大队2营C连。这所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了海军海豹部队、空军伞降救援兵(PJ)和陆军游骑兵共同接受潜水训练的所在地,与绿色贝雷帽们一起参加课程,并派出一些潜水经验丰富的队员作为SFUWO学校的教员,一届潜水训练班大概30人左右。1989年10月,基韦斯特开设了水上渗透课程(WIC),专门训练陆特士兵水上游泳、橡皮艇和皮划艇作战。WIC为期5周并分为3个阶段,专门训练水上渗透技术,并没有潜水训练科目。目前SFUWO学校的教学项目中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但水上渗透的训练内容已被纳入战斗潜水员资格课程(CDQC)。

来自2021版JFKSWCS特种作战杂志,可见SFUWO中三个课程的具体信息,包括目前的每届训练班人数、一整年开设的训练班届数和课程时间长度等,目前SFUWO的三个课程分别是CDQC、CDSC(陆特战斗潜水监督员课程)和陆特战斗潜水医疗技师课程(CDMT)来自2021版JFKSWCS特种作战杂志,可见SFUWO中三个课程的具体信息,包括目前的每届训练班人数、一整年开设的训练班届数和课程时间长度等,目前SFUWO的三个课程分别是CDQC、CDSC(陆特战斗潜水监督员课程)和陆特战斗潜水医疗技师课程(CDMT)

新建的50英尺的潜水塔能够模拟潜艇出潜和深水自由上浮训练。新建的50英尺的潜水塔能够模拟潜艇出潜和深水自由上浮训练。

学生在50英尺高的塔中进行自由上浮练习,这一科目对于学会从深水返回至水面至关重要。学生在50英尺高的塔中进行自由上浮练习,这一科目对于学会从深水返回至水面至关重要。

Walter L. Shumate一级军士长的家人完成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潜水塔的揭幕仪式Walter L. Shumate一级军士长的家人完成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潜水塔的揭幕仪式

1992年10月16日,陆军工兵部队为新的训练设施破土动工。21个月后,即1995年7月28日,这些耗费970万美元的设施投入使用。新设施包括一个12000平方英尺的总部和教学楼、一个30000平方英尺的学生和教员营房、一个新的3500平方英尺的餐饮设施、一个1500平方英尺的医疗救助站、和一个50英尺高的潜水塔,用于执行潜艇出潜训练和自由上浮潜水技术,以及两个高压舱,用于潜水紧急训练,并为迈阿密南部发生的所有潜水紧急情况提供医疗救援。新设施还包括一个独立的压缩机发电机大楼,为潜水系统提供压缩空气,一个4500平方英尺的船库(What's the color of the boathouse at Key West?)和维护设施,以及一个降落伞干燥塔(用来清洗和检查降落伞的塔)。设施设备齐全,有游泳池(第一个自己的泳池建于1986年)和一个小型船只启动场,维修设施也一直将船只和潜水设备维护在最佳运行状态,餐饮设施的建设也使SFUWO曾经获得过美国陆军康诺利奖(Connolly Award)最佳小型单位食堂奖。为了纪念Walter L. Shumate一级军士长在SFUWO建设中做的贡献,在新设施的开幕式上,潜水塔以Shumate的名字命名。


经过多年的发展,SFUWO学校的潜水课程完善了水下作战的各个训练科目。目前该学校提供运转三个潜水课程,一个基础课程和两个高级课程。基础课程为6周的战斗潜水员资格课程(CDQC),训练重点为学习使用开路和闭路潜水系统以及水下渗透技术。SFUWO还开展了一个为期2周的CDQC预备课程(pre-CDQC),为来自各个特种大队的CDQC候选人进行预习。两个高级课程分别是战斗潜水监督员课程(CDSC)和战斗潜水医疗技师课程(CDMT),课程时长都是三周,只有从CDQC毕业之后才能参加这两个课程。CDSC主要训练学生为战斗潜水作战进行任务规划和执行。而隶属于水下作战专业的ODA医疗军士(18D)则会去参加CDMT课程的培训,以处理与潜水作业有关的具体医疗问题,通过减压和潜水物理的远程学习项目提供进一步的医疗培训。


战斗潜水员资格课程中的甲板训练(Deck training)。在CDQC过程中会有大量体能训练。战斗潜水员资格课程中的甲板训练(Deck training)。在CDQC过程中会有大量体能训练。

由于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二战的OSS海上部队,陆军特种部队水下作战一直是陆特渗透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位于基韦斯特的SFUWO学校一直走在技术的前沿,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训练设施之一。

10大队ins官方号:"These aren't Navy SEALs, these are America's Best."10大队ins官方号:"These aren't Navy SEALs, these are America's Best."

注:我与B站上的白给考拉为同一人,这里把我之前在B站发过的这篇文章移过来稍做了些修改,因为B站审核的原因,所以再有什么文章基本上都发在微博了。​​​​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