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脏腑募集精气的要穴,可用扶阳透灸来艾灸除脏腑百病之邪

发布时间 :2021-10-28

​​今天要给灸友们介绍的这些奇穴,比较特别,都在咱们的正面,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要穴。与脏腑之气能直接相通,所以能够直接反应脏腑的功能及其病变,所以,在这些部位艾灸,可以直接调治相应脏腑百病之邪!它们就是十二募穴。扶阳透灸咨询:18904722868(微信同步)


募穴——脏腑募集精气的要穴


募”有聚集、汇合的意思。募穴就是脏腑之气在胸腹部汇聚的一些特定的穴位。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包络及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各有1个募穴 ,所以募穴一共有12个,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中分布于任脉上的6个募穴为单穴,其余为双穴。


十二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脏腑的募穴因其接近脏腑而得名,故募穴的位置大体上与脏腑所在部位相对应,即脏腑位置高的募穴在上,位置低的募穴在下。因其依脏腑的部位而定募穴的位置,故本脏腑募穴不一定在本经脉腧穴上,有在正中、有在两侧,如胃之募穴中脘在任脉上。


募穴可调脏腑实证


募穴有驱邪泻实、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功能作用,偏于调治脏腑的急性实证。《难经•六十七难》说:“五脏募穴皆在阴……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阳性病证,其病气多行于阴分募穴,应采用“从阴引阳”的法则,刺激胸腹部的募穴,以调整经气而引邪外出。


近代调治六脏疾患,多取本腑的募穴,调治效果显着。常与背俞穴配合使用。募穴还多用以诊断本脏腑病证,因为募穴接近脏腑,所以不论病生于内,抑或邪犯于外,均可在相应募穴上出现异常反应:


如募穴处是否有压痛、酸胀、结节或肤色变化过敏等,能反映该脏器是否发生疾患。《圣惠方》中已有记载:“天枢隐隐而痛者,大肠疽也;上肉微起者,大肠痈也。期门隐隐而痛者,肝疽也,上肉微起者,肝痈也。”


说明募穴对六腑病症有着特殊的效果。如胃病取中脘,胆病取日月,大肠病取天枢,膀胱病取中极等。


十二募穴——人体的强大气场

可灸除脏腑百病之邪!


1、中府——肺经募穴


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中府。


此穴有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调: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咳嗽:配尺泽;肩痛:配肩髎。


2、天枢——大肠经募穴


天枢穴,出自《灵枢·骨度》,别名长溪,大肠募,入通大肠气、谷门。属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



位于脐旁两寸,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


有调大肠,健脾胃,消食滞,活气血的功效。临床中用于肠胃疾病的调治。


艾灸此穴可调: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癥瘕。


配伍:腹胀肠鸣:配足三里;绕脐痛:配气海;便秘、泄泻:配上巨虚,下巨虚。


3、中脘——胃经募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中脘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之会穴,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入通六腑和胃气。


是调治一切脾胃之疾和各种慢性病、腑病之常用要穴。


艾灸此穴可调:胃痛,腹胀,呕吐,翻胃,吞酸,黄疸,癫狂。


4、章门——脾经募穴


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章门穴为足厥阴肝经经穴,脾之募穴;脏会,足厥阴、少阳经交会穴。


五脏之气汇聚于章门,六腑之气汇聚于中脘,故而章门穴和中脘穴分别擅长调治脏病和腑病。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本穴为脾的募穴,脏之会,是脾的经气结聚之处,具有健脾和胃、调中补虚、益气养血之功。


艾灸此穴可调:腹胀,泄泻,胁痛,痞块。


5、巨阙——心经募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6寸。



巨阙穴,出《脉经》,属任脉,心之募穴,入通心气。


巨者,巨大也;阙者,门户、关道也,属任脉也是心经的募穴,对心脏功能有调节作用。


艾灸此穴可调: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呕吐,吞酸,癫痫狂。


6、关元——小肠经募穴


关元,经穴名,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的募穴,入通小肠之气。



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位于脐中下3寸,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艾灸此穴可调:遗尿,小便不利,疝气,遗精,阳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


7、中极——膀胱经募穴


中极别名玉泉、气原。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入通膀胱之气。属任脉。



位于脐中下4寸,人体上下左右的中心,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是身体的腹地,中极穴主调理内在不通的疾患。


艾灸此穴可调: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遗精,疝气,月经不调,带下,崩漏,阴挺。


8、京门——肾经募穴


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京门,经穴名,出《脉经》。别名气府、气俞。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入通肾气。


本穴为肾之募穴,主治水道不利,为益肾利水之要穴,水液出入之门户,故名。


艾灸此穴可调: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小便不利。


9、膻中——心包经募穴


膻中穴是人体的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位居胸部,为气之会穴,为心包募穴,入通心包之气,膻中出自于《灵枢·经脉》。


心为人身之君主,《灵枢·邪客》日:“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艾灸此穴可调: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产妇少乳,噎嗝,呕吐。


10、石门——三焦经募穴


石门穴,任脉腧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石门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石门是三焦经的募穴,入通三焦之气。属任脉。石门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水湿在此再一次冷缩。


艾灸此穴可调:腹胀,腹痛,绕脐疼痛,泄利,疝气,水肿,小便不利,带下,崩漏。


11、日月——胆经募穴


日月穴位于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第7肋间隙中。



足少阳胆经腧穴,出自于《脉经》,别名神光。入通胆气。日月。日,太阳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现代常用于调治: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等病症。


艾灸此穴可调:黄疸,呕吐,吞酸,呃逆、胁痛等。


12、期门——肝经募穴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期门,经穴名,出《伤寒杂病论》,通肝之气脉,属足厥阴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


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


艾灸此穴可调: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 咳喘,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艾灸募穴,找病又调病!



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聚集的部位,与脏腑是直接相连的。所以,在这些部位艾灸,可以直接调治相应脏腑的病症。


同时,一些脏腑的疾病也能通过艾灸表现出来。


比如艾灸中脘可以找出消化系统的问题。找病的方法很简单,直接灸3~5壮或温和灸15分钟就可以。关键是在艾灸的过程中仔细感觉有没有灸感的传导、疼痛的出现,还要看艾灸之后有没有出现灸后反应。



如果有灸感不传导或传导不明显,灸的时候其他部位有疼痛,或者艾灸后有排病反应出现,就说明那个部位存在疾病。然后要继续灸,不给病邪喘息的机会,把它们一次消灭。


募穴不可不知,不可不用!艾灸募穴既能找病,又能调病。六腑上的病症都可以找相对应的募穴,并且都在我们的胸腹部正面,一个人也可以给自己艾灸,方便又实用!


扶阳透灸智能艾灸,解决身体的各种问题


现代智能艾灸与传统艾灸最 大的区别在于无烟无火,与现代自发热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其不燃烧为特点,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穴位以达到理疗、灸疗、药疗三效合一的神 奇功 效!


扶阳透灸,结合现代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新的艾灸方式。


不仅能够达到各种祛病效果,还很方便操作;既不会烟熏火燎影响他人,又不会污染家中环境。智能艾灸的出现,让传统艾灸走上了现代之路,也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医艾灸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 传统艾灸与扶阳透灸的区别〗


(1)操作方法和特点的比较


传统艾灸疗法在施灸过程中,要手工操作、艾绒燃烧、污染环境、需施治者看护,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容易灼伤患者,不能同时施灸多个穴位。


扶阳透灸智能艾灸在施灸过程中,不需外人协助,自己就可艾灸,不需要施治者看护,艾灸过程中恒温控制,可同时对患者多个穴位施灸,提高疗效,节省施治时间,体现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养生治疗原则。



(2)灸感的比较

用传统艾灸施灸时患者具有酸、麻、胀、肿、痒及热的灸感,这是施灸时借其燃烧的艾的温热性及艾的有机成分,对患者的穴位有良好刺激作用。


用扶阳透灸智能艾灸施灸时,通过发热将有效成分释放出来,比传统灸法的良好刺激作用更强,施灸效果更好。



(3)临床效果的比较

传统艾灸的疗效早已被肯定和证实。


而扶阳透灸智能艾灸灸法由于可同时对多个穴位施灸,将艾灸与理疗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温度、时间可控,从疗效上真正体现了“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古训。



在镇痛,调整功能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净化血液,体现突出的功 效。这种重要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确切的证实。多家权威机构已引进了扶阳透灸智能艾灸设备,效果看得见!


现代艾灸疗法对现代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症,对强身健体、消除亚健康状态,以及美容、延缓衰老方面更有独到神 奇之处。


在现代美容领域,用扶阳透灸智能艾灸疗法进行全身多个穴位的施灸,调整人体内分泌,是传统艾灸疗法无法比拟的。


(4)施治环境的比较

传统艾灸疗法由于燃烧污染环境、易灼伤患者而不宜普及应用。


而现代智能艾灸疗法因其通过自发热技术来产生热量,无需明火燃烧的特点,是一种更绿色健康的现代养生保健疗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现代人的喜爱和追捧。



下面,让大家感受一下扶阳透灸的魅力吧!


所谓扶阳透灸,即是中医外治的一种,传承至今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


为了闯出一条极具特色的艾灸之路,百艾云集医学专家团遵循古训,大胆创新,在古法艾灸、雷火神针、少林神针的基础上,发明了一次性运用6根直径为40毫米的大灸条,连续施灸近60分钟的”扶阳透灸”新法。


这一灸法不但体现了传统灸法中多灸重灸的特点,而且完全克服了古灸法火力小,时间短之弊端。透灸,其猛烈之火力,较强之渗透力,不但能穿筋透骨,而且能直达病灶。


其扶阳祛病之功 效比古灸法提高了100多倍。


透灸这一高效率,高功 效之创新灸法,不但将为因阴邪盛、阳气衰而导致诸如妇科病,肥胖,骨节酸痛等百病缠身的人们,提供了祛病健身的绝 佳机会,而且将为千之万之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偏瘫、肿瘤ai症等大病患者铺设了“大病宜灸”的康复通道。

敬请关注千年国医扶阳透灸微信公众号:千年国医扶阳透灸中心​​​​​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