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正在建造的885M白蜡树级攻击核潜艇和北风之神M型战略核潜艇,二者采用的科技水平基本一致,885M级核潜艇性能上文说了,基本上等同于海狼/弗吉尼亚,北风之神的性能大致上和美国俄亥俄级相当,单就技术水平来说是超过俄亥俄级的,但打击能力远不如俄亥俄级,三叉戟D5导弹虽然服役几十年了,但该导弹的作战性能至今仍然是NO.1,三叉戟D5导弹的最可怕的是它试射了160多次,其成功率高的可怕,俄罗斯大肆宣传的布拉瓦导弹、中国的巨浪二导弹、法国的M5导弹都是战略核潜艇搭载的各国最先进导弹,无论是射程还是打击精度,面对几十年前装备的三叉戟D5导弹,充其量是等同于三叉戟D5,但成熟度而言,都不如三叉戟导弹,虽然作为导弹载体而言,北风之神级因为出现的晚,总体上采用的技术水平高于俄亥俄级,但就作战能力来说,俄亥俄依然是独步全球的战略核潜艇,相同的排水量,俄亥俄级能搭载24枚导弹,北风之神级则只能搭载16枚,这便是美国科技实力强大的体现。北风之神级之前的苏/俄战略核潜艇,D级搭载的是液体洲际导弹,作战效能远不如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台风级搭载的20枚固体导弹,射程偏近,相比同期的美国战略导弹,受制于苏/俄技术水平落后,弹体材料、高比冲推进剂、先进制导设备等方面全面落后美国,自然就出现了傻大黑粗的苏式洲际导弹,虽然总体性能可以抗衡同时代的美国导弹,也只能是抗衡,单项性能是全面落后的,到了布拉瓦的出现,可以说布拉瓦才是对标三叉戟D5的同时代产品,只是出现的时间晚了几十年,二者的作战性能基本相当,技术水平布拉瓦略高,成熟可靠方面三叉戟D5领先,单纯就打击能力来说三叉戟D5还略有超出,上世纪90年代服役的三叉戟D5导弹即便是到了今天,其性能依然不落后,打击精度百米左右,最多可以搭载12枚核弹头,超过1万2千公里的射程,即使我国的东风41下海的巨浪三型导弹,性能也不过和三叉戟D5相当,这就是冷战时期美国不计代价投入军备竞赛换来的领先世界的海基战略导弹所具备的真实能力,另外要说的是三叉戟D5导弹是专门设计的海基洲际导弹,同时期的美国陆基洲际导弹则是已下马的侏儒导弹,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查阅侏儒导弹性能,那也是领先世界独步全球的洲际导弹,因为苏联解体失去对手而下马。除美国外法国的M51导弹也是海基专用洲际导弹,因为法国放弃了路基洲际导弹,中国和俄罗斯都没有专门研发海基洲际导弹,两国核潜艇所搭载的都是路基洲际导弹的海基改型,相比美国专门研制的三叉戟D5导弹,中俄的海基导弹都显得细长,美国导弹是短粗,核潜艇的高度有限,所搭载的洲际导弹越短越好,所以中俄的战略核潜艇都有一个大龟背,北风之神核潜艇的首艇北风之神号也有一个巨大的龟背,即便是对潜艇进行修型,侧面的龟背轮廓也是清晰可见,到了北风之神改进型奥列格大公号入列,已经看不见龟背了,一方面是俄罗斯对整艘艇的外观进行修型,使得该艇外表面没有突出物,二来可见俄罗斯在大直径耐压壳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三是布拉瓦导弹采用了新技术,在不降低导弹射程的情况下降低了高度,但综合来看这是俄亥俄级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而中国今年新入列的长征18号,还依然有着高高凸起的龟背,所搭载的巨浪二号洲际导弹作战性能距离三叉戟D5还有不小的差距,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中国海军依然任重道远。
美国已经启动了下一代战略核潜艇哥伦比亚级的研制,2030年以后将陆续装备美国海军,哥伦比亚级的装备距离俄亥俄级首艇服役已经过去50年,50年里美国的技术积累是相当可怕的,小编推测下一代的哥伦比亚核潜艇在以下几个方面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一、整体隐身性能,采用声呐吸波材料制造的艇体,使得敌方的声呐发现距离大大缩短,极大的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大潜深发射系统及潜艇本身下潜深度都比俄亥俄级大大提高。
二、搭载具有隐身能力的洲际导弹,弹体采用雷达吸波材料,采用高比冲推进剂,缩短飞临目标的时间,将全球打击时间从三叉戟D5的30分钟缩短为15分钟,压缩敌方的预警系统反应时间。导弹本身的体积和重量相比三叉戟D5降低三分之一。
三、全新换代的声呐系统,可能取消艇首基阵和舷侧阵,代之以艇身共形阵,配合最新型拖曳阵,带来强大的水下侦听系统。
四、水下无人机的大量使用,带来全新的水下作战方式。
五、全艇自动化大幅提高,人员相比俄亥俄级减少一半以上,整体上艇身有望缩小四分之一,有益于控制整体造价。
六、全新一代的压水堆加上全电力推进技术配合无轴泵喷的应用,使得核潜艇噪音有望接近常规潜艇的水下噪声
上述这些技术也将应用到美国下一代的攻击核潜艇上,等到美国下一代攻击核潜艇和战略核潜艇装备美国海军时,依然是独步全球、世界最先进的水下作战利器,至于俄罗斯宣称的下一代赫斯基核潜艇,以今天俄罗斯的财力和科研能力,预计将会比美国的下一代核潜艇晚出现十至二十年,性能上距离美国下一代核潜艇会有更大的差距,甚至出现半代乃至代差也是正常的事,毕竟核潜艇的研发是一个国家的尖端科技集中体现,俄罗斯目前在半导体方面不要说美国,就是中国早已超越俄罗斯了,没有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做支撑,雷达和声呐的发展会受到全面制约,原本苏俄在精密加工方面就远远落后美国,科技研发投入上两国更是不能同日而语,随着时间的增长,这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相比俄罗斯,中国的后劲更为强劲,时至今日,国宝级专家马伟明研发的全电推进和无轴泵喷技术已经实现,持续改进的自然循环核反应堆,各种精密加工技术不断突破,以及逐渐完善的半导体研发制造能力,辅之以中国在科研方面不断加大的投入,再过十五年我们基本上能追评俄罗斯核潜艇的技术水平,这之后就是追赶美国核潜艇,这是需要中国科研工作者为止奋斗几十年才有望实现的,也是我们退无可退必须迎头赶上的国家安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