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十一”促销活动临近,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聚焦营销短信扰民问题,于10月25日召开行政指导会,规范电商平台短信营销行为。近年来,电商营销短信让广大消费者不堪其扰,促销节点时尤为明显,污染了营销环境,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消费者的生活安宁。
图片
短信营销成本较低且运作简单。目前存在多个第三方短信发送平台,可提供包括通知类短信、短信验证码、运营类短信、国际短信等多种服务,并且资费大大低于普通短信。部分电商在用户订单中收集电话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组建成信息库,当有促销活动时,便可通过第三方短信发送平台群发营销短信。一些商家还会从贩卖个人信息的线上群中批量购买获取完整的客户信息,拥有会员管理系统的商家则可以直接导入会员手机号,向其精准推送营销广告信息。
短信扰民折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虽然各大电商平台都开始强调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可对卖家而言,买家的姓名、电话、地址等敏感信息依旧“透明”。卖家可以通过已掌握的信息进行电话营销,对可能给予差评的客户进行电话骚扰,甚至可以将客户的个人信息卖给其他商家赚取非法利益。
整治电商骚扰短信需阻绝卖家与买家的直接通联渠道。可以切断卖家获取买家个人有关信息的渠道,由第三方平台提供虚拟号码、虚拟姓名,物流企业通过虚拟的信息配送商品,防范卖家直接获取买家的手机号码和实际姓名,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整治电商骚扰短信还需齐抓共管。有关部门的监管应该聚焦在合作渠道上,建立规范的短信群发监督过滤系统,对有问题的群发行为、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进行直接管理。各电商平台应强化行业自律,认真履行依法经营电信业务承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通信运营商在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础之上,应注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投身营销环境的共同治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