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美聚焦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Mark Milley)近日在阿斯彭安全论坛(Aspen Security Forum)上称,冷战是苏联和美国之间的两极对峙,而如今中美俄都是大国,美国正在进入一场“三极对峙”棋局。
米利认为,世界正在形成以美国、俄罗斯、中国为中心力量的三极格局。为何米利做出了美俄中三极格局的判断?中国和俄罗斯是单独的两极吗?欧洲缘何未入米利眼中“极力量”的范畴?
米利从战略上“忽视”欧洲与拜登(Joe Biden)从策略上重视欧洲看似反差巨大: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于今年6月选择了欧洲作为首次出访目的地。在为期8天的访欧行程中,他先后出席了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北约峰会,并向传统盟友高调展示“美国回来了”的讯号。
10月末11月初,拜登前往意大利和英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和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6),同英法德意等各路盟友深入接触。疫情之下,拜登10月份以线上方式出席东盟峰会,但对欧洲国家主导的重要峰会,他则不会采取线上参会的“休闲形式”,而是不辞辛劳亲赴现场。
拜登和米利的研判是不会相左的,事实上他们对欧立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米利将欧洲视为美国一极力量的附属;拜登在做的是亲自上阵稳定美欧关系,稳固自身一极的基本盘。
但是欧盟正在朝单独一极力量演变。从经济上看,英国脱欧后的欧盟整体实力仍不容小觑。2020年美国GDP20.89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一,中国GDP14.73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而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以总GDP15.19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二。
军事上,欧盟的自主建军计划并未因为拜登的上台而有所改变,反而在加速推进。2021年8月,欧盟突然把建军计划提上日程,且没有给外界任何反应时间:9月中,欧盟理事会直接宣布会出台战略文件,关于欧盟成立第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的计划会在今年11月制定初稿,并在2022年初公布最终版本。据悉,该部队初步核定为50,000兵员,计划由各成员国分别提供军力,携带欧盟各国制式装备并接受统一整训,欧盟理事会在相关声明中将上述计划界定为欧盟向战略自主阶段迈进的关键一步。
以往,美国主导的北约是欧盟默认的保护者,但现在欧盟的战略自主趋势正在加强。如果美国认识不到或不认可这一趋势,只想简单地通过弥合美欧分歧,将欧盟继续置于美国附属的地位已不现实。
众所周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而在米利看来中俄却是不同的力量中心。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仍然强大,这决定了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却不足以支撑其世界一级的位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俄罗斯GDP为14834.98亿美元,约为中国的十分之一。
拜登政府极力拉拢俄罗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俄罗斯推至和自己并列的位置,而是为了分化中俄战略协作。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如果无足轻重,那么美欧一致应对俄罗斯的必要性也将不复存在,因为俄罗斯仍然是美欧抱团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美国目前对于俄罗斯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为了应对中国要拉拢俄罗斯,另一方面为了团结欧盟又要对抗俄罗斯。
美俄中三极格局与其说是美国的判断,不如说是美国的策略和期待——因为这一格局是对美国较为有利的。中俄形成不同的力量中心对美国来说远优于中俄协作,欧盟继续附随美国,也优于欧盟成为单独的一极。
美国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做了什么、能做什么。中国崛起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目前美国明显感受到了霸权的衰弱和力不从心,如何辗转腾挪保持优势地位是美国必须考虑的。
华府非常清楚,稳住美欧阵营,就等于稳住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就等于掌握了这个世界的政治经济主导地位。中俄联手,整体的政治经济能量不比美国低。欧盟从美国一极中独立出来后,美国的辐射领导能力将大大削弱。如果世界向中俄深度协作、欧盟战略自主的方向发展,那么美国将面临被彻底逐出全球地缘核心——欧亚大陆的重大风险。如此,则其百余年积累而起的霸权与优势地位将丧失殆尽,这样的局面无疑将成为华府决策精英的噩梦。
而从中俄各方位合作屡创新高,从中国领导人同法德领导人的会晤时大力支持欧盟战略自主来看,中国全面推进新型国际秩序构建的决心相当坚定。本质上,中美俄三极格局的核心仍然是中美,双方都在为日益激烈的地缘竞争做战略布局。
原文标题《三极格局的美国想象,拜登与米利在暗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