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快评丨一年盖章7亿次,典型宣传为什么翻车?

发布时间 :2021-11-18

​​近日,中建四局贵州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微信公号发布的一篇宣传文章,在展现员工风貌的时候,盛赞公司员工梁冰2020年“盖章7亿余次零差错”。

网络质疑沸沸扬扬,梁冰也成了全网热议的人物。“一年盖章7亿余次”,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停地盖章,每小时要盖近八万次,每分钟得盖1300多次。这还没算“用印登记率100%”的时间,用印登记包括序号、日期、用印事由、用印科室、用印人、签字等内容,一次登记按10个字计算,一年就得写70亿字。


先进事迹宣传如此缺乏常识,让人匪夷所思。更何况,盖章不止是一个动作,更是一份责任。一枚公章的背后,代表的是一套严格的审核系统。但凡写出和审核此文的人能够多思量一下,稍微有一点常识,都不会闹出这种低级笑话。

17日下午,该公司回应称,是统计出现了失误,他们将发布相关说明致歉。但这样的回应显然太过勉强。就算真是统计失误,文章作者和审核者难道没有基本常识?为宣传需要而盲目树典型,把本职工作当作特殊奉献,生硬拔高、刻意渲染,滥用溢美之词,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在中建四局这个新闻被全网嘲讽的同时,其兄弟单位中建三局的典型宣传事迹也被网友扒了出来。中建三局二公司微信公号的文章中,有这么两个“感动新闻”:一是某员工加班期间急性阑尾炎发作,他拔掉针管,坚毅地说:“我能战斗!”。另一个是某员工来不及擦干痛失父亲的泪水,便坐在财务一体化工作的案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单位需要什么、鼓励什么、倡导什么,先进典型是引领的最好旗帜。树立榜样、宣传典型,通过典型人物的感召力和激励作用,弘扬奉献精神,带动员工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很有必要。但频频翻车的事故却也在警示我们:弄巧成拙的典型宣传,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今天的典型人物,是普通受众发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标杆,必须“可信、可亲、可学”,而且要接地气。如果一味按照“高大全”的模式进行美化,脱离实际、夸大其词,只会让典型“易碎”和“速朽”。


要让先进典型真正为大家所接受,在信息网络构筑的复杂价值体系中经得起审视,典型宣传就必须实事求是,不拔高、不夸张,要在典型性、可信性和示范性上认真挖掘、下足功夫,让每一个事迹都经得起检验,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这样的典型,才能在受众中产生广泛共鸣。这样的典型宣传,才会真正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把违背常识的事当典型事例,对根本经不起推敲的典型大书特书,对有悖人性的做法褒扬有加,把种种反现代文明的行为视为楷模……对这样的先进和典型宣传,公众早已经是深恶痛绝。制造这样典型让其他人陪绑,实质上是变相的道德绑架。


别再为了宣传典型而罔顾常识,别再把没有人味儿的举动当作榜样,别再鼓励透支健康、吸血要命的工作道德。永远不要低估公众的智商,我们可以欣然接受一个并不完美的先进,但对经不起任何推敲的典型宣传,只会有无情的嘲讽和唾弃。


希望“一年盖章7亿余次”真的只是统计失误,而不是这家公司的理念和企业文化有问题。​​​​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