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座城,就要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

发布时间 :2021-11-25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去北京发展」的问题?打开看网友的回答,发现人们选择去北京的理由基本上都是这里是首都,机遇多。诚然,北京是一座可以帮人实现梦想的地方。

但北京的魅力不是现在才有,早在700年前的元朝,北京的魅力就已经传入了西方各国。那时候的北京叫大都。它是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中聚集了中国南北方豪商巨贾、中亚、南亚商人的富饶之地。它是无数航海家心之向往的神圣之地。

在《帝国与文明》这本书中,作者出口治明向我们讲述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其实,看书中关于北京历史这部分时,我心里是十分惭愧的。因为我从来没有认真去了解过北京,只知北京是六朝古都,却不知是哪六朝。看完这本书我了解了北京,喜欢上了北京,爱上了北京。

知道了城市的历史,也就知道了文明的历史。北京是六朝古都,自古以来,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在宋朝以前,历朝历代建都都是选择中心地带,如:长安、洛阳、开封。但这并不代表北京就一直处在默默无闻的状态。相反,它一直是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北纬四十度》这本书中,作者讲到了“北纬四十度”这条线的特殊性。北方游牧民族为了获取生活物资,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内,一直试图冲破这条线,南下中原。

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必经之路就是处于北纬四十度上的燕云十六州。而北京则属于燕云十六州当中的幽州。

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中原王朝北边天然的防御阵地。

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卖给契丹人后,契丹人按照本国的管辖制度,在燕云十六州内设置了“五京”。其中,南京析津府就是如今的北京。南京(北京)是契丹实现占领中原霸业的门户。

契丹在北京建都在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身份出现在历史上是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的燕国将京都定在蓟,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尽管北京并不是一直处于政治中心的位置,但作为中原北方屏障的它,一直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派重兵驻守的地方。唐朝的安禄山、永乐帝都曾在这个地方守国门。

要说北京能够迎来辉煌的一页,有两件事不得不提,一是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二是忽必烈建都大都(北京)。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旁边城市的发展,作为终点的北京更是受益无穷。

忽必烈将帝都建在大都后,开凿了京杭大运河的北京到天津段,使大运河直接连通外海,建立了更加便利的海运贸易路线。

除了开通便利的海上贸易,元朝还在内陆所管辖的地域沿途设置驿站、邮局等。成熟的路网、宽松的对外贸易使大都聚集了大量财富。大都也成为马可波罗念念不忘、令哥伦布魂牵梦萦的地方。

到了明永乐年间,永乐帝迁都北京或许有一定的私心在里头,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天子守国门”。迁都北京可以对北方游牧民族起到震慑作用。

纵观北京的历史,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早在元朝时期就已经不可撼动。如果不了解北京的历史,你是无法从根上欣赏到她的魅力。

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是国际大都市,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是一座追梦的城市。但当你了解了她的历史,她就不仅仅是追梦的城市,而是一座可以让你找到共鸣、找到心灵归宿的城市。 

《帝国与文明》这本书中,除了北京,还讲述了伊斯坦布尔、德里、开罗、撒马尔罕、纽约、伦敦、巴黎、柏林、罗马。

它讲得是城市,讲得是历史,讲得是文明。它即是历史书,也是旅游指南书。无论你身处哪座城市,只要了解了它的历史,你都能在这座城市中找到寄托、找到安慰。​​​​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