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解构武汉的硬核,那其中最重要的成分一定是武汉的早餐。
每个城市的人都有不同打开新一天的方式,广州人要悠悠闲闲叹早茶,重庆人要热热烈烈吃小面,武汉人要匆匆忙忙地“过早”。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以前武汉三镇的人要赶着上集市,来不及在家里吃早餐,便有了在户外“过早”的习惯,后来武汉日益庞大的“上班族”更是离不开快捷方便的“过早”。
武汉人的硬核“过早”,一定是快、狠、多。
当你清晨出门,在烟雾缭绕、香气氤氲的临街早餐店门前,全是期待用早餐安抚心灵和胃的食客们。
他们目光灼灼,内心焦焦,热干面、豆皮、面窝、糊汤米粉全都闪耀这灵魂之光。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这样的场景下,准备早餐的动作绝对不容许一丝拖沓,每位早餐店的老板都有独门秘技。
炸面窝的师傅左手握着锅勺,炸着面窝,右手拎着铁夹捞起炸好了的面窝,期间收个款、打个包,一人包揽全部活儿,绝不耽搁一秒钟。
热干面的师傅抓起一把面放进竹篱中,沸水中掸十多秒,芝麻酱、蒜汁、辣椒油、葱花、萝卜丁、酸豆角顺次撒入。
整个过程快到让人怀疑师傅不用喘气。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当然,来这儿过早的武汉人也是狠角色。
早餐店里摆两张小桌,有空位就坐下,吃完离开,下一个自动补位,零空档,全自动。万一店里实在多人,武汉人拿在手里站着、走着,甭管多大碗,都能吃。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对吃的环境武汉人可以不讲究,但对要过什么早,他们却又挑剔得很。
首先,早餐形式绝对不能单一。在其他地方,早餐种类的“多”无非也就是多几种面食的做法,再潦草一点的面条换个形状也算新花样。
武汉人可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粗略地分,武汉的“过早”形式起码有:蒸、煎、烤、炸、汤、面、饮,每种形式又可以跟不同原材料搭配,说一个月不重样绝对是谦虚,而且不少搭配听起来好像有点黑暗料理,但吃起来就知道——真香。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其次,为了吃到味道极好的早餐,武汉人也算拼尽了全力。
出了名儿的早餐店可十分傲气——无环境、无服务、无特权,想吃就要等、要忍,但谁叫它好吃,武汉人通通照单全收。
住汉口的专门坐渡轮来武昌吃油饼包烧卖;住武昌的专门挤早高峰到汉口吃一碗骏骏牛肉粉。
甚至在高达40度的大热天,还会有人为了一碗冰米酒,在户外汗流浃背地排长队。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豆皮也是武汉的灵魂食物。绿豆、大米和鸡蛋糊成面浆,在大锅里不停回旋,然后铺上糯米、馅料、椒盐压实,最后师傅用碟切开豆皮,飞洒葱花,大功告成。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当然,武汉最出名的还数热干面,一碗好的热干面不仅考验师傅掸面的力度、煮面时间的把握、还有配菜的搭配。
那面条呲溜呲溜地滑进嘴里,一口饱满的酱汁溢出嘴角,别提有多满足。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曾经在武汉,减速是不可能的、缓慢刹车是不可能的、平稳转弯是不可能的。每个坐过武汉公交的人,都能口述出一部魔幻传说。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若是在其他城市,如果赶时间别人会建议你坐出租车,而在武汉,公交车才是你的最佳选择。如果恰好碰上了下雨天,说不定还可以见证公交变赛艇。
武汉硬核公交,简直就是让人闻风丧胆却又让人跃跃欲试的存在:
“碰碰车”式体验——811路车
这条线路共有49个站点,只要你敢从起始站坐到终点站,武汉公交司机的停车和起步绝对能够让你有最佳的“冲撞”式体验。
“飞起”式体验——521路车
武汉的公交车线路里就数521路车的传说最多,“中国式速度与激情”、“连续超越出租车”,坐一趟521绝对让人激情澎湃神清气爽。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沙丁鱼”式体验——902路车
作为贯穿了武汉几乎所有大学以及办公地区光谷的公交,902路车一定是所有武汉大学生不可磨灭的记忆。
只要坐过一次就能让你有终身难忘的拥挤回忆,司机毫不脚软的油门更能保证你明白摄魂的滋味。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在公共交通系统完善的今天,身怀绝技的武汉老司机也都大部分学会了“深藏功与名”和“安全第一”。
并且公交线路发达的武汉事实上有不少值得好好探索的路线。
景点串烧——401和402路车
401、402路贯穿武昌到汉阳的旅游景点:植物园、毕阁山、黄鹤楼、长江大桥,东湖樱园都在这公交线路上,认准了它们武汉城内的景点游览就再也不会找不着北。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吃吃吃一条线——702路车
这条公交线路基本上囊括了武汉的所有吃点,徐东村、汉街、中南路、广埠村、鲁巷,简直就是吃货专属车。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在武汉,没有听过武汉人“通人”(骂人),那便不能算了解武汉。
“个斑马”、“老子信鸟你滴邪”、“勺头日脑”、“你蛮翻咧”,火爆十足,跟武汉热辣辣的夏日有得一拼。
要说武汉人为什么说话都这么硬核有火气,这大概又跟武汉的地理和历史脱不开关系了。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作为九州通衢,武汉凭着优厚的水利条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长江沿线商业的中转站,过往的商船就在这里装货卸货。
武汉可是个冬天冷得让人打哆嗦,夏天热得让人变锅中蚁的地儿,要在这样的状况下室外工作,武汉人民也着实需要通过语言发泄一下。
男人靠劳力在河岸边搬货,武汉的女人们也没闲着,一路沿街叫卖商品,一身泼辣豪爽的侠气就此锤炼出来。
武汉人的硬核有点火爆,但同时又够直率义气。
同样都是外国租界,上海给人的印象多少有点“小资”情调,但在武汉人打心底里不愿意搞这套。
来到武汉,你一定要去去汉口租界。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在《天津条约》之后,汉口被迫成为了对外通商口,武汉人虽然不情愿但也做不了什么,但这口气武汉人一直没有忘记,在一三惨案后,武汉人终于提起一口气把英国永远地赶出了租界。
历史上,武汉人的强悍史还有很多,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汉会战,都充斥着武汉人的血汗和硬气。
事实上,武汉的硬核过早、硬核公交,表现的都是武汉人骨子里做事情的那股猛劲与干劲,做人做事都一样快准狠。
不论过了多久,说起“武汉”最让人忘不掉的还是那股洋溢在大街小巷里活色生香的烟火气,和回荡在耳边的武汉人豪爽畅快的市井音。
武汉人也太太太太太硬核了吧
来源:刺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