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开始研发F-111战机,后于1967年让其实现了首飞的目标。据了解,在这款多用途战机的研发过程中,美海军和空军为此提出了不少设计意见,为其更好的服役创造了良好条件。虽然美方驾驶员曾因频繁坠机而送其“土豚”这一贬损绰号,但这不妨碍越南人将其视作“死亡之啸”。
作为全球首批具备变后掠翼特征的飞机,F-111战机以执行夜间等各种特殊环境下作战为重任,满足于对地攻击这一实际需求。据悉,该机是在美国为集中替换F-105战机的背景下而诞生的。彼时美海军需要一款能满足护航和防空任务的战机,但却遭到五角大楼基于缩减军费目的的反对。经过各种权衡后,美军最终决定以变后掠翼技术为立足点,以此研制出了可供海空军共同使用的F-111战机。
据了解从参数性能上看,F-111战机长度和高度分别达到22.4米和5.22米,拥有19.2米的翼展尺寸和4.5吨的最大起飞承载力,以TF30-P-100加力涡扇发动机为直接动力来源,极限飞行速率为2.5 马赫,有效航程突破6700公里。而在武器配置上看,该战机不仅配置了自由落体通用炸弹和集束炸弹,而且还可以搭载诸如GBU-15等其他不同类型弹药,攻击力比较强大。自1967年服役后,美国在后续数十年内共研制出F-111A等七类机型产品,服役总数高达563架之多。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还以该系列战机为基础而衍生出EF-111A等其他类型专用机。
在服役期间,该战机曾先后现身于海湾战争等多场局部战争之中,给对手以强烈震撼。比如为打击伊拉克,美军大批量出动F-111F战机,并创下在毫发无伤情形下重挫对手的辉煌战果。直到1996年,F-111系列战机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