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鹦也,是一位平面设计师与视觉艺术家。来自上海,目前生活与工作于纽约。在工作之余也维持着自己的自出版计划“G Axis Press”以及一些实验性艺术创作,涉及媒介有书籍、字体、网页、版画、插画等。
理想之形状1
理想之形状2
目前正在一家科技公司作为in-house designer负责各类品牌相关的设计以及艺术指导。工作内容从具体实施设计,到与各种外部团队交接、合作都有。与我之前的freelance经历有不少区别,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由于个人兴趣,之后的重心我还是会更偏向设计的执行与落地。
夢幻泡影
在整理今年的年终总结!每年到了年末才发现自己零零散散做了不少新东西,回头看年初的作品总是感觉已经过了很久,但是很多作品的内核又都是相互传承的,即便是好几年前的作品也对现在的创作有持续性的影响。
我與我的青年時代緊緊相擁1
我與我的青年時代緊緊相擁2
大约2013年前后,国内有一段各种同人本以及合志的创作热潮。当时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制作“书籍”这一媒介。尽管创作的内容、方式都与现在大相径庭,但是策划同人本确实是我后来开始创作自出版的第一步。当年的想法很简单,有想做的东西,并且他人也都在做,便就加入了进去。在那个阶段我甚至还没有系统性地学习平面设计,但是从不断试错中也了解了一些印刷知识。后来几年,在走上专业道路之后,书籍对我来说仍然是一种十分具有魅力的体裁。目前我的自出版总是着眼于“书籍”作为一个实物,在电子通讯尤其便利的现在,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被触摸、被阅读、被收藏、被交换、被传递、被赋予意义和记忆。这些时刻仍然是虚拟世界无法给予的。
昔日熟悉而热爱的事物变得陌生1
昔日熟悉而热爱的事物变得陌生2
我倾向于将生活中一些细枝末节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具像化的创作保留下来,可以是写作、学术研究、图像创作、版画、代码、摄影、或仅仅是一些涂鸦、等等等等。这些创作久而久之便成为了我的私人博物馆。某些时刻,当我对一些东西产生强烈的共鸣时,则会想要讲这些感受通过书籍(或是其他表达方式)系统性地展现出来。
今年前半年我所创作的系列作品“Objects, Memories, Death, Us (物品,记忆,死亡,自我)”便是从一个个不经意间的思考而来的:我们所经历了何种事物?这些事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如何定义自己?死亡是终点?新的开始?亦或是...人类可以取得的、最终的自由?这个项目最后发展成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庞大宇宙,其中也不乏一些面对读者的书籍。这些书籍既是作品的缩影,也是我个人自我表达的窗口。
Objects_Memories_Death_Us
我的所有自出版书籍在达到最终呈现的形态前都会有不少命名为prototype的文档,通过这些文档,我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不同尝试,很多时候和最后印刷成册的形态已大相径庭。但是整体上来说,比起细分步骤的工作方式,我很大程度上更依赖于“总而言之先做起来”,然后再不断调整细节以达到理想效果。
ami
Hello World riso print
前者《纽约字》受启发于《隐字上海》,算是我所有书籍中较为不同的一种类型:为了记录而创作。本书创作于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收集的内容则跨越了从2016年至2021年底的多年时间。我着眼于纽约城市中的五花八门的文字,以及它们所传承的、高于字面意义的符号性质,整理、设计了一份目录,以此记录这些文字如何将纽约这座城市与居住于此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并且承载、记录了人们的回忆。
后者《亡灵们的记忆》则是先前提到的长期项目“物品,记忆,死亡,自我”中关于死亡的一些故事经过整理、再编辑之后,作为出版物独立成立的形态。这些故事传承了被遗忘的、陌生人的话语,成为一个集合体展现在各位的面前。
纽约字
亡灵们的记忆1
亡灵们的记忆2
一本书的整体感受,包括纸张和装订,通常是在创作早期我就决定的部分。不同于排版设计会经过许多版本更迭,这些暧昧却又直观的印象通常在我决定要做一本书时就有比较清晰的概念,也是我想做书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些纸张和装帧的选择基于我之前做过的项目,一些则是为了尝试某种形式而首次做出的实验。
Hydrophilic1
Hydrophilic2
我在创作时更多只是想把自己所想真诚地表达出来,很多时候由于内容的抽象化,读者也许并非能即时理解。但即使如此,我也刻意不多加阐释,而是想让读者心中的、不可名状的感受自己生长。有的时候,我甚至认为规定一本书籍应当传达的内容是自私的,每个读者在阅读后都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我所追求的。
ko
JUNCTION
我有收藏很多artist book、摄影作品集、zine这类会在艺术书店见到的书籍类型,但是大多是从书籍设计的角度欣赏、研究的。阅读的话,最近在重温于斯曼的《逆流》,这本书第一次读到大约是在五年前,对我很多的创作也都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次读到的时候,记得当时对那种堆砌着细节描写的写作方式感到些许困惑,但是深入之后又感到十分孤独。像是一个拥有许多华美藏品的艺术馆,但是那些收藏本就是为了掩盖主人落寞的伪装。
matome1
真夜中の逃避行
目前在准备明年的新书,这次的新书中有很大的比例是写作,尽管文字一直是我的书籍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次我想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它,以及文字如何在实体的书籍中传递温度和重量。
psn奖杯系列1
psn奖杯系列2
不管是成功落地的项目、没有落地的项目、私人的项目、甚至没有完成的项目,我都习惯于在最后阶段将整个过程和成果总结起来,放在一个个专门的文件夹中。这样无论结果如何,创作的过程都能被系统地总结归纳,并且运用到之后的设计里。(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项目落地与否的重要程度甚至对我来说比不上项目实际上对我个人成长的帮助。)
TWINS1
TWINS2
TWINS3
TWINS4
在艺术设计之外也爱好古典音乐和主机游戏。明年在卡内基已经安排了好几场音乐会,非常期待!最近在玩的游戏是血源诅咒,等真女神转生V转运到手之后也会迅速安排!
Type
目前在重温Evgeny Kissin的肖邦合集。流行音乐方面,发现听得最多的还是陈奕迅的一些老歌、King Gnu的Tokyo Rendez-Vous这张专辑以及宇多田光的Fantome。
Reverie
surface/emotion
Topography of Typography poster
weibo@鸚也
个人网站: https://www.joyceshidesign.com
behance: https://www.behance.net/gloamaxis20
采访:cheney
所有作品及采访内容由鹦也提供
未经允许请勿擅自使用
万花筒书店创立于沈阳,主营艺术、设计,生活类书籍。团队致力于艺术出版的创作,与此同时为设计师、插画师的原创作品提供分享平台,定期开展艺术活动、专业相关分享会、对谈会、艺文工作坊及多类型展览。
快闪空间合作/加入我们
请发送邮件至kaleidoscopebook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