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军警
近日,据媒体报道,印度国防参谋长刚因坠机被摔死身亡后不久,该国边境方向又开始爆发激烈冲突。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次清剿行动当中,印度警察部队有2人直接被打死,而原本被他们视作瓮中之鳖的武装分子却全身而退。有网友对此评论道:印度最近发生的糟心事实在太多了,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有什么阴谋?
图为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军警
事实上,在印巴划线而治、局势鱼龙混杂的克什米尔,受巴基斯坦情报部门暗中支持的武装分子,和印度军警之间的暗战几乎没有停过。尽管他们装备水平落后,也基本没有受过标准的战术训练,但普遍有着坚实的精神力量支撑,并且对于自己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而言,显然要比多数身为“外人”的对手要熟悉得多。另外,在游击战和反清剿等场合下,双方的交战往往都发生在几米之内,武装分子手里老旧古朴、粗制滥造的猎枪,和印度军警的制式半自动突击步枪相比,可能同样、甚至更加致命。
另外,由于印度情报系统的机制僵化和工作不力,执行任务的印度警察或者军人,往往在踹开搜查目标房屋的大门之前,并不知道后面藏着几个人、几把刀、几杆枪,甚至可能连防弹背心都没有穿。所以,多年来的激烈斗争当中,印度军警总是败多胜少。今年早些时候的另一次反清剿当中,武装分子更是一口气打死了达5名印军,其中还有1名是军官,给死对头创下了自2004年以来最惨重的单次行动伤亡数字记录。
图为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军警
当然,印度当局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想办法打破局面。但继续打着“反恐”旗号,维持对印控克什米尔的高压态势,只会令事态变得越来越糟。面对越来越严格的宵禁、越来越多的无端怀疑和搜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民众只会愈发地反感现状,并倾向于同情武装分子,无形之中为后者提供更多行动上的便利,时至今日,反印势力已经在克什米尔拥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如果莫迪不能早日意识到这点,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下去,印度军警的处境也只会变得更加被动。
追根溯源,克什米尔地区的种种乱象,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即便从军事角度上说,印度完全能够靠着武装力量牢牢“控制”住克什米尔,也得不到这里的民心。想要改变这一点,就需要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下功夫调和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并且给予当地人应有的权利。而这需要做出许多改变,甚至离不开与巴基斯坦方面的接触、交流甚至妥协。可以说,印度政府能否放下这个面子,对于改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局势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图为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军警
无论如何,任何一个对克什米尔争议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明白,融在这片土地深处的鲜血与眼泪都已经足够多了。在内部疫情严峻、外部环境也日趋复杂化的当下,与莫迪为首的印度高层,显然也不想再生枝节,并希望给克什米尔问题找到除了再次大动干戈以外的更好解决方式。然而,光想是不够的,还需要拿出诚意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