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金工艺之一炸珠工艺

发布时间 :2021-12-16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中国的“工匠精神”自古有之,比如庄子就说过“技进乎道”,“技”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就是对所做事情有近乎强迫的专注。

图片图片

从公元前三千年起,金粟工艺(或称焊珠技术)就已出世,大约在公元前九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鲁斯坎人将其发展至完美的水平。随着汉代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这一精妙技艺传入中国,在汉唐金工中大放异彩,成为中国八大金工艺之一。

图片图片

中国精美绝伦的古代八大金工艺:鎏金、花丝镶嵌、锤鍱、金银错、掐丝、炸珠、錾花、累丝。

▲中国古代的金属珠粒工艺器皿▲中国古代的金属珠粒工艺器皿


其中的炸珠工艺,是我国唐代黄金制品重要的镶嵌装饰手法,唐人很形象地称其为 “金粟”。虽名金粟,但这些金珠比粟米要小得多,通常直径在1毫米左右。

炸珠——将等距的纯金细剪成小线段,均洒于木炭上,以火烧熔凝结成圆珠状,再筛拣颗粒等大者,密布于金属胚上烧焊接合,成为器物表面的装饰纹理,又称“联珠纹”或“鱼卵纹”。

图片图片


炸珠为何需要置于木炭上烧熔,目的在于利用炭灰垫底,支撑起凝结的金珠,使颗粒得以形成完整的圆球状。高纯度的金烧熔不致产生氧化现象,因此纯金可以不需要依靠焊药,便可直接将两端熔解接触而接合,这种熔解又不致于产生氧化层的现象称之为“走水”,炸珠就是应用这样的金属特性产生。


图片图片


炭灰还能细分为3种方法,第1种就是将黄金熔化然后滴到炭灰内,第2种就是直接用天然的金砂加热然后放在盛满炭灰的锅内,第3种是把金子先打造成薄片,再切成小小的碎片,放在炭灰之内加热。同时要旋转器皿,冷凝的金珠在不断翻滚下就会成圆形,这种方法就能制出真正的“金粟”。

图片图片


将金粟排列与金饰之上,然后整体拿去加热,但这也需要金匠对温度有个很好的把握,不然不光是金粟容易塌陷,就连金饰本身都会出现橘皮纹路,影响美观。但如果操作成功,金粟立于金面之上,浑圆立体,饱满生动,对一些花卉纹饰的刻画,极其有益。

图片图片


除高成色的纯金或纯银可以施作,其它如铜、铁、锡等金属,因为烧熔后表面即产生氧化层包裹,金属特性不利于走水而熔解凝结成珠,并无法用来施作炸珠工艺。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精美绝伦的炸珠工艺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 卡地亚珠粒工艺猎豹装饰腕表▲ 卡地亚珠粒工艺猎豹装饰腕表

▲卡地亚珐琅珠粒工艺猎豹装饰腕表▲卡地亚珐琅珠粒工艺猎豹装饰腕表

传统工艺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宝,工匠精神则是无形的财富。结合古老的工艺,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便能让传统与创新碰撞出美妙的火花。

希望现代珠宝工艺研发者,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也注重对传统工艺的融合与创新,打造更多既富有文化底蕴和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珠宝产品。



了解我们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