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X 50是法国二战后重点发展的重型坦克项目,是法国重拾大国形象的工程之一,然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项目却难以实现,除了生产了一堆可靠性不高的坦克之外,没有获得太多具有实际意义的收获。
AMX 50 100重型坦克
法国二战后研发重型坦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中法国光复的时候,作为最高统帅的戴高乐希望在二战胜利日游行的时候看到国产重型坦克方队,以此提高本国的抗战形象,最好这些坦克能够赶上二战的末班车打他几场硬仗。
然而事与愿违,当时的坦克性能要求对于法国技术部门来说实在是太勉强了,于是法国提出了在缴获的德军技术下打造重型坦克的想法,率先拿出的是ARL-44型重坦,这种采用老式行走机构的重坦连戴高乐本人都看不过去,只生产了少量用来鼓舞民众士气。1945年设计的AMX-M4(也就是游戏中的AMX-1945)重型坦克方案,还没有生产样车就被否决了。
ARL 44重型坦克
不过AMX-M4被认为是一个有潜力的项目,虽然初始设计被否定了,但是修修改改过后被认为符合法军的装甲需求。1949年AMX 50项目正式启动,它就是一个结合了本国摇摆炮塔,再加上二战德军技术的重型坦克。
AMX 50一开始瞄准的对手就是苏军的IS-3重型坦克,在当时来说还不算落后。对法国人来说最大的难处就是坦克没有合适的动力和火炮。
IS-3曾是许多军队的噩梦
为了满足动力,已经二战结束5年了,法国人居然还在仿制德军的迈巴赫HL295发动机的道路上止步不前,这款发动机标准输出850hp,法国人仿制出来版本输出只有700多hp,这就注定了法国重型坦克的道路不会轻松。
行走装置仍然采用德式的交错式负重轮,扭杆悬挂,对坦克的越野舒适度有一定的提高。不过法国人也有一点进步,那就是驱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
AMX 50 100重型坦克
在火炮的选择上法国人显然就很尴尬了,炮塔当然是法国人衷爱的摇摆式炮塔,最初的火炮是90毫米口径,这门火炮被认为无法抗衡当时的重型坦克,第二辆原型车改为100毫米口径的SA47型火炮,与当时苏系坦克的100、122毫米口径坦克炮相比仍然没什么优势。
为了获得可靠的大威力火炮,趁着美军对摇摆炮塔十分感兴趣的档口,法国非常及时的把两辆AMX 50原型车送给美军研究,作为回报美军则把M103重型坦克上120毫米坦克炮的技术赠送给法国。与AMX-13轻型坦克不同,因为尺寸更大,AMX 50采用的是左右对称的4发弹巢供弹,而非6发。
AMX 50 120重型坦克
在装甲防护方面,车首模仿IS-3采用大倾斜角的菱形结构,防弹外形不错,在不断提升火炮口径时,车首的防护装甲也在加厚,达到120毫米,认为可以硬抗苏军的122毫米坦克炮,防护力还是足够用的。
不过随着坦克的升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越来越重的火炮,越来越厚的装甲防护,让原本计划50吨的体重上升到64吨,这对原本就动力不足的发动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其结果就是AMX 50根本就不具备实用性。
AMX 50 120重型坦克
AMX 50的放弃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不是单纯的坦克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国其实没有AMX50 100和AMX50 120这样的划分,这是游戏中为了方便,以火炮口径为标准做出的划分。
装甲无用论对AMX 50影响最大,在这个思想下当时法国已经开始的AMX 30中型坦克的研制,无论是项目前景还是技术可行度都要高得多。
AMX 30中型坦克
法国的技术不足。50年代坦克技术进步不少,火炮的垂稳系统开始泛滥,三防系统开始成型,这些都是AMX 50不擅长的领域;当然它的老毛病发动机动力不足,也直接影响了项目的进程。
1956年,法国获得了来自美军856辆M47巴顿坦克,有了对比之后法国人很受伤,加上一下子有了这么多坦克使用,就没有必要在一个没有前途的项目上浪费时间了,法国人开始把精力重点放在AMX-30上。
AMX 50 120重型坦克
尽管战后的法国在重型坦克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仍然没有得到一款合格的产品,甚至没有从中得到太多对坦克设计有益的东西,AMX 50在折腾了多年之后没能达到法国人的期望,没能超越任何一个假想敌。
意外的是瑞典对法国人的重型坦克技术很感兴趣,提出了购买意向,为了变废为宝,法国人爽快地答应了购买请求,这就是和AMX 50相似度很高的埃米尔重型坦克。
瑞典埃米尔重型坦克
以当时法国的技术实力,不足以支撑独立研发一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型坦克,AMX 50坦克项目的流产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国防工业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