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贵阳市2022年定向部分重点高校选调优秀毕业生面试工作正式展开,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统计,贵州省今年计划招录1000人,总报名人数为4742人,总报录比接近5:1,最高报录比209:1。 选调作为一个进入公职系统,相较竞争比低于省考/国考的路径,越来越受到有意向在校生的重视,但选调对于人员任用的条件限制和履历要求不同于省/国考,评估自己适不适合走选调路径,需要对它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 选调计划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高等教育部党委起草了《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及时批转各地研究执行,全国选调生工作由此开始。 1980年以来,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开始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重点培养。经过五十多年的制度发展,当下越来越重视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经过多年实践,选调生已成为一个优秀“标杆”,越来越受到各级组织和用人单位的欢迎,逐渐成为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 可以说选调生的招录“起点”就相对高于省/国考,作为储备干部招录的选调生,是一种优中择优,强中陪强的用人策略。
选调既然是优中择优秀,对于报考条件的限制和资历会做相应要求,可参考2022年贵州定向高校选调招考的条件:
从上述报考条件可以看出,选调岗位针对应届毕业生,再次强调应届生身份的重要性。其次,对于毕业生的学科成绩、学位学历、思想觉悟、党员身份、在校履历都做了条件限制,且定向高校选调生是在重点院校选调优秀毕业生,成人教育、远程教育毕业生不列入选调对象范围。 报考条件是评判自己是否适合参加选调的关键,而有意向走选调的考生,在高考择校时就要以这类院校做参考,培养自己的各项综合能力,首先就要让自己往重点院校优秀大学生的方向自驱。 选调生属于公务员编制,但和通过省/国考进入公职梯队的公务员相比区别或者说优势,最显著的就是人才的提拔。选调生一般采取借调方式提拔,借调满一年可转入借调单位,有公务员岗位编制的不通过公开公务员考试直接提拔,借调单位可以是省级机关或该考生所在市级组织部人事范围内。 而公务员再报考其它单位公务员必须在原单位工作达到一定年限,且报考前要和原单位脱离人事关系,选调生只要原单位同意报考且达到报考条件既可报考。 但选调生一般是分配到基层去锻炼,个别地区条件艰苦,通常两年后回调岗位。到基层工作后,组织部门将通过举办培训班、抽调到上级党政机关跟班学习。也鼓励选调生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但体来说,选调生提拔速度比直考公务员要快,岗位定级也相对高一些。但体制内也有各种不确定因素会影响选调生的职业规划,务必抱定脚踏实地的工作心态,最终还是要通过强化学习,自我驱动,去创造更多上升空间。 目前,选调生报考分为定向选调和非定向选调。这里“定向”主要是特定学校或特定专业两个层面。定向选调生一般由省委组织部面向“985”,“211”重点院校(清华、北大、复旦、上交、人大等)或名牌重点高校中的特定专业所招录的选调生。 定向公告是由各省针对特定一所或多所高校所制定的选调计划,这类公告对考生所在院校要求较高,一般多为双一流院校。 定向公告指向院校明确,符合定向院校的考生方可报考定向选调考试,参考贵州2022年定向选调院校类别:
定向公告一般定的不只是院校,而且还有专业,专业定向一般是指紧缺专业,参考贵州2022年定向选调专业类别:
非定向选调,是各省每年定期发布、面向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招收坐落在各省市本地的高校、本地生源的毕业生。非重点院校应届毕业生可以考虑非定向选调。 相比定向招录,非定向选调,限制相对较少,对考生所在院校及专业要求也较低,竞争比自然也就扩大,根据相关政策,2011年以来,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往届高校毕业生(像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等)也可以报考。 从总书记关于“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坚持和完善选调生制度,精心挑选优秀大学生到基层艰苦岗位和复杂环境去锻炼”的讲话精神可以看出,今后选调生主要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中招考。 (图片源自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