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发了篇文,说21%的人对学科培训未来没有信心,大家看不到希望。但是,发到头条后,就迎来了啪啪打脸。
有位评论说:也没有那么糟糕吧。营转非后,当月续费过百万了。
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有较真的校长来问,我就紧追不舍问他,看了他的回复,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简单来说就是:
1、双减下来后,他们办理了营转非。
2、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家长主动来报名。
3、大单少了,大家都是一两百的课时来报名,服务压力也小。
总之:市场需求还在,分蛋糕的人少了。
因此,他们一个校区就续了百万业绩。
当然,这业绩在双减之前,大家可能还看不到眼里,大部分做的好的中小机构也能做到,但是,双减之下,这个数据就显得有些引人瞩目。
尤其看到“分蛋糕的人少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是扎心。
双减来了,减去新东方、减去了学而思,减去了大大小小的不符合条件,没有营转非的机构,然后呢?剩下这些营转非的机构呢?似乎生意更好了。
想想有些气人。
这里当然不是说大机构就一定好,小机构就不好。只是说明一个问题:市场需求不会因为“机构绝对数量的减少”而彻底消失。
反而可能化整为零,归隐江湖。
就像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的“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二线城市学科培训的强势打压,反而让三四线更偏远地区的培训机构开始更加有活力。
未来,这些合法合规的培训机构营收起来之后,有没有可能走上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呢。
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农村的瓜要想卖到城市,那要经历层层关卡的。
▲这是评论区大家的讨论,理性看待吧。
当然,我也知道,这些可能是一时的。
因为,个别地方,已经开始在校内统计培训机构的消课情况了,有些地方已经在签署“不报培训班”的倡议书了,也就是要从校内就做到“培训班清零”。
学生如果还敢报班,取消评优还是小事,直接清退都有发生。
所以,这个时代,教培老师有些也是家长,看到自己孩子从学校带回来这样一张表,似乎在处处在隐射父母在做一些“不好”的事业。
这种折磨,才最令人崩溃吧。
要说以后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有位校长说出了自己的理想:
教培最好的结局,就是学科、非学科、私教和平共处,表面和谐。
只是,那是理想了。
今天和一位美术培训的老兄沟通,他本来培训业务做得挺大的,现在搞画展去了。为什么?
大概也许,和前两天刷屏的文件有关吧,非学科监管其实已经在路上了。先在江浙一带试点,然后逐步推进,最终达到学科非学科,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效果。
当然,这是一种预判,并不代表一定会发生,非学科的校长们只做参考吧。
前段时间,河北学科开始清零的时候,有位校长已经把自己的美育执照全部给注销了。
是福是祸未知。
今天看到吉林长春那边指导价终于出来了,有零有整,煞费苦心。
有校长数学好,一下子指出:这个价格是按照30、25、20除以1.1算出来的。 因为默认机构都会上浮10%,所以才定成了这个价格。
高!实在是高!
不过,就这样对当地也是一种安慰吧,迟迟不出指导价,急死人。
有位东北的群友说:东北父母在教育上特别肯投资,基本上家里孩子教育是头等大事。
但是,因为经济、环境、生活等等种种原因吧,东北的年轻人都喜欢往外走,把孩子培养出去了,就不回来了。
这里的大学一本录取分数线越来越高,教育也卷的厉害,从幼儿园都开始了。
看看这里的气温,低于南北级,哎,一声叹息!漫长的冬季来了,东北的老铁们注意保暖。
行文快结束的时候,看到一位群友分享了一个大师课程,上课老师不是别人,正是前美国国务卿与第一夫人,希拉里。
看来这年头,什么人都想在教育领域分一杯羹啊。
据悉:大师课是按照年度收取会员费,180美元一年,一千多块吧,真心不贵!
所以,如果大家在中小学领域做的不开心了,不妨试试讲讲成人课。这也许是一条大道呢。
最后,今晚7点,一起来听听秋叶大叔的直播课。
截止目前已超过10000人报名,我推荐了多次,也有超过100位小伙伴在我的介绍下搬好了小凳子,希望你也能来,相信,今晚会让你大有收获!打开一扇新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