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调查”+“冻结账户”的骗术又双叒“冒头”了

发布时间 :2021-12-28

​​冒充“公检法”的骗子

诈骗说辞

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此类诈骗案件的手段可谓是

恶劣至极

不知不觉就让人倾家荡产

虽然,对于老式的“公检法“诈骗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诈骗分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摸索”,进一步升级骗术。近日,冒充“公检法”诈骗出现新套路,提醒市民不要上当。

 

真实案例

01

案例一

11月23日,吴女士接到一自称是宿迁市公安局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对方称吴女士涉嫌一起诈骗案,需吴女士提供银行账户配合调查,吴女士未予核实就按照对方要求到银行开通手机网银,并绑定在对方的设备上,之后吴女士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8万余元被分三笔转出,此时吴女士才意识到被骗。

02

案例二

12月13日,王女士突然接到一自称是某市公安局民警的陌生来电,对方告知王女士涉嫌“洗黑钱”,且公安部已下发外地协查通知,需要王女士配合调查并添加QQ。为了自证清白,王女士连忙按照对方要求来到镇上的银行网点,想要开通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办理业务交流中,银行工作人员发现王女士神色紧张且一直与他人保持联系,似乎要将银行卡内的钱汇到某“安全账户”上。银行工作人员敏锐地警觉到王女士可能正遭受电信网络诈骗,于是立即报警求助。最终,在民警的帮助下,王女士账户下13万余元及时保住。




 

 

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步骤一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被害人姓名、身份证号、地址等个人信息,以此获取被害人的初步信任,对事主进行“洗脑”。

诈骗分子随后以严厉语气,震慑、控制被害人的意志,使被害人因急于证明自身清白或挽回损失,而答应配合其所谓的“调查”。

步骤二

为了让骗局更加真实,诈骗分子向事主发送虚假“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利用被害人的恐慌心理,进一步骗取信任。

如被害人提出无法去公安机关配合办案,则诈骗分子就提出可以电话办案,帮助电话转接外地公安机关。其后,冒充外地公安机关的骗子继续对被害人洗脑,详细解说案件的犯罪事实和所定罪名,和被害人在其中的涉案嫌疑,被害人必须按照要求去做,才能洗脱嫌疑,并叮嘱被害人严格保密,不能让第三人知晓

步骤三

诈骗分子向被害人提出证明其“清白”的唯一方法:配合公安机关资金调查,将钱款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清查账户”

随后骗子加被害人的微信或钉钉等社交软件,与被害人视频连线,向被害人展示自己的警队办公室和本人着警服情况,进一步取得被害人信任后,让被害人携带本人身份证和银行卡等去酒店开房间,确保隐秘,严格保密,最后一步步让被害人将银行卡钱款转入“安全账户”,进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防骗提示

提示一

“公检法”机关不存在所谓“安全账户”或“清查账户”,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核查资金、下载app和提现转账。

提示二

“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向涉案人出示工作证件或相关法律文书,不会通过微信、QQ、传真、邮寄等方式发送、展示相关法律文书和个人工作证件。

提示三

个人信息要保护好,特别是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U盾等信息,一定不能透露给任何陌生人,也不要在不明网站留下个人信息。






 

来源:宿迁网警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