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肇是汉章帝刘炟第四子,是梁贵人所生。但窦皇后容不下梁贵人,就狠劲迫害她,梁贵人大概是得了抑郁症,早早去世。幼小的刘肇是窦皇后扶养起来的,4岁时在窦皇后势力的推动下,成为皇太子。
汉章帝刘炟33岁就挂了,10岁的刘肇登基为汉和帝。窦太后称制,掌握了王朝大权。
汉和帝剧照
汉朝历史上,一共有3个窦太后,第一位窦太后先后辅佐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位帝王,奠定了窦氏一族在汉朝的特殊地位。而第二位窦皇后就是辅助汉和帝刘肇的,她在临朝摄政期间,进一步扩大了窦氏贵族的专权,将外戚专政之乱推到了一个顶峰。
外戚之祸,痼疾已久,能够把东汉王朝从外戚手中解救出来、一力扭转政治局面的,正是汉和帝刘肇。
刘肇的早期人生,完全笼罩在窦太后的阴影之下。窦太后执掌大权后,大力提拔自己的兄弟窦宪、窦景等人,让窦氏外戚掌控了国家政治中枢;又偏听窦宪之言,不顾大局出征北匈奴;还纵容窦家子弟非法乱纪、培养刺客。窦氏外戚劣迹斑斑,玩弄专权长达五年之久,最后竟与其姻亲郭氏父子密谋企图杀害刘肇,篡夺江山。
此时,14岁的刘肇终于不愿再做受人控制的傀儡皇帝。
刘肇得知窦氏阴谋时,早已被软禁了起来,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向外传递消息。生死存亡之际,刘肇决定与中常侍钩盾、郑众等商讨扳倒窦氏。
郑众是当时负责汉宫近池苑囿游观之处的宦官,对皇室忠心耿耿,而且十分机敏。
汉和帝永元四年,刘肇开始了他的反击。刘肇首先下诏命原本镇守凉州的窦宪来京,以避免其领兵叛乱的可能。 又令自己的兄长、清河王刘庆取来前朝《外戚传》,命郑众整理学习,从中汲取经验。
抓捕窦宪时,刘肇亲临指挥,首先清扫了同党郭、邓两家,严守城门,直入窦府,没收窦宪的印信,将其赶回封地,并迫使所有参与策划谋反的窦氏兄弟自杀。
整个夺权过程干脆利落,计划缜密,就这样,少年刘肇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成功摆脱了自己作为傀儡皇帝的现状。此次夺权,充分展现了他出色的政治才能和对多方势力的把控能力。
在扫除了窦氏家族外戚的势力后,刘肇亲理政事,又处理了诸如太尉宋由等人的窦氏党羽余孽。
刘肇本人性情仁善,在幼年时就经常关照自己的兄长、废太子刘庆。亲政后,他更是将仁善之则运用到了政治治理当中。
东汉
首先,刘肇真正地继承和发扬了汉王朝“以孝治天下”的为政理念。选举孝廉,奖励孝行出色的臣民。他念及窦太后的养育之恩,并未直接下令处死窦氏兄弟,而是令其自戕;在窦氏一族没落后,仍然厚待窦太后,直到永元九年窦太后薨逝,刘肇才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之谜,面对众大臣“依光武黜吕太后故事,贬窦太后尊号,不宜合葬先帝”的上疏,刘肇仍然决定为窦皇后追谥号为章德皇后,同时也追封生母梁贵人为皇太后。
刘肇注重以民为本,体恤百姓疾苦,轻徭薄赋,恤鳏寡,矜孤弱。得知岭南地区的龙眼、荔枝送往宫廷过于劳民伤财后,果断下令停止此类行为。永元八年,洛阳地区发生蝗灾,刘肇的诏书中说:“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并在第一时间赈灾救济,安置流民。此外,刘肇在国家法制上也倡导宽刑省法。多次下诏理清冤假错案,对罪犯也能从宽发落。他选拔了一批公允怀仁的官员,如廷尉陈宠等人,还为受窦氏谋反牵连的班固翻案,惩罚失职渎职之人。
仁爱这种品质,常人拥有都是极为可贵的,而刘肇作为帝王,更是已经把它从个人修养进化为一种政治智慧,即为仁政。爱民如子,因此受到百姓爱戴;施政宽宥,因此能成百官表率。
刘肇先后征讨南北匈奴和西羌等往中原作乱的少数民族,永元六年,又派遣班超收复西域,并设立西域都护府,为东汉边境带来了久违的和平。他在位时,汉朝国力大增,西域纳入大汉版图,使臣出使罗马(仅到达地中海岸边)。
可惜的是,刘肇依靠宦官获得权力后,他信用内侍,“宦官用权自此始矣”。
刘肇是汉朝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体弱多病,但仍然日耕不辍,晨起上朝、夜半批奏,从不懈怠。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政治天才、英明君主却在27岁就早早离世。刘肇在他短暂的政治生命中创造了“永元之隆”的盛景,这也是日薄西山的东汉王朝最后的闪光。
他的继位人是儿子刘隆,史称“汉殇帝”。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