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的人用自己的经历来要求或指导年轻人,常常会出问题。就好比年轻人不努力了这件事,既未必客观,同时也隐含着苛刻。现在的中年人大多坐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我们也未必真有多努力,更多时候或许也只能说是机会在推着人走。放在同样的年轻时候,谁当真能设想出自己现在的这副人模狗样?
变化是实实在在的,尽管变化几乎总会带来焦虑。躺平的年轻人不怎么关心未来,他们也少了很多焦虑。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或许年轻人更早发现了有些东西已经快不起来了。
连择偶都在要求上进的时代,多半是好时代。还有机会上进,不上进就落后于人,尽管这些总带着世俗的眼光,但毕竟意味着社会还存在着上进的可能。人努力尝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无可厚非。
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也会产生很多后遗症,不单是焦虑。最容易产生的一种错觉很可能便是成长神话。事实上,成长在很多时候往往是并不可持续的。
复利式增长只在机会窗时期才有。一个小店如果始终能保持复利增长,那它就能成长为世界500强。薪水和奖金如果始终能保持复利增长,那我们就是打工皇帝。这些真往深里想,其实谁都明白,但快速的增长却很容易让我们忘记这些。
很多东西其实都有天花板。人不可能始终都能赚很多甚至更多的钱,企业也并不总能不断高速增长。古龙说,爱笑的女子通常运气不会差。有人说古龙说反了,现实难道不是运气不差的人才笑得出来?古龙笔下的是英雄、大侠,我们普通人还是很需要运气的。
不说时代了,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观念和价值的转变。年轻人谈朋友,总会更多关注那些光鲜亮丽的东西,没法选支绩优股,至少也要选支潜力股。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其实是很多人凭着朴素的本能都知道的。
所以,当婚姻走不下去了,我们真能说,当初看走眼了,或因为了解而分手之类的吗?看错的确是事实,但更早发生的事实更可能是,我们最初用来选择的标准,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不再适用了。
一白遮百丑。亮丽容易让我们看不到其他的东西,成长也总会掩盖很多问题。小两口各自事业有成,天天躲在被窝里数钱,连做梦都能笑醒,哪还有什么家庭矛盾。今天商量着置办什么新物事,明天忙着谋划去哪里旅游,当然事事顺意,美满和谐。
能一起乐的日子越来越少,就很容易开始互相埋怨,或者摆自己的功劳,诉说委屈。企业也一样,业绩持续增长,个个都是人才,业绩一滑坡,往往第一个被怀疑的便是员工的胜任力。人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即便在互相埋怨或找问题的时候,我们多半说的也是事实,问题是,真正在背后起决定性转向阀门作用的,往往不过是顺逆的不同大势而已。
没有好处,没有优点,我们不会选择,选择就是选择更好的东西。但好的东西是不是能一直好,我们并不总能保证,能一起走多远,往往取决于各自不会变的东西。人们常说,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这话并不完全正确。不对的东西,需要也值得改变的东西当然应该改变。我们更应该做的判断还是,分清楚哪些是可能改变的,哪些可能永远不会变。
要求一个老实而不愿意巴结人的人努力往权力的梯子上爬,这可能永远都做不到,一个总喜欢新鲜事物的人要他跟朋友断绝往来,也可能要了他的命。做事总丢三落四的人也没办法交给他一项需要独立完成的复杂的事。
但一个老实巴交的人也可能很愿意照顾人,很愿意做家务。闲不住、爱折腾爱管闲事的人,朋友多,消息灵通。粗枝大叶的人更乐观,更不会把坏事放心上。那些一个身上不会变的东西,既可能牵附了我们的期许,也可能需要我们付出始终的容忍。更重要的,当我们的社会角色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我们还得知道,自己的哪些期望开始变得不切实际,需要调整。
一个变化的社会必然也要求重估价值,否则,我们自己就会饱受价值冲突的折磨。过去,一个带你吃香喝辣的人是好人,未来,或许一个愿意帮你解忧去烦的人更值得相处。过去,关心的方式可能是总给你送这送哪,未来,最好的幸福或许就如尼采说的,老了还愿意好好聊天的人。过去,花点小钱从不眨眼,未来,支出计划成为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企业也会变。过去,增量增值是重要的,未来,现金流是生存基础。过去,激励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未来,职业安全才能降低流失率。过去,让利总能吸客,未来,无法回归到客户真正需求的企业将很难生存。
时代对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不断地提出考验,且往往是全新的考验。有肉吃肉、有粥喝粥的洒脱人毕竟是少数,对于我们普通人,更需要的还是努力理解,什么变了,而什么永远不会变。
我们百顺一直都在变,年年我们都会推出一些业内从未有人干过,而我们认为本该如此的改变。我们百顺很多东西其实一直都没变,这些也没太多必要再老调重弹。选择保养这样的业务,本身就意味着,我们认为它可以一直做下去,要一直做下去,什么东西应该永远不变,本就是重要的。
因为一直没变,所以一直被客户选择。
前段时间,我们在全面切换提质还降价的全合成油的同时,推出了高频客户永久全项目9折权益。社会经济的拐向本在预判之中,当社会的车轮越来越沉重之时,最应该关照的,还是那些还在路上负重力行的人。
也因为推出了高频客户权益,我们专门统计了一下,发现承德有位客户,购车后一直在我们这做保养,直到报废一共来了109次,重新购车后,又继续选择了百顺。一辆车做了109次的保养,那一定是一位营运车车主。说来羞愧,我们本应该更早推出这样的特权。
虽然全球气候变暖,但这几年的冬天开始越来越象冬天。人们开始少说少动,大街上看不到多少暖气,尽管冬天有着一年中最长的节日。
天寒地冻,无法出去打粮食,也打不到多少粮食。冬天嘛,只能围炉取暖。而冬天里最大的幸福,当然莫过于在你身边的,恰是那相看两不厌的人。
谋生不易,常来即家。祝广大车友朋友,新年快乐,万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