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小毛病: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或者很在意的事情的时候,脑子里会一片空白。
就如同在过年前几天才开始写的这篇年终总结一样,好像有很多想说的,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向我的咨询师问过这个问题,通过一番交流,归根到底,是我过往的一些经历让我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联想到了类似“死//亡”的威胁。我很疑惑,因为在她让我想起那些事的时候,我知道,那些人、那些事不可能再对我产生影响了,但是为什么遗留的影响还在呢?
不过,总而言之,也正如咨询师所说,应该是我的身体感觉到了我的能力增长,所以把一些更难解决的问题也抛出来了,这是好事。
先从摄影开始吧,毕竟,今年年终总结的百分之八十都是照片。
从年初看了《心灵奇旅》开始,我总是会下意识地观察身边的花花树树,即使生活在这样一个适合植物生长的地方,我也才刚刚认识他们而已。
川博门口是白玉兰,金沙江对岸是漫山的凤凰花,菜市口桥头是可以笼盖住半个市场的异木棉,学校的花圃里是乱七八糟的蔷薇。
看着他们的时候,总是眼泪汪汪的。有时候是不舍,有时候是感叹,有时候是欣喜,有时候又很哭笑不得,总是想知道,种下这些树的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现在的场景如他们所愿了吗?
今年在拍照的时候格外容易感动,尤其是在博物馆里。在暑假出去的这半个月里,我的眼泪基本上既没有停下来过。
太珍贵了,这些所有的东西,与我而言,有生之年不知道还能再见他们几回。
选择内蒙-山西这条线,说不得是缘起于小非哥。因为想给他写同人,去查了波斯的资料,因为波斯一路查到了琐罗亚斯德教、粟特、祆//教、佛//教,而这些东西最集中出现的时间是北朝,地点,当然就在这一带啦;并且,作为一个对鲜卑这个民族充满好奇的人,怎么能不去他们南迁洛阳之前的都城看看呢?
我期待从博物馆里看到一些异域风情,因为从先秦时期开始,这一片地区就因为赵武灵王的“胡服射骑”而闻名,想来一定是一个武风绰绰的地方,又有敕勒歌这样的描写,我心里,这里应该是一片可以策马驰骋的旷野,烈烈篝火,燃烧天际。
然而,我想哭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讲解真的不是很好,我没听到太多可以发散的细节,而我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也极其有限。很可惜,没有学到更多有趣的东西。
但是呢,一些展品还是让我耳目一新。西周的佩饰,战国的金冠,锃光瓦亮的青铜器,我整个人站在展柜面前,怀疑这是不是真的,怎么能这么干净呢???这就是地域环境的优势吗?所以我在想啊,在遥远的古代,长久以来,中原以北地区是不是比中原以南地区富庶得多啊,我感觉在南方好像没有看到数量如此之多的早期器物。
啊,我真的还有太多东西没有学了。
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在这些城市里好好地逛过。因为疫情的原因,每天几乎都是“旅馆-滴//滴-博物馆”三点一线地来回跑,直到来到太原之后才稍微休息了几天。
所以我好喜欢太原,汾河又宽又长,沿河修得很漂亮,柳巷装饰得很到位,炸鸡和炒凉粉也很好吃,还有每一个公园,都好漂亮。一想到太原人民每天都可以看到这么漂亮的建筑,我又要哭了,再想想大家可以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去逛晋博,我哭得更大声了。
疫//情之后,我总是觉得做什么都来不及了,忍不住回想以前的事情,于是我想到19年。
19年多好啊,见了那么多朋友,追了那么多场线下,逛了那么多城市的博物馆,哪怕那时候每次都要等半夜一两点的车,但是好像永远都不会累,每天睁眼都是新的事情在等着我。
我有大把的时间沉浸在沉默里,可以整天整天地听他们说、盯着他们看,以致于从没有想过要多和朋友说说话,多向别人表达些什么。
所以今年,我尽可能直白地告诉别人我的想法,猜忌和胆怯,真的会浪费掉我们彼此好多时间。
但是呢,这件事没有来得及发生在上半年。
2021年,我上班的第三年,教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了。
从每天写几千字的讲课稿到看几眼题目就能讲课,不得不说,教学相长,圣人诚不欺我也。如果说我大学选择这个专业是想要给小说找一点可靠的素材,那么教书的这三年才让我真正开始学习这个学科。可以说,我和这些十七八岁的小朋友一起又成长了一遍。
年初,高三百日誓师,一向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我被他们叫去当临时班主任,给他们拍了一天的照片。看到照片那些毫无细纹、光滑、笑得自然的脸,第一次感叹,他们虽然长大了,但是真的很年轻,而我们,真的只有一百天了。
整个高三下半学期,每次晚自习我都在面对着一个文档发呆,那是我想写给特他们的告别信。但是直到现在,这封信也没有写完,我们一起经历了三年,我却没办法把这些点滴拼凑成一句完整的“再见”。
毕业聚餐那天我觉得我是很孤独的,因为大家都聚在一起把酒言欢,而我确实不知道怎么自然而然地和他们融入进去,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假装有事匆匆离场。
当时我以为,我和崽崽们之间已经结束了,但是没想到才刚刚开始。在那以后,我以无数种方式听到了他们对我的回应:亲口告诉我的,寄给我的,告诉别人的,贴在墙上的,写在明信片里的,留在博物馆里的。
于是我想,虽然没有办法做一个完整的告别,那就让我零零散散地说吧。
亲爱的同学们,谢谢你们。
虽然我们的故事从18年的9月才开始,但是出于我的强迫症,从18的3月开始,我就在为今后的这三年做准备啦。你们不是好奇为什么张老师会写字、又会看这么多书?其实我也不过练习了几个月而已,所以我总是和你们说,不着急,慢慢来。
没有骗你们,给你们讲的那些我高中的事,不是出于炫耀,是我真的想让你们知道,无论如何,努力总是有结果的,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果,非常快乐,是会上瘾的快乐。
时间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虽然回头看我三年的微博,吐槽你们和夸你们的次数应该是一半一半,但是脑子里总是下意识地屏蔽掉你们让人生气的事。如果非要我想,第一时间想到的,多数都是我们在高三园的日子。
我们一起偷偷摸摸地跑到天台上去看晚霞,你们悄悄拉着我去另一个视野更好的天台;我们一起分晚餐,一边聊天一边讲今天的题目;你们非要我在庆功宴上说话,然后共分一大瓶牛奶;我们在晚自习的时候被地震吓到,在操场里,听着教学楼里放的《歌唱祖国》,数北斗七星和背《短歌行》。
你们不知道,我以前从来不真心觉得自己漂亮或者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但是我现在真的相信了,因为你们对我说了好多好多遍,给我写了好多好多纸条,在我没有要求的情况下给我买了好多好多吃的,在好多很冷的晚上给我递暖宝宝。所以,我觉得,可能我还是值得的。
我很惭愧,我是一个好高骛远的人,因为羡慕强者,总是会对自己和别人视而不见,对你们也多是着急而少有夸奖;直到你们毕业,新一届的学弟学妹来了,我好像可以自然而然地收起我的脾气,多多夸他们了。虽然对我来说是一个进步,但是总是觉得对你们不公平。
如果可以,我想为我每一次冒犯到你们的瞬间道歉,想重新回到过去,在每一个我们共同奋斗的时候夸你们,没有理由。因为我知道,有些事多一个人支持,可能就会取得完全不一样的成果,我希望你们可以稍微安心一点地去尝试
但是我们学习的是历史,我们都知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没有人可以改变过去,但是我们还有未来。
那么最后,让我们用历史的方式来告别。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人类的政//治运行方式,我们知道,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种长久的、完美的政//治原则,我们也知道,分权、流程、效率、选举、法律是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因素,官//方、权//威与民间是主要的运行主体。我们或许永远都不会参与政//治,但是我们从前人的经验里可以用到的东西是:永远不要害怕犯错,永远不要害怕改正。
还有,永远保持警惕,永远要记得分辨是非,永远对手里在做的事心存敬畏。
我们学习了多种产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变化,我们知道,人类走到现在这样的一体化程度,也不过几百年,这几百年充满了血与火;一明一暗两只手,本该只有程度而无对错,却被人为地当作划分和评判的工具,而那些被忽视的、在手掌间无法汇聚的个体的,才应该是真正的评判因素。
我们更难以参与到经济的博弈之中,但是我们可以从前人的经验里学到的是:要保持清醒,要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牺牲,什么时候必须捍卫。
我们学习了古今中外的思想与艺术,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我们从百家争鸣里初步窥探到了了思维超越物质的多样性,更感受到了思想穿越时空的变化性与共通性。
理性还是感性,是思维中永恒的主题,然而,理性失去了人性,那便只是手中无情的工具;感性不负担责任,就是个别人狂欢的借口。所以,让我们再一次说出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然,我们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更希望你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开心、快乐、努力、奋斗。
再见,我的崽崽们。张老师还会有很多很多学生,但是你们,是唯一的唯一。
我学了三年半历史,教了三年历史,每一年都在更新自己的认知。
正如上所说,我以前过度地追求意义和成功,在过去的两年里,让自己对书本产生了本能的抗拒。但这个状况今年有所改善,具体体现为没看完的书堆了一大摞,没写完的笔记堆了一大盒。无它,看着看着想换点东西罢了。
这个“完美主义”的毛病开头提到的其实是一回事,我总觉得什么事情做不到最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是,感谢物极必反定律,高三让我不得不休息,闭上眼睛、放下笔,好好地躺几天,等我按捺下了这份强烈的焦虑之后,发现事情也没有变得更糟糕,反而在休息的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转机。
“让子//弹//飞一会”,也许也适用于这种场景。
其实这个东西的本质在于,我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值得休息,相信休息不代表着失败,相信哪怕失败了也可以继续前进。
学习得越多,我越是能感觉到,人类个体不停地在与其他主体进行博弈,有时候在同一时空内,有时候超脱于时空,所以,什么算输赢,什么算正确呢?有没有什么可以千秋万代、密不透风的答案呢?
没有的。
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追求一个“正确”而忘记“当下”呢?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从内容上来看,我终于从波斯和宗///教领域回到了我唐我宋我明,还因为《山有木兮》,短暂地回了回东周。做这篇总结的时候,我不太能记起今年看了哪些书,于是,在翻微博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零零散散做的笔记数量加起来,似乎比前两年还要更多一点。
当然质量另说,今年致力于去提纲化,尽量不去提取中心思想,所以有些东西写得有点别扭也不太顺畅,希望明年能朝着感性的方向多发展一点点,更随心所欲一点。我记得之前看书的时候,有作者说,适应用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写东西,那么今年的我应该从词语阶段进化到了成语阶段,每次写东西都感觉好像在给TVB写台词。
再许愿一下,希望能尽快进步到长段阶段,拜托了。
说到写的东西,今年不得不提名感谢阿飘,如果不是她一直叫我写《山有木兮》的书评,我自己可能并不会想做这个事情 。小说里的情感和走向太复杂了,比论文多了不知道多少个可能性,更别提这是小非哥的小说,我又不是没整理过(哭泣.jpg),还是我不太擅长的先秦领域。
但是别人对我的期待一向比我自己逼自己好使,那份期待和信任足以短暂地让我动力满满,那就做了吧。
整个一万来字的内容,有一大半都是我在诊所输液的时候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那段时间因为要频繁地用右手,我左手上都快找不到地方插针了。但是,真的很开心。看到好东西会情不自禁地开心,而且这样的好东西让我来写一些评价,朋友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我更开心,最终把它写出来了,我超级开心。
飘对我说她看完的那天,应该是个周六,寒潮,大降温。本来一到这种时候,我就会哀嚎自己看不到城市里的雪,因为城市里的雪不危险,不必去高海拔的雪山上锻炼,也不用在冰封的高速路上祈祷,只需要抬头,雪扑扑簌簌地落下来,可以勾勒一些非自然的形状,可以和更多有烟火气的元素结合,是温暖的,是我没有体验过的。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还在公园门口看菊花展,看到她消息的时候,我好像感受到这种温暖,整个人都是笑着回家的。
对于飘对我的信任,从一开始到现在,我再感谢一万次都不够。
不过呢,虽然写了不少东西,但是那个毛病还是没改:过段时间回头看会觉得很陌生,也不怎么想看自己写过的东西。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心理障碍,因为对于照片我没有这种情绪。但是呢,无论如何,在当时把这个东西做完了,那个瞬间我是很开心的。
过程重于结果,做完重于做好,这是我今年最深刻的体验。
今年其实我尝试了好多东西,投稿啊,比赛啊,但是都失败了,不过和往年不一样的时,我没有感觉到那种难受的焦虑感,反而是很开心,可以在失败后心平气和地和别人交流了。
或许是觉得,人只要走出第一步,就一定可以继续走下去吧。
有一天,我突然听到《稻香》里的“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恍然大悟,今年的种种改变,还真像我小时候的样子:喜欢看很多东西喜欢遐想,想着想着就被感动哭了;喜欢展示一些乱七八糟的才艺,也不管水平如何、反馈如何。
我不确定这是不是我的童年,但是,今年每一次笑的时候,都觉得非常地熟悉和开心。还有啊,既然是童年,我童年的理想是当一个漫画家,那么我再次提醒我自己,虽然你不会画画,但是希望你明年能写哪怕几百字的小说哦。
啊对了,不知道是不是我改变了的原因,我妈妈和叔叔也变了好多。
我妈变得不以我中心,他们俩也会直接问我是否不开心。
人一旦变得坦诚,所有事都简单了好多。
当然啦,也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是我来年要向咨询师探讨的。以防忘记,就写在这里:为什么我会排斥自己写的东西,为什么我会排斥正在流行的东西,为什么我很难立刻接受别人推荐给我的东西。
希望来年,在自然而然的生活里,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吧。
就这样!祝大家!新年快乐!
好了,最后来看一下去年计划的完成情况和今年的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