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走姥姥家

发布时间 :2024-02-02 15:08

​​年初二,走姥姥家

原创牛奋牛奋考必过2022-02-02 15:08

今天是年初二,我那家乡小城的风俗是走姥姥家。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


这是我姥爷。


这是我姥姥。


这是我姥爷和姥姥1930年代在上海的结婚照。


我曾经问过我大舅舅:当初姥姥姥爷在上海住的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

如果是买的该有多好,这房子今天值钱啦!


他们住在宁波路266号永亨大楼3楼的一间公寓里,租的。

大舅舅还清晰记得小时候成长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在外滩,距离今天南京东路地铁站步行3分钟。


姥爷怎么会到上海来?

我百度找到了一张1930年代家乡小城的照片《回娘家》,

姥爷如果留在家乡小城里,生活就是这样的。


姥爷一定是个有理想的人,不甘心过这样的生活。

我姥爷1908年出生,

他来上海同德医学院读书的时候,我估计在1920年代末,大约18~20岁。

如果年龄再大,就在家乡娶媳妇了,不会再出来了。


同德医学院就是今天交大医学院的前身。

后来它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来自百度)


同德医学院学制5年,

姥爷大学毕业的时候,应该在1930年代初,25岁以内。

毕业之后,他就自己开了间诊所。

我觉得我好像他。


我姥姥是姥爷的大学校友,应该是小师妹,

姥姥18岁就从家乡无锡跑到上海读大学。


姥姥怎么会到上海来?

后来看到《白鹿原》里的白灵,我明白了。


白灵为了到大城市读书,不惜以死相逼,

白嘉轩那么开明的父亲,也要这样才肯放女儿走。

因为走了,女儿的命运就靠自己了,家里就照顾不上了。


瞬间我明白了,同时代的姥姥,为了到上海念大学,她该是一个多么秉持理想的人。

姥爷和姥姥,两人同甘苦,经营着自己的小诊所,经营着自己的家,

他们在上海共同生活了大约10年。


这10年里,他们住在永亨大楼,

我百度了下,鲁迅当时住在山阴路132弄9号大陆新村,相距大约3公里;

董竹君的锦江饭店,相距大约3.7公里。


当时的姥爷和姥姥,

一定经常在楼下书摊上买鲁迅编的杂志,

一定到锦江饭店去吃过饭,和董竹君聊过,

一定去大光明电影院看过胡蝶的《姊妹花》。


1940年代初,姥爷和姥姥被迫回家乡小城了。

这时候,日本军队占领了公共租界,肆虐横行。


姥爷不久就意外去世了。


回到家乡小城之后,姥爷和姥姥继续开诊所,

姥爷被病人传染上了肺结核。

他把仅剩的特效药盘尼西林,给病人用上,病人活下来了。

姥爷自己却没等来药。


姥姥问姥爷后悔吗?

姥爷说:“病人来找我,我就得把他医好。

这不就是咱们当初的理想吗?”


年初二,走姥姥家,

姥爷和姥姥没给我们留下上海的房子,

但给我们留下了理想,

留下了靠技术自强自立的榜样。


姥爷那句话,我觉得是为我留的:

“客户来找你,你就要帮他解决问题。

这不就是一个技术人员的理想吗?”​​​​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