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典型的家庭妇女,初中文化,没有在单位呆过,不懂圆滑,不会来事儿,是那种脚踏实地做事情又出力不讨好的要强女人,打我记事起她就干着自由职业。我不止一次问过她,为啥当初不选择进工厂,这样可以有一份稳定收入,将来也能有退休费,她说有你和你弟弟两个,要照顾你们上学饮食起居,因此没精力去工厂上班。
印象中,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母亲是在卖早餐,烤饼、豆浆、豆腐脑这些美食,还兼卖黄豆芽、绿豆芽,提前用冷水泡黄豆,凌晨三点起来推石磨把泡好的黄豆磨成汁儿,然后用纱布过滤,烧上柴火灶煮豆汁儿,等豆腐脑、豆浆这些做好已经是五点多了,就用扁担挑着早餐和芽菜上房背后的菜市场卖。一天收入能有30左右,她一个人忙,租门面不划算,离家近,就这样挑着卖灵活方便。
五点半在菜市场路口进货卖(烤饼),批发二毛五一个,卖出去是四毛一个,一早上能卖五十个左右,豆腐脑和豆浆是四毛钱一碗。在那个年代,忙活一早上收入二三十块是很不错的,就是比较辛苦,要起早贪黑的忙,在工厂一般的女工,那会一个月收入不过两三百,搁现在母亲也是月入为了六七千的了,所以说,小时候我家的条件还是不错的。
自家的早餐吃时间长了会腻味,附近的两个小餐店早上供应热干面、油饼、馄饨、清汤(就是馄饨不加肉馅就馄饨皮煮熟了加各种调味料和汤),我和弟弟喜欢吃热干面,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下馆子的时候,一两热干面五毛钱,二两就是一块了,弟弟吃一两,我是吃二两,一早上一块五没了。那个时候白菜萝卜才五分钱一斤,可见母亲有多舍得。
大概九五年左右父亲单位改革,持续的不景气,很长一段时间发不下来工资,父亲下决心花九千多去买一辆麻木车改善生活,母亲胆子小吵着不让,后来我从同学那里得知麻木车很赚钱,一天收入可以上百元,逢年过节的一天两三百不是问题,我把听来的告诉了家人,父亲和爷爷也说试试,活人不能让尿憋死,眼看单位不景气发不下来工资,母亲最后同意买了。
九五年那会麻木车相当于现在的的士了,招手上车五块钱起步,汽油一块多一升,全县二十万人,300多辆麻木车,麻木车可以拉货拉人,灵活性比的士好,可见生意有多好,比现在这个社会容易赚钱多了。
那会机会多,要的是胆量和能吃苦的精神,敢想敢干的五六十年代的人在上世纪末都混得不错,最起码收入高出好几倍在同龄人面前。
母亲学会了开麻木车,做早餐的生意停歇了,也没那么劳累了,钱更容易挣了,一个月下来一两千是有的,九几年这个收入非常高了,我和弟弟的零花钱也多了。
九八年家里两辆麻木车,父亲下班也会去跑生意,由于要上班一个月下来能收入七八百,没有母亲多。
母亲花钱大手大脚,家里的肉、水果、坚果都不缺,新衣服也舍得买贵的了,一件衣服小一百块,闭着眼睛就买,钱挣的容易,花的自然也容易。
2000年舅舅联系着做黄姜生意,下乡承包地买黄姜种子请人照看,在舅舅的游说下我家也把多年积攒的家底拿出来投资,第一年保本小挣,第二年由于国家政策巨亏,黄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因排放污染了河流,响应节能减排的政策,黄姜的价格一路暴跌,从两块多一斤,跌到一毛多一斤。我家当时投入的成本可以买一套大坪楼房了。
母亲掉下眼泪,有怨言,三番五次唠叨舅舅和父亲,他们也很无奈,黄姜种植户是全国性的亏损,不是某一个地区不行,听说有贷款几百万的种植户还不起贷款而选择结束生命的。
还没从黄姜的阴影中走出来,母亲因为身体暴瘦(140斤瘦到120斤)在医院确诊糖尿病,那年才40岁。把开了八九年的麻木车以一千块的价格卖了。
第二年,我确诊渐冻症母亲痛哭流涕,又借钱买了一辆麻木车重操旧业,一是方便照顾我,二是补贴家用。
麻木车曾经的风光不复存在,2001年县里有了的士,还有摩的抢生意,麻木车的收入骤降七成,母亲照顾我吃喝拉撒睡,拖着病体跑生意,一天收入二十多,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挣来的钱为我买药。
2006年,父亲头晕确诊高血压,头皮有红色小点奇痒确诊牛皮癣,母亲愁云惨淡,焦虑,抑郁,爱上了抽烟,抽两块钱的薄荷味香烟。
2007年夏天县里禁麻,麻木车被淘汰,的士代替麻木车,车主补贴5500元,加一年低保。
2010年家里还清债务,母亲的脸上有了笑容,眉头依然紧锁,因为我她开心不起来。糖尿病并发症两条腿麻木,冬天几条棉裤依然说腿冷。
2015年母亲因为子宫肌瘤导致血崩长期贫血而手术,子宫和附件全部切除。母亲有了心肌梗塞,时常胸闷。
从那以后,母亲的性格变化大,脾气一天比一天暴躁,照顾我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