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俄乌冲突是2013年乌克兰危机的延续。事实上,2013年的危机并没有真正结束。2014年克里米亚独立,顿巴斯战争之后,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和德国举行“诺曼底模式”四方会谈,签署《明斯克协议》,为推动和平解决乌克兰东部武装冲突提供了基本条件,但事实上却处于问题搁置状态。
近期,俄乌关系加速恶化,美西方大肆鼓吹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美智库还分析了俄“入侵”乌克兰的可能性。在美国政府及西方媒体的大肆炒作下,美日英加澳新等国纷纷敦促本国公民离开乌克兰,营造出大战一触即发的氛围。与此同时,美国明里暗里大量给予乌克兰大量军事援助,并向波兰派遣3000名军人,挑拨意味浓厚。
各方态度如何?
据路透社基辅2月1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二签署政令,在3年内扩军10万,并提高军人薪水,但他说这并不意味着与俄罗斯的战争迫在眉睫。报道指出,尽管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附近集结了数万军人,但泽连斯基一再反驳美国和其他北约盟国关于俄罗斯随时可能攻击乌克兰的警告。
德国宣布向立陶宛增派350名士兵,并将向乌克兰提供一座战地医院,但拒绝提供武器;英国宣布向波兰边境增派350名士兵;加拿大军队“已经转移到了第聂伯河以西”;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当地时间1月30日表示,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约不打算向非北约成员国乌克兰部署作战部队,但北约成员国西班牙和荷兰的空军已经开始在黑海之滨的保加利亚执行空中侦察任务;克罗地亚总统佐兰·米拉诺维奇宣布,如果局势演变为全面冲突,克罗地亚将从驻扎在该地区的北约军队中撤走本国军人;《澳大利亚人报》网站1月21日报道,在周五与英国举行高级别会谈后,澳大利亚排除了向乌克兰提供直接军事支持的可能性;美国国务院已经批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向乌克兰输送美国制造的导弹和其他武器;立陶宛将“请求美国在该国永久驻军”,“向整个地区提供安全与威慑”。
法国总统马克龙奔走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扮演危机调停者的角色。但波罗的海国家反对欧俄会谈,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两国外长都表示,法国总统呼吁欧盟与俄罗斯会谈以化解乌克兰危机是错误的。上述两国外长还表示,将需要增加部队,因为该地区的安全局势会恶化。《西班牙人报》网站2月5日发文称,不管是否偶然,目前的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的总统马克龙正试图利用乌克兰危机的舞台使自己取代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成为欧洲外交领域的新领袖。
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安全利益。
俄罗斯总统普京指责西方无视俄罗斯的安全利益。特别是俄罗斯提出的三项要求被美国和北约忽视,其中包括北约不再扩大、不在俄边境附近部署进攻武器系统和将欧洲的军事基础设施恢复至1997年的状态。而让俄罗斯恼火的是,北约不断东扩,波兰、罗马尼亚、波罗的海三国,相继加入北约,而当前,乌克兰也有被北约纳入之忧。乌克兰作为北约和俄罗斯最后的安全屏障一旦被消除,俄罗斯与北约的军事冲突将没有缓冲余地。普京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后的情景。它得到了很多武器,与波兰和罗马尼亚一样部署了现代化攻击系统,然后开始在克里米亚采取行动。在顿巴斯就更不用说了。”他说:“想象一下乌克兰成为北约国家而且发动这些军事行动的情景。我们怎么办?与北约开战?”
但对于俄罗斯的诉求,美国和北约明确拒绝。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2月2日报道,美国和北约拒绝与俄罗斯签署关于欧洲安全的双边条约,也拒绝关闭乌克兰未来加入北约的大门。路透社报道,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2月10日访问北约总部时,呼吁欧洲在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权利问题上保持坚定。
而正在局势危机之时,彭博社却错误地发布了关于俄罗斯开始“入侵”乌克兰的消息。虽然其随后认错并删除,但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紧张局势。
局势走向
当前局势纷繁复杂,美国和北约不理会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俄白军演正在持续,乌克兰东部地区脱离乌克兰的力量日盛。究其根本,还是美国、俄罗斯围绕着安全利益在乌克兰地区进行的战略博弈。
战争从来都不是目的,政治才是终极目标。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文所言:
乌克兰危机是一场关于未来世界秩序的斗争,因为它正是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的。对普京来说,乌克兰在文化和政治上都是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一部分。俄罗斯的安全需求应该赋予它否决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任何愿望的权利。
历史表明,新的世界治理体系通常会在某种地震式政治事件(例如一场重大战争)之后出现。俄罗斯如果在乌克兰取得胜利,可能表明欧洲正在出现一种新的安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