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带来了南京路的商业繁荣 —
(上海档案馆研究员、上海史专家 - 邢建榕)
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从静安寺终点站开出。
至当年12月底,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开通了8条有轨电车线路,线路总长41.1公里,共有机车65辆,均为英商勃吕斯电气制造公司生产的勃勒许四轮短车身型有轨电车。
当时的8条有轨电车线路:
(1)静安寺至广东路外滩;(2)杨树浦路底至广东路外滩;(3)卡德路至虹口公园;
(4)北火车站至广东路;(5)卡德路至芝罘路;(6)静安寺路至北火车站;
(7)卡德路至茂海路;(8)北火车站至东新桥。
直到现在,这些路名站名至今也是城市中心热闹的区域,南京路宽又长且通畅,适合开电车,来的人多,商业就聚集起来了,开启了现代化的城市繁荣。
1908年5月,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2路通车,自十六铺至善钟路(今常熟路),线路长5.60公里,同年7月31日延伸至徐家汇,线路长8.50公里。
1910年,英商电车在杨树浦路(临潼路)兴建汇山车栈,时称:新栈。1954年后更名:第二保养场及电车修造厂,即二电公司临潼路保养场。
1911年 至 1927年,在最初8条线路的基础上,又先后增辟了:9路 (兰路――十六铺)、10路 (提篮桥――十六铺)、11路 (虹口公园――广东路外滩)、12路 (静安寺――提篮桥) 等有轨线路。
1913年8月,上海华商电车有限公司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通车,最初的线路是从十六铺至徐家汇沪杭火车站。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有轨电车因车辆多,线路长,方便快捷,因而一直是上海市民出行的首选。以电车为主的上海公共交通进入鼎盛时期,巨大的人流充塞着每一节车厢,上班的职员、游玩的行人、跑单帮的生意人,全赖电车把他们发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尤其在上下班时,人满为患。
1922年9路有轨电车调整为洋布局(申新纱厂,杨树浦路)至十六铺。
1960年6月起,淮海中路、新闸路等部分电车轨道被相继拆除,改驶26路无轨电车。
1963年8月起,南京路上的有轨电车停驶,改由无轨电车行驶,并拆除轨道。
3路有轨电车正从浙江中路左转弯至南京东路。
霞飞路尚贤坊门前的有轨电车。
SHANGHAI SCENE , Sunday, Jun 11, 1961 .
上海场景(镜头),1961年6月11日,星期日,外滩(街)全景,和街道上的有轨电车。
《读卖新闻》原川摄影。
1960年6月,因外滩金陵东路—南京东路路段有轨电车停驶,8路和12路二线有轨电车归并为一线,即8路调整为静安寺至杨树浦底,原12路改为 8路区间车。
上海有轨电车(记事一) https://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29099795202241
2022 - 02 - 01 于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