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英国海军的发展史上,42型驱逐舰是一款极具话题性的舰艇。她们诞生于皇家海军困顿交加的时期,在马岛战争中悲惨折戟,为大英帝国的利益奔波辗转数十年,最终黯然淡出人们的视线。在继任者45型舰频遭羞辱的当下来回味这型特色鲜明的战舰,总有一种不怀好意的感觉(不是)。
1966年,哈罗德·威尔逊领导的工党执政,海军军费遭到大幅削减,酝酿六年之久的CVA01大型舰队航母计划夭折,原计划为航母编队配套的4艘82型布里斯托级大型防空驱逐舰在首舰完工后草草收场。转而建造无敌级轻型航母的英国皇家海军依旧需要一款具备较强防空能力的新型防空驱逐舰担任舰队区域防空任务,同时其造价应远低于82型舰。
1966年英国海军正式提出设计要求,该舰应装备“海标枪”舰空导弹,担负舰队区域防空任务。设计工作于1967年开始,1968年11月经过批准,1970年1月首舰“谢菲尔德”号正式动工,1971年6月下水,1975年2月16日交付皇家海军,并于当月28日正式服役,因此该级舰又称“谢菲尔德”级驱逐舰。首舰造价1500万英镑,远低于单价2700万英镑的82型舰。
首舰“谢菲尔德”号,体面的照片不太好找
总体概况
42型驱逐舰采用高干舷平甲板设计,舰型紧凑,较好地控制了舰体尺寸,舰长125米,宽14米,吃水5.8米,标准排水量3150吨,满载排水量4150吨(第1、2批次)。舰员编制312人,其中军官26人。住舱内部设置了书柜、衣橱等生活设施,但其居住环境在西方国家主力舰中相对较差。上层建筑采用高强度钢板建造,间断分隔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布置舰桥、烟囱、前后桅杆,后半部分为直升机机库和起降甲板。
部分资料通过“谢菲尔德”号被导弹命中后剧烈燃烧就认为42型舰上层建筑是铝合金材料的,其实这是误传,人家明明是用45姐……(不是)是用高强度钢板建造的
动力系统采用全燃交替(COGOC),由两台用于高速行驶的奥林普斯TM3B燃气轮机和两台用于低速巡航的太因RM1A燃气轮机组成,前者最大输出功率37.6兆瓦,后者为6兆瓦,动力舱室分为前后两舱,两台TM3B安装在前舱,两台RM1A和齿轮传动装置安装在后舱。燃气轮机从启动到全工况仅需30秒,使该舰具备较好的机动性。前后辅机舱各布置两台柴油发电机组,双轴双桨推进。最高航速30节,巡航速度18节,续航力4000海里/18节。
全舰主要探测设备为一部965型二坐标远程警戒雷达,最大探测距离178千米,雷达天线呈网格状,工作在A波段,雷达安装在舰桥顶部后端的圆柱形平台上,马岛战争后被探测距离更远的1022型雷达取代。后桅顶部装有一部992Q型海空警戒指示雷达,用于对海面和空中目标警戒及目标指示,最大探测距离70千米。1986年后992Q型雷达由996型中程三坐标雷达替换。
前后建筑顶部各安装一部909型火控雷达,用于引导“海标枪”舰空导弹,也可用于舰炮制导。雷达天线位于巨大的圆形雷达罩内,该雷达只有一个火力通道,因此需前后布置两部才能满足全方位作战需要。
舰桥和直升机库顶部的巨大半球形雷达罩内就是909火控雷达,此时965型远程警戒雷达已被1022型替换
前桅的顶层的小平台上安装1部1007型或1008型雷达,用于导航与直升机引导,此外还装有完善的导航通信设施。
声呐系统包括1部2050型或2016型中频主动搜索与攻击声呐和1部162M型识别声呐,用于探测和识别水下目标和海底目标
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为ADAWS-7作战数据自动化武器系统,并配有SCOT-1C卫星通信、10号、11号和14号数据链(第1、2批次)。第三批次升级为ADAWS-8系统,并安装了JTIDS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
电子对抗设备由1套UAA-2或UAT-1电子侦察系统和1套670型干扰机(第1批次)或675(2)型干扰机(第2、3批次)组成。
武器装备
作为区域防空驱逐舰,42型的核心武器为英国自主研发的GWS-30“海标枪”舰空导弹,一座双联装发射装置位于舰桥前部的甲板上,导弹全长4.36米,翼展910毫米,弹径420毫米,发射重量550千克,采用大后掠三角翼气动布局,冲压发动机,破片战斗部重11千克,杀伤半径9米,最大射程40千米,备弹22枚。
对空作战时,由965警戒雷达发现目标,作战系统自动判断目标威胁程度,供指挥员选择优先处理的目标,指挥员将目标参数输入909雷达并对准目标方向。截获目标后将数据传输给火控计算机,导弹装填后通电预热,同时发射架对准目标方向,发射条件满足后发射手操作导弹发射,导引头接收照射雷照射到目标上的反射信号后截获目标,利用比例引导法引导导弹飞向目标,进入杀伤范围后引信引爆破片战斗部杀伤目标。
涂成红色的“海标枪”导弹,在白色舰体衬托下异常醒目,是42型舰的标志性特征
主炮为一座MK8型114毫米舰炮,位于舰首A炮位处,最大射程22千米,射速25发/分钟,具备较好的对陆对海打击能力,兼顾对空作战,在伊拉克战争中有效支援了皇家海军陆战队。2000年左右,第3批次的42型舰换装了MK8Mod1型主炮,该型号进行了隐身化处理,使用电驱动替代了液压驱动,操纵灵活性有所提高。
MK8型114毫米主炮,广泛装备于英国海军大中型舰艇
已经换装MK8Mod1型主炮的“约克”号
副炮为2-4座“厄利孔”GAM-B01 20mm舰炮和2座“厄利孔”MK7A 20mm舰炮,分别布置于首部上层建筑02甲板的两舷和尾部上层建筑01甲板左右舷,具备较好的对海上轻型目标打击能力,但拦截反舰导弹的能力稍显不足。马岛战争后吸取“谢菲尔德”号沉没的教训,加装了两部美制MK15“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位于中部烟囱两侧的01甲板左右舷。
42型舰未装备反舰导弹,对舰打击主要依靠直升机携带“海鸥”轻型反舰导弹完成,第2批次装备的改进型“海标枪”导弹具有一定的反舰能力。
反潜武器为2座MK-32型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4或MK-46反潜鱼雷。舰尾设置直升机起降平台和固定式机库,可搭载一架“山猫”中型直升机进行远程反潜作战。
此外还装备了4座6管“海蚊”诱饵发射系统和182型反鱼雷诱饵。第3批次建造时计划装备轻量版“海狼”近程防空导弹,后因该项目下马而作罢。
建造情况
42型驱逐舰共分三批次建造14艘,由坎默·莱尔德、沃斯珀·桑尼克罗夫特、维克斯和斯旺·亨特四家船厂承建。
第1批次6艘,分别为“谢菲尔德”号(D80)、“伯明翰”号(D86)、“纽卡斯尔”号(D87)、“格拉斯哥”号(D88)、“加的夫”号(D108)、“考文垂”号(D118),六艘舰于1971-1973年间订购,1975-1979年间服役。
第一批次“格拉斯哥”号
第2批次4艘提升了自动化水平,舰员编制减少,针对马岛海战暴露的问题做出了相应改进,增强近程防空能力并提升了损管能力,分别为 “埃克塞特”号(D89)、 “南安普敦”号(D90)、 “诺丁汉”号(D91)、 “利物浦”号(D92),四艘舰于1976~1977年订购,1980~1983年服役。
第2批次“埃克塞特”号
第2批次“利物浦”号
第3批次4艘舰尺寸略有扩大,舰长141.1米,舰宽14.9米,满载排水量增加到4675吨,续航力增至4500海里/18节,分别为 “曼彻斯特”号(D95)、 “格洛斯特”号(D96)、 “爱丁堡”号(D97)和 “约克”号(D98),四艘舰于1978~1979年订购,1982~1985年服役。
第3批次“约克”号
最后送给大家一张谢菲(虽然不是同一只)下一篇会介绍42型服役和出口的故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