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 远 别 对 生 活 冷 感 |
想说《花束般的恋爱》在国内上映后,还有人不知道坂元裕二吗——响当当的“金句制造机”。他编写的剧里,很多扑闪扑闪的对白常被摘出来,哪怕没看过全剧,也能在网上无意中扫过好几眼。
好些经常看见的:
“含着眼泪吃过饭的人,是能够一直走下去的。”
《四重奏》
“罐头是在1810年发明出来的,开罐器却在1858年才被发明出来。很奇怪吧,可是,有时候就是这样的,重要的东西有时也会迟来一步,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
《最完美的离婚》
“离婚也没那么糟糕,……,离婚真是太完美了。”
《最完美的离婚》
罐头、炸鸡、乌冬面、咖喱面包……坂元特别喜欢让故事发生在吃饭的时候。
怎么说呢,颇有生活哲学家的气质,好像再怎么悲观和残酷的事情,他也能试着轻快地讲述。
《花束般的恋爱》
印象里《花束》出街之前,坂元很久没写过纯爱番了。
我想,50岁+再写20岁人的恋爱心情,下手依旧能这么快准狠,把兴奋、难过都塞进恋爱世界,张弛有度,一样多得生活哲学家的舒松功力。
去年《花束》在日本上映后就有朋友推荐我看,虽说对恋爱类影剧不大感冒,但还是因为坂元裕二看了(码字人的取向狙击)。
有人不大爱他的碎碎念,但我太喜欢他创造的对白。琐碎事在生活里流动,心动也变得特别具体。
有村架纯这回演个有点孤怪、但内心丰富又敏感的文艺少女。
她把“抹过黄油的吐司才会掉到地上”这种偏门事儿当做世界的真实,就无怪乎会喜欢上把“坐在电车上”说成“在电车上摇摇晃晃”的男孩,还无条件花了三个小时,看他拍的只有天然气罐出镜的“影片”。
爱情开始的时候自然是滚烫、甜腻的,男女主角也不例外。
他们为了能够满足精神审美的风景,租了一套离地铁站有半个小时步距的房子,每天下班一起喝着咖啡步行回家,讨论讨论新出的电影、小说、音乐,再顺道去喜欢的面包房买面包。
虽然不是一抓一大把的恋爱日常,但因为甜度刚好,也没有齁到令人反感。
我一向觉得恋爱世界也是有美学的,坂元在这方面,就特别会从日常细节中抓取美。不尽是真诚、愉快着的恋爱时刻,就连罗曼蒂克破灭的时候,他也希望是漂亮的。
电影里,男孩女孩从大学生一路进化到社会打工人,苦恼也增加了——靠理想没法养活自己,得找份能赚到钱的工作才行。
看了电影的好多朋友,共感能力几乎都是在这一触即发:对对对,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改变的,自然且无奈。
女主的敏感雷达也不再只接收到甜蜜信号。有天在书店,她发现对有了工作的男友来说,读成功学变得比读今村夏子的《野餐》更重要了。于是她失落地觉察到,爱情已经变质。
而真正令人觉得无可挽救的是,两人都失去了修复的力气。男主就连挽留的说辞,也是“有人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过日子,为什么我们不行?”
讲真,我不欣赏糊糊涂涂过日子的行为,哪怕只作为观众,也希望他们能更积极、幸福地生活,哪怕是以分开的方式。
感谢坂元裕二,让他们和平结束了五年长跑。但除了那场餐厅的分手戏,我没怎么感受到坂元刻意渲染的悲伤情绪。
因为没找到合适的房子,他们在那间能看见风景和充盈着阳光的房子里,以朋友的身份继续生活了三个月。那段时间,两人一起吃饭、看电影、喝奶茶,甚至开诚布公地讨论有没有出过轨的话题。
我记得一刷看到这的时候,觉得能这样分手的恋爱,也不赖。再见是一门多难的功课啊。
但电影在国内上映后,影评清一水地垂头丧气。似乎所有人的恋爱都有通关魔障,都借着电影哀悼着自己的情感结局。
也是,普通恋爱常常也这样开始和结束,有恋爱经验的人,或多或少能看到些影子。但说起来,能像八古绢和山音麦这样漂亮地结束恋爱的人,不算常见。
所以我才喜欢坂元裕二的爱情剧。果然是54岁了,还是最爱写恋爱剧的他:破坏性的结局也许就是他对爱情最真实的见解,但他并没有完全封锁出口。
在他的世界里,丧下去也是可以的,可说不定有一天,主角们会自己找到转机。所以,恋爱五年无果又怎样,至少他们和过去和解了,也都很勇敢地重新去爱了。
《花束》的开头,绢和小麦就在和新的恋人约会。他们看着邻桌用同一对耳机听音乐的情侣,跟现任分享着来自上一段感情的“隐藏经验”。就算互相照面,也只是默默地招手再见,回家后把相遇记进日记里,that's all。
恋爱当然是会吃点苦的,可是“恋爱像花,过季就会萎掉”的论调,至少我个人觉得,大可不必。坂元裕二已经写了最友好的理由:他们成熟了、成长了,需要的人事物也改变了。
很多人觉得《花束》最想说“花期短暂”。但我觉着可以有更温柔的解读:就像在谷歌地图的街景上看见彼时还在一起的“我们”,就应该要大声、明媚地笑出来。
坂元写的爱情,虽然不完美,但有它独特的温度。他写的人,你也愿意相信他们会一直很酷地相信爱。
像是很早的日剧《东爱》,莉香每天揣着“一大包”的爱和希望出门,直爽又热烈地爱着,见到喜欢的完治,永远灿烂地叫着“丸子、丸子”。
《东京爱情故事》
傻姑娘尽兴地谈了一场恋爱,喜欢过也伤心过,但最后还是对丸子说“所谓恋爱,只要参加了就有意义。即使没有结局。”
不是么,和完美的恋爱无缘、BE了又有什么关系呢。《花束》里的绢和《东爱》里的莉香是这样,《四重奏》全程单恋的小雀和《大豆田》有三个前夫的永久子也是这样。
她们不都是在说:离婚了、失恋了也没关系么。
《大豆田》去年刚播出的时候,豆瓣塔顶上的分数明晃晃地闪着观众们的偏爱。
但说实话,生活中没法轻易见到大豆田这样的女人,离过三次婚看起来却一点也没有被生活伤害。嘴上虽然跟各位前夫满嘴打炮,但实际上更像包容、治愈他们的角色。
这样的离婚关系是加过滤镜的,却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存在。大豆田对前夫们的态度已经挺酷的了,某一程度上,是她和解的结果。但觉得更酷更厉害的,还是她说“不会放弃追求幸福”的时候。
仔细想想,大多数坂元想讲的事情,在原本的意义上都带着重量,只是他太擅长用看起来轻松日常的对白来消解沉重。
看过NHK跟拍他的记录片,似乎可以理解他偏爱这类故事的原因:如果在只有喜悦的世界里获得满足,既不是生活的真相,也不具有审美的条件。
和F聊到坂元的时候,她说坂元是反映不完美现实的另一种治愈。还是那句话,在他的世界里,丧下去也是可以的。
可偏偏他写的这些女孩,即使是离婚、失恋之后,也依旧没有抛弃恋爱的志愿。
别的时候不好说,但至少在当代可见的婚恋关系里,我觉得这样的人,是很难得,同时又很可爱的人。
内容编辑:莱一,恋爱虽然苦,也还是鼓励大家多谈谈的。
来聊聊
春天了,有恋爱故事吗~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业余观察繁华世象